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成立的基础不在于他律,而在于自律”

这篇文章的标题我之所以用双引号,这是因为它引自张文质老师的卓著《日常教学的情调》一书的《做一个本分的教师》一文中。

张老师开篇的大意是向我们提出一个见怪不怪而又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所谓的痕迹,需要在各种规矩下规范进行备课、听课等活动。而这个规矩下的做法反应了一个问题——用规矩来约束老师们备课这是不放心老师们所做的课前准备,那么试问又怎么放心让老师去上那四十分钟课呢?又需要什么规矩和什么人来监督他们上课呢?

就这一现象而言,我通过观察了解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拿什么证明一个老师按照规矩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的必然联系?经过调查显示,检查所需的备课痕迹往往与实际教学并不相符。

这不是老师们故意这样做,而是检查所需的痕迹多半可以少写一些,说白了就是为了“应付”,聪明的老师都会在课本上而不是教案上书写很多自己的所思与解读。

这样看来,规矩下的备课是他律,而实际需要的课本上的书写是自律。毫无疑问最有意义和效率的是自律的课本上书写式备课。
这就是自律在一切成立中的决定性意义:主动的、用心的、切合自我所需的。

关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律”与“自律”,我也曾做过一些思考,甚至于“推翻”过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说。

因为我想:不是所有的事都要按照而且只能按照所规定的规矩去办,规矩是人定的,要看具体的环境和现实。有规矩的根本目的是用以约束人的行为,而真正有效的被约束的状态是让人自发产生了自律,永远被约束只能是一种“他律”的被动状态。

没有规矩不行,一味地只会依规做事也不行,我们的出发点或者说努力的目标是影响更多的人有自律。

然而,身边的种种“怪像”无不表明我们太过于“依赖”规矩、太过于“他律化”。

试问: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考勤制度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学校没有用考勤来约束,老师们依然能以身作则、全力以赴又会是什么样子?

截然不同、天差地别的答案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没有考勤制度老师都能以身作则或许太难太难。

所以,为了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转,还是得靠考勤制度来实现“他律”。

但是,奇怪的是:要求越多,“他律”的制度就越多。在众多制度的约束下,反而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因为,制度化的“他律”只是治标,治本还要靠需求化的“自律”。

因此,张文质老师开篇就告诉我们:

一切成立的基础不在于他律,而在于自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切成立的基础不在于他律,而在于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