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我们是谁,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人,有些小伙伴可能也知道,我们的人属是“智人”(学名:Homo sapiens:Homo:指人,sapiens:指智慧),也可能有的小伙伴不清楚人属是个啥东西?说到这个就跟生物的分类系统有关系啦。
1.生物的分类
稍微科普一下,那么生物分类有哪些呢?主要的级别通常包括七个,也就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物种的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其实在“界”之上还有个“域”;
这么说可能不好理解,咱们举个例子,很多小伙伴家里都有养猫,咱们就以猫为例;猫:“种”为猫种、“属”为猫属、“科”为猫科、“目”为食肉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我们印象中猫和老虎很相似,而是事实,相比于猫老虎和狮子与豹更相近;虎是虎种、豹属、猫科;豹是豹种、豹属、猫科,狮子是狮子种、豹属、猫科;
就因为虎、狮、豹是近缘的“种”所以归合为豹“属”;虎、狮、豹、猫是近缘的“属”所以归合为猫“科”;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也不断增加,在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亚纲、次纲、总目、亚目、次目、总(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说到这里,那么你知道我们“人”的详细分类是什么呢?按照生物详细分类的层级关系是,人 属于真核“域”、动物“界”、后生动物“亚界”、后口动物“总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羊膜“总纲”、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灵长“目”、真灵长“半目”、直鼻猴“亚目”、人猿“次目”、狭鼻“下目”、真狭鼻“小目”、人猿“超科”、人“科”、人“亚科”、人“族”、人“属”、人“亚属”、智人“种”。
既然有智人“种”,我们知道的是有人“科”,比如大猩猩,而大猩猩的“属”是“大猩猩”,“科”为“东非大猩猩科”,那问题来了,人近缘的“种”是什么?或者与人近缘的“属”又有哪些?
2.关于“我们”这个物种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讲个古老的故事,故事大概发生在600万年前,当时在东非大陆有一只母猿,后产下了两个女儿,而这两个女儿,一只成为了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只成了我们人类的祖奶奶;
人类祖奶奶的这支,在时间之轮滚滚向前的历程中到了320万年,“人类之母”露西在东非诞生啦;
我们知道露西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的祖先,她的骨骼化石兼有猿和人的特点。目前被认定为是属于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类,而故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啦!
时间到了250万年前,人类从一种更早的猿类开始演化,我们现在称之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又过了50万年后,时间来到了200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开始离开了东非家园,开始向外到处溜达,足迹遍及北非、欧洲以及亚洲。
而溜达到不同地区的古人类,在形貌特征上也出现了区别,比如,溜达到北欧海拔低白雪皑皑,紫外线照射没有同纬度的强,皮肤开始越来越白,眼睛的褶皱越来越大,溜达到印度尼西亚的古人类恰恰相反而皮肤变得越来越黑...
说到皮肤颜色的问题,咱们这里多说一嘴;之前学者们认为北欧居民进化出的浅色皮肤可以吸收更多的紫外线,产生对骨骼、免疫十分重要的维生素D,这一假说一直以来受学界广泛认同。
可是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质疑。
经过研究指出,深色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制造维生素D的效率与浅色皮肤一样高。并且在深色皮肤人群中,作为维生素D缺乏标志的骨质疏松症案例要比浅色皮肤人群中少见。最新的研究并未解释北欧人为何会失去黑色素。
对此研究人员推测,人类从赤道附近迁移到高纬度地区,色素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逐步丧失,机体不去制造不再需要蛋白质。
所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古人类开始朝不同的方向开始了进化,于是人类就发展了几个不同的近缘的“种”族,也就是人类的“兄弟姐妹”;
这些“兄弟姐妹”现在的科学家根据不同出土的位置进行了拉丁命名,比如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我们称之为“Homo neanderthalensis”,意为“来自尼安德谷的人”,简称“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在德国杜塞尔多夫(Dusseldorf)附近,尼安德峡谷上方的一个洞穴里第一次发现这种人类的遗骨。大概位置;
科学家们根据他们的骨骼化石,下图示
推断出他们的长相,大概长这样,下图示;
很壮、肌肉发达,身材非常魁梧,很适合寒冷气候。
