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一些结构化思维很好的人,条理非常清楚,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洞见。而另一些人,条理没那么清楚,却时常能提出些脑洞大开的想法。
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结构化思维让你的思考更清晰、想法更完善、表达更逻辑,但是要有更创新的洞见,往往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思维方式。
一、为什么有些人条理清晰,却没有洞见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一家咖啡厅开在地价昂贵的闹市区,咖啡20元一杯,与周边竞争对手价格相同,口味类似,但环境更好,所以座位常常爆满。然而,盈利依然未达预期。请问,你有哪些方法提高它的利润呢(为了简化问题,假设它仍然只卖咖啡,不卖其他周边产品)?
请思考5分钟,想好答案,再看下面的内容。
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我公众号里面问过,90%以上的想法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提价类:心理定价、提升口味、主打高端品类、主打高端客户、收取服务费,等等。
增销类:拓展外卖、拓展线上渠道、流动车、限时喝完优惠、提前下单、售
卖套餐、重新布局座位、会员卡、延长营业时间、限制Wifi,等等。
降本类:缩小容量、找兼职员工、降低采购成本、推自助服务、优化流程,等等。
如果你看了之前讲结构化思维的章节,你的思考过程应该类似下图:
以上思路已经非常完善了。可是,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分享一位公众号读者的方案:将咖啡价格降到略高于成本价,但在此基础上,按照堂饮的时间来实行计时收费。对于一个环境好的咖啡厅来说,环境也是一种可收费的价值。如此一来,外带客人猛增,咖啡厅的座位利用率也会增加。
这个方案如何?
你可能会说:太天真了,咖啡馆都是按杯收费的,哪有按时间收费的?
可谁规定不能呢?
实际结果我们都不知道会如何,但在现实中,已经有一些火锅店开始按时计费了,而最后的数据表明,确实对利润有积极贡献。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找出个正确答案,事实上,哪个策略更加有效,还需要充分的市场调研,所以本来也没有正确答案。只是,通过这个案例,你应该可以体会到思维方式的差异。
我们此前提到的结构化思维,属于垂直思维( Vertical Thinking),它能够让我们从一个点开始,跟随严密的逻辑一步步往下推导,就像我们上面写的公式那样。
但是它有缺陷,因为忽略了水平方向的可能性,比如,收入=单价X杯数,这个公式的假设前提是我们仍然按照每杯咖啡来收费,但忽略了按时间收费的可能性。
这种水平方向的思考,我们称为水平思维( lateral thinking),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以非直接、非传统的方式或者显然非逻辑、非一步步推导的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是的,你看这个定义的含义就可以知道:解决问题,也可以用非逻辑的方式。
所以,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一些结构化思维很好的人,条理非常清楚,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洞见。而另一些人条理没那么清楚,却时常能提出些脑洞大开的想法。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垂直维让你的思考更清晰、想法更完善,表达更逻辑,但是要有更创新的洞见往往还需要结合水平思维。
二、刻意练习获得创造力
那么,我们这次要说的创新,跟这些思维方式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创新是一个综合概念,而思维是创新的方式,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垂直思维和水平思维都是必要的。
既然结构化思维这种垂直思维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水平思维是否可培养呢?
斯坦福开设了一门创新课程《创意速成课》,就是教大家如何产生创意。而各类研究也表明,创造力取决于很多要素(智力、思维、社会环境,等等),而这些要素中很多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虽然说“人人都有创造力”,然而,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力都能随时任意表现出来,关键是进行思维训练。
我们这次,就以解决问题的流程为基础,看看如何使用垂直思维和水平思维,创新地解决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整个流程我总结成了五字诀“信放虑收行”。
1.信:从观念上、信息上做好创造的准备。
2.放:将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地放出去,打开脑洞。
3.虑: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想法。
4.收:将思维收回来,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方案。
5.行:执行和跟进。
以这样的流程,便能够确保:我们的方案中,既有创新大胆天马行空,又有深思熟虑严密逻辑。
这五个字中的“收”,在此前结构化思维中讲过,所以只是简单提及,另外,“行”,更多取决于个人也不会多讲,我把重点放在“信”“放”、“虑”三个字上。
三、如何提升创造力
第一,信:从观念上、信息上做好创造的准备。
1.改变观念
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对待问题的态度十分积极,比起怕麻烦地讨厌问题出现,他们会将问题视为发挥创造力、进行创新的机会。
因此,要变成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需要在心态上做到:第一,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涌现出来的现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蓍于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第二,任何变化、挫折、失败都是创新的好机会,而不是一个麻烦。第三,随时关注外部变化和趋势。只有做到这三点,我们的大脑才有可能成为创造力的土壤。
2.收集信息
除了积极的态度之外,创造力并非空中楼阁,不是无来由的灵感,它建立在我们掌握的信息之上。基本上解决问之前,我们需要收集三类信息。
第一类是特征信息,
即该领域内一些好的方案所具备的特征,这能够确保我们时刻记住最终目标,而不会跑偏。例如,我朋友想要开个美食类的公众号,那就要先去看看其他做得好的号,都有怎样的特点。
第二类是主题信息,
即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方法论/学习材料,这能够确保你的方案有实质内容。仍然以美食公众号为例,她需要学习美食相关的理论,公众号的用法,等等。
第三类是对象信息,
即你的受众的需求,这能够确保你的方案能够接地气地解决问题。所以,需要了解那些看美食公众号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如何。
第二,放:将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地放出去,打开脑洞。
在你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接下来就是脑洞大开的时刻了,我们的思维在多次解决同类问题、处理同类信息之后,会逐渐形成习惯,也就是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一方面让我们处理同类问题更加快速,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的思维受限。所以,打开脑洞的方式,就是破除思维定式,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方法1.拓展问题
