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村的峰和我是一届的同班同学,上初二时,农忙时节峰赶着驴车帮家里拉庄稼。妈妈说还是男孩子好啊,这么早就能帮家里干活。当时我很不服气,对妈妈说,女孩有什么不好的,他能干的活,我也能干。妈妈笑笑没说什么。
那时的我学习很努力,就是想证明我不比任何男孩子差。我的努力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和我一届的同村的几个男孩子成绩都没有我的好。
我们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孩子,现在想来爸妈在我和弟弟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偏心过,但小时候的我却总觉得父母是偏心的。小时候农村烧饭用的是那种在院子里垒起的大锅,喝完一碗汤,要到院子里的锅里去盛。在我十来岁的时候,给爸妈盛第二碗汤的事成了我的专属。有一次,妈妈让我去给她盛第二碗汤,我非常生气,对妈说:“你从不让弟弟盛汤,你就知道偏向他。”妈妈说:“他比你小三岁,你不应该比他多干一点活吗?”现在想来,我当时的生气真是没有道理,不就是给父母盛个汤吗,当父母的肯定让大的孩子去做。因为爸妈对我俩都一样疼爱,我觉得在他们眼里没有重男轻女。
2
我结婚后的第二天回妈家,小婶说,都说女儿儿子一样,其实差距大了。儿子娶媳妇,家里多了一个人,结婚的当天热热闹闹一整天。女儿出嫁,家里少了一个人,当父母的心里只有失落。那时的我听了小婶的话没多想,觉得结婚了离爸妈家又不远,随时都可以回来。
女儿满月后,我带着女儿去妈家小住几天。小叔说,生个女儿也不错,就是长大以后是别人家的人。那时我觉得小叔有点夸大其词,女儿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将来出嫁了也还是自己家的人。
平时公婆住在老家,我们在城里,每逢节日我们都回老家过。这几年越来越不想回家过年,在家里,老公和公公婆婆,还有他的两个哥哥有说有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样子,我会想起自己日渐年老的父母,想起在节日时不能陪在父母的身边。我们这里的风俗出嫁的女儿无论如何不能回娘家过节。每逢在家过节我就会想起当年小叔的话,女儿长大以后是别人家的人。
3
以前工作单位离妈家近,随时都可以回家,结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很少在妈家住。因为今年初三我们要跟团出去玩,再加上孩子初六后有辅导班,初二我们没法在妈家住。二十九那天,我回妈家带着孩子在那儿住了一晚,想和妈妈多说说话。第二天三十,我们刚吃过早饭,老公就打来电话问我们什么时间来接我们。妈妈说中午在妈家吃饭,弟弟中午全家也回来。女儿说,过年我们得在奶奶家过。妈妈说,现在闺女也有在娘家过年的。一会老公来接我们,妈妈再三挽留,我们没在妈妈家吃中午饭。在我们这个地方,基本上没有在娘家过三十的习惯。那一刻我再次想起小叔的话,结了婚,女儿在妈家就成了外人。
初一,我们在老家过年。老公弟兄仨,我们三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一大家人。婆婆看着聚集的一大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吃饭的时间,婆婆说起本家的大婶,老公几个当侄子去给大婶拜年,没找到她。婆婆说,大婶一个人在家过年,冷冷清清的。大婶有四个闺女,一个儿子。四个闺女都已出嫁,儿子也娶了媳妇。大婶的儿子一家在外面打工,过年也没回家,家里就只有她一个人。婆婆说,闺女再好,也不能陪在身边过年,要是有四个儿子,大婶过年也不会那么孤单吧。
现在不少做女儿的也担当起给父母养老的责任,但是有不少时候,女儿还无法做到与儿子一样,就像我们这里的风俗,过节那天,女儿不能在妈妈过。而一些远嫁的女儿更不用说,有时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
我越来越能理解有些农村人重男轻女的原因,不是不疼女儿,而是女儿出嫁后是父母心里最深的牵挂。而女儿又往往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不能陪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