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 在少女们身旁

这一卷,看名字就充满青春气息,地点是巴尔贝克海滩,面朝大海的旅馆,落地玻璃大餐厅,一个贵族士官青年(圣卢)的友谊(这在下一卷中起关键作用),又结识了大画家,成功结识了一群彼此互为好友的少女。彼时正是作者青春年少之时,16岁左右,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和想象全部激发出来,而且没有具体爱恋对象的年龄,对任何哪怕是路边走来的陌生妙龄女子,都能激起作者内心的爱意和想象,那匆匆一瞥的路人女子的形象,在作者充满爱意的想象世界里竟然能存活很久,俨然已经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恋爱。整篇中,作者最幸福的时刻,我觉得是他和这群少女去山崖边上野餐的时候,他心满意足的处在一群青春活力的少女中间,犹如处在花团锦簇之中,那一刻,用作者的话说,他不再需要同性好友(圣卢)的友谊了,如果在这样的时刻死去,他是绝对愿意的。

有些场景的叙述,也许会让人觉得作者是个十足意淫的人,其实只是作者在显意识方面是个敏感的捕捉者,善于捕捉任何细若游丝的意识,并能加以对显意识之下的潜意识乃至心理、思想都加以分析和描写,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精于意识研究的成果(他本人对弗洛伊德很崇敬)。我们普通人也有这些意识活动,只不过我们不很敏感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知而陌生。

读的过程中,让我联想起自己的中学时期,那个时候,每到一个新的年级,每到一个新的班级,我的心里总有新的暗恋对象,而这种暗恋是在对方完全不知道,而且我可能也不想让对方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会默默的观察班里所有的女同学,然后就会有一两个我很有好感的女同学,我认为班里最可爱的女同学,随后的时间和意识的潜流中,我会默默的用眼睛,用自己的想象,来完善我有好感的女同学的形象。这种活动甚至几乎能伴随一个人很久。就比如成年之后参加工作,公司中那些你自己觉得喜欢的女同事,你可能也会在心里,用想象使她在与你有交集的生活中出现。我们并不一定会向对方表露自己的喜爱之情,由于各种原因,也许是由于觉得暗中喜爱的对象自己高攀不上,也许由于对家庭的道义使自己到此为止,也许是由于长期的习惯使自己不会表达,也许由于其他顾虑而作罢,很多幻想永远都不会跨出行动的那一步。

这些你可能也有过的经历,足以说明作者并没有夸张,或者作者是病态的细腻,只是他由于自己的学识、他自己的气质习性,他所处的生活环境,而更善于捕捉到生活中细微的游丝。即便用客观的事实来看,普鲁斯特是欧洲从古至今排名前十的作家,如果他不着边际的瞎编乱写、无病呻吟,那他这部巨著也抵挡不住漫长时间的考验。所以,他的叙述,需要仔细体会,在你我身上,在你我过往的经历中也许都曾出现过,只是我们不曾如作者那么敏感的捕捉到罢了,或者就算我们有所意识,但是我们不一定有作者那么深厚的学识,也同样只能意识,不能言传出来。所以,当有那么一个人表达出了你意识到,但不能言传出来的东西的时候,你才会那么激动,那么有共鸣。音乐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些让我们感动的旋律,只不过是激发了本来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罢了。

这一卷中,作者就将青春期感情的蓬勃、内心的浪漫完全展现出来,这是他的青春期,也可能是你我曾经的青春期。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是,作者到达一个陌生的风景如画的乡村,他渴望乡村小道上出现一个年轻的村姑,然后和他长久的拥抱。这符合青春期天马行空的浪漫,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却容易在感情蓬勃的年龄里出现在想象中。我年少时也曾有过类似的幻想,在夕阳下的林间小道上,缓缓走来一个打水的少女,夕阳照耀下,少女神采奕奕,浑身笼罩在夕阳如梦的光晕中,而我,渴望走进那夕阳的梦境中,然后牵起她的手,一起朝梦境深处不回头的走去。还记得我上中学时看了李若彤演的小龙女,我就内心极度渴望和幻想能在现实中找到她,然后不分离。

青春期的作者,已经极其聪明、极其敏感,而且很有风度,很时髦,在社交界已经获得不小成功(他本身也算是贵族出身,但是他社交上的成功更多的是靠他的品德和学识),他对绘画、歌剧、文学都很有研究和很深刻的理解,深得一些社交名流的喜爱和一些大画家的喜爱。他和少女们交往时,也仿佛是那个占主导地位的那个,可以游刃有余处在在少女们中间,他也仿佛能深刻的看清每个少女的内心和性格特质,如果他想,他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取每个少女的喜欢。这点似乎和我中学时候不大一样,我中学那时候,在女生面前总是很拘谨,傻里傻气的,更没有作者那么深厚的学识和才气,更没有接触过绘画、歌剧这些东西。作者才智早熟,而且绝对是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学天赋。放在现在,又是别人家的孩子,学霸。

他的书,绝对需要慢读、精读,慢慢的理解和品味,跟上作者细密的意识流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沉浸其中,让作者带着你进入一个现实、思维、回忆、触觉交织起来的多维世界,就好像现在的VR沉浸式电影,让你仿佛完全进入一个虚幻但无比真实的普鲁斯特看到的世界,而他细腻的描述,足以让他描述的东西仿佛就近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回忆和内心里。读他的书(虽然也是小说),不能追求情节,他的书情节反而是弱化了,精彩的是作者随时随地陷入游思之中,他的细腻和敏感犹如金丝雀对于瓦斯的敏感,他能凭借自身特质发掘出生活中更深的意味,当你仔细品味,发现他说的确实很对很精彩。在他的书里,你总能找到一两处与作者吻合的感受,这一两处感受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由于特定的情境之下,才得以在记忆中留存下来。而作者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对于我们平常人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能意识到并记忆住的情境,作者却随时随地都能更清晰、更深刻的捕捉到并叙述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 在少女们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