从阴阳与边际效用数学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也即供给需求者的使用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当作为自变量的供给量使用的增加所引起的作为需求量的因变量的变化未达到极限存在厌足点时,即d-q>0,这时需求量d>q,说明需求未达到满足边际。所以,每增加一单位的供给量q,总能满足需求量d,如果是我们把太极图逆时钟方向转动,从0点到6点钟,就是阳长阴消,阳(供给量)的增长,阴(需求量)的消失,需求量作为因变量随供给使用量的增量而减少的过程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达到阳极(太极图6点钟位置)需求量消失为零,这时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达到了边际效用为零,但总效用最大。这时达到极限存在厌足点,即d-q=0,这时如果是随着时间需求量的增加量d的速度还是小于供给量使用的速度q。那么,就会出现物极必反,阳极转阴,即d-q<0,导致边际效用为负。即太极图逆时针从6点钟转动往5点方向时,在跳过6点的那一刻即增加一个单位的供给量时,由于供大于求这时每个递增的供给量没有得到需求量的消化产生供给量的绝对剩余,就会盛极而衰走向反面产生边际效用为负。当然,这个是从孤立系统的角度而言。

      如果是在太极图6点钟位置盛极边际效用为零时,把绝对剩余的供给量以开放系统的状态向外部转移,以老子的“损(自身系统供给量的)有余,补(环境系统需求量的)不足"来与环境(社会市场)交换其它不同质的产品或商品,从而实现更大的系统有序化,这样才能使边际效用递增以及总效用或总使用价值可持续性增长。否则,物必必反,盛极而衰,边际为负是肯定的。除非系统不想规模扩展只想保持向外扩张,而以控制供给量的递增过度使之与需求量同步,这也是一种节欲减耗的方式,把对外的物质需求产生的欲望扩张缩小转化为对精神方向这种虚拟的不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能耗熵增形式,这也许在未来不愧为一种人类在没有能力突破地球向太空和外星的物质、能量索取之前保持在地球日益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类社会的欲望对应的供给量时的一种妥协。

      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六十七章所述的小邦寡民的社会的理想情景:“使有什佰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这个是在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周天子失权,旧的礼乐制度已坏,而新的礼乐制度又没有建立,各诸侯争霸,天下纷争不断,生态也产生了破坏的背景下,老子提出这种节欲减耗以转向精神上满足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人类生产率的发展如果是不符实际需求量的发展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偏离客观价值规律的心理欲望的追求。那么,说实在还真不如老子所说的清心寡欲或许能让人类社会走向灭亡的速度放慢。

        当然,我倒不是真要提倡这样,而只是说不得已的无奈应对,但人类在技术未达到冲出地球向太空发展获取资源的能力之前,多发展一些有利于减少生态不平衡的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水能等,对地球生态的环境保持以及多发展一些有益于丰富人类精神的高科技发明,比如虚拟现实使人类之间能突破空间避免奔波消耗资源就能与亲朋好友见面,比如,现实三D地图的发展使人类在家里就能实现满世界的旅行与探险等,人工智能化的的工具开放使万物互联以物之声为音听,以物之色为视,以物之嗅为闻,以物之触为身!在心理上每人每天不定期的反省消除过度的欲望回归内心的平衡,人与人之间公平互惠互利合作团结共生,使人类社会的内耗减少,这也许才是能度过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存灭边际的方式,以上是从最基础上的价值分析突然触动了触了老子的那个“理想社会”再反想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目前疾病与国与国之间争纷到人类与生态的失衡,让我突然写下此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阴阳与边际效用数学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