根据科学家推测出的长相,看着不像个很聪明的样子,但如果我们单从脑容量的角度来看的话,或许会颠覆我们一开始的认知,毕竟颅腔容积越大越聪明,这个观点从我们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得到了验证。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为了不误导大家,多说一嘴,研究发现过去2万年间,人类男性的平均脑容量已从1500立方厘米下降至1350立方厘米,足足减少了一个网球那么大的体积,而女性脑容量也在以相同的比例减小。事实上,人类并没有变笨,大脑正向着“更小的空间,更高效的工作”进化。毕竟脑容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好比汽车的排量越多就越耗油是一个道理;
那么在自然界对于哺乳类来说,60公斤体重的平均颅腔容积是200ml,现代人类的颅腔容积可达1500ml左右,而类人猿仅为400ml~500ml,爪哇猿人(即:梭罗人)约为900ml,智人的平均脑容量约为1400ml~1600ml,而尼安德特穴居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200ml~1750ml。这说明在当时的尼尔德特人是一群在同阶层智商又高又聪明的存在,会用工具、会用火、有超高的打猎技巧。考古人员从尼尔德特人的遗骸还发现,一些人有严重身体残疾、但活了相当大的岁数,说明他们会照顾病人和弱者。
至于在我们亚洲,住的则是Homo erectus(直立人),一直存续了将近200万,是已知的存续时间最长的人类物种。
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上的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北京人”,就属于是直立人种。
周口店的位置。
咱们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种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郧县人,沂源人,庙后山人,汤山人等。
可能有小伙伴有疑问,既然在我们的亚洲这边土地上出现过这么多人种,那么会不会我是他们的后代呢?相比我们是东非的智人后代应该更可信吧?谁叫咱们自己是中国人呢,这里就先跑个题;
对于以上的观点其实不然,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已经做过大量的是科学实验和分析,认为咱们中国人的祖先不可能是本土人种进化的,主要依据大致分三个部分,
第一、在4万年前到10万年前这段时间,中国境内没有任何古人类化石出土,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版图上可能没有古人类存在。而在东非高原上,考古学家出土了大量的从几百万年前到几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且某些化石(如上文说的露西)兼有猿和人的特点。
第二、遗传学家对女性线粒体DNA(mtDNA)研究后发现,所有人的祖先都可追踪到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身上,这位“非洲夏娃”被认为生活在东非高原。随后,对男性Y染色体上DNA的研究表明:现代男性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在大约15万年前的东非。
第三、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任意两个中国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都没有超过5万年,也就是说其共同的老祖宗距离现在最多只有5万年。而如果中国人都来自于元谋人或北京人等,个体之间的差异应该有50万年到100万年。
所以通过以上观点,“我们”的祖先也是从非洲溜达过来的。
咱们接着书归正传往下说,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Homo soloensis(梭罗人)
他们很适应热带的环境,大概位置
同样在印度尼西亚,有个叫弗洛里斯的小岛,在这里曾经住的远古人类因为隔绝,却经历异常侏儒化的过程。他们身高不到1米,体重25公斤;
科学家推测可能是有段时间,海水水位降低,远古人类抵达了弗洛里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位上涨,一些人就被困在了岛上。又因为物资的匮乏,导致那些长得人高马大的人摄入的食物不够,最终因饿死而被淘汰掉,剩下就长得矮小的人类得以延续。这就是Homo floresiensis(弗洛里斯人),推测他们长这样;
2010年科学家根据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中,
发现了一块已经成为化石的手指骨,通过手指骨的基因分析证实了这个是新的物种。科学家将其命名为Homo denisova(丹尼索瓦人),而他们的长相,面部偏扁平,大概是这个样子。
咱们以上说的人种,在相交的时间不同的位置(都在欧洲和亚洲)进行不断的演化,那么在我们人类基因库的源点,人类物种的摇篮——东非;
这里的人种的演化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人种。比如:Homo Rudolfensis(鲁道夫人)
比如Homo ergaster(匠人)
再比如,我们自己这种的人种,Homo sapiens(智人);当然,最终也只有我们这一种。
从整个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来看,过去多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是为什么现在地球上只存在我们“一种人”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