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将它拓展成为六个问题,分别进行思考:Who、What、Why、 Where、When、How,简称5W1H。
比如,你在一家生产文具的公司工作,需要策划一款新的笔记本。如果按照过去的工作惯性,你会思考笔记本封面、纸质、大小、页数,等等,然后开始制作。然而用这六个问题,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
Who:谁来设计(我自己?找明星合作?找漫画师)、谁会使用(学生还是白领?男士还是女士)。
What:笔记本是什么样式(形状大小、颜色等等)。
Why:为什么人们会买、为什么竞争对手没有推出过这个样式。
Where:应该放在哪里卖、在哪里打广告。
When:什么时候设计完成、何时推出。
How:笔记本如何更好使用、如何宣传。
这六个问题一来,你的脑洞就打开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咖啡店案例,你也可以试着问自己上面六个问题,应该会比之前得到的想法更多。
方法2.SCAMPER
当有产品/服务出现问题、需要改进的时候, SCAMPER是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我们拓展思路。
Substitute替代:原材料、资源、流程等,是否有可替代的其他方案。
Combine合并:资源、品类、功能等,是否存在合并的可能性。
Adapt适应:产品还可以适用于何种场景,需要作何改变。
Modify修改:产品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可以作何修改。
Put to another use用途:产品还可以有哪些新用途。
Eliminate简化:产品的哪些地方还可以更简化/忽略。
Reverse反向:你想做的这个改变,如果反过来,会如何。
方法3.重新表述问题
尝试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好难回答。
但是,换种方式:你希望自己百年之后的葬礼上,人们如何评价你?或许,你会开始滔滔不绝,甚至开始给自己写悼词了。
所以,当我们面临一些问题,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候,试着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问自己,可能会有惊喜。
方法4.反向问题
如果你问一个女生: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呢?她会觉得很难回答,一般会说:嗯,没有具体要求,看缘分吧。
但是,倘若你问她:你讨厌什么样的男生呢?她就会有很多答案:不爱干净、歧视女性、没有责任心。试着把这个答案反过来:爱干净、尊重女性、责任心强,就是原问题的答案了。
另外,开头的咖啡馆例子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原本的问题是“如何增加利润”,反向问法可以是“为什么现在利润不高”,你就会想到可能的原因:很多人冲着环境好、价格不贵,买杯咖啡坐一下午,导致堂饮客人有限。
然后,接下去思考,如何提高堂饮的翻台率,可能就会想到计时收费的办法。所以,试着把问题反过来问,常常会有意外发现。
方法5.用比喻:转换成熟悉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太熟悉的问题时,往往会没有任何思路,这时候可以借助比喻,以我们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来寻找灵感。
比如我问你: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大多很难坚持到最后?
如果你还未工作过,对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什么想法。但是,如果将工作跟爱情做个类比,问题换成:为什么初恋大多很难走到最后?你可能就可以想到很多原因了,比如:当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后来有了更好的选择,等等。
方法6.随机输入
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照片,或者听一首歌,强行将它们跟你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迫使你跳出思维定式。
另外,把你的问题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个过程,不在于你画画技巧如何,而在于将你的笔作为大脑的延伸,跳出思维习惯,启发灵感。当我灵感枯竭的时候,我常常会不停地翻书,甚至都不一定跟问题相关,但是往往能够灵光乍现。
第三,虑: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想法
在上一步的“放”,我们需要天马行空、脑洞大开,迸发尽可能多的想法,但是这其中必然有靠谱和不靠谱的部分。所以,这一步的任务是:过滤掉不靠谱的想法。
过滤的方法是分析一下这些想法的风险、潜在影响以及阻力,同时对各个想法进行比对。
考虑各个想法的风险、影响、阻力:
风险分析:发掘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
影响分析:该方案可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有哪些。
阻力分析:该方案可能面临的压力和阻力,阻力排除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比对和决策,在分析了以上要素之后,将不靠谱的想法进行删除。
第四,收:将思维收回来,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方案。
当你脑中有了足够多的靠谱想法之后,现在就可以往回收了。你需要把这些零散的想法进行结构化,将它们去重、归纳,确保考虑全面。
具体的方法,其实就是运用结构化思维,即,应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你脑洞打开之后的想法进行归类总结和结构化。
四、自主性是创新者的内在基础
在Mihaly Csikszentmihalyi那本极具影响力的书《 Creativity》中,他研究了90多位创新者,最后指出:创新者的性格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性格复杂,往往能兼容对立的两面。
比如活跃与安静、玩乐与守纪、幻想与现实、内向与外向、谦逊与骄傲、传统与叛逆,等等。正是这种兼容的性格让他们可以既做出创新,又能够将之传播出去。
可是,为什么普通人很少具备复杂的性格呢?往往是因为自主性的缺失。普通人喜欢给别人、给自己贴标签,就像学校和父母在小时候给我们贴标签一样。我们常常通过心理测试、他人判断甚至星座,来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打上一个标签之后,自己的行为也不由自主地往标签上靠,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多样性。
而创新者的高自主性,让他们得以摆脱社会对性格的偏好和定义,保持自己的兼容性。所以,想让自己的思维突破定式的限制,首先就要让自我突破外在标签的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你说“我是XX性格的人,所以我的行为通常是“X”的时候,你就已经失去了成为名创新者的可能。
总结:
1.逻辑严密的垂直思维存在局限性,而天马行空的水平思维,会让你更有创造力。
2.创新解决问题的五字诀:信、放、虑、收、行。
3.开脑洞(放)的正确姿势:5W1H问题、SCAMPER、重新表述问题、反向问题、用比喻、随机输入。
4.解除思维限制、打开脑洞之前,先解除外在标签对自我的限制,承认自己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