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第十三章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迄今为止所有存在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原始社会除外)。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概念和血缘没有关系,也和上、中、下的社会阶层无关,而是指“经济地位与经济利益”。马克思认为阶级归属是由自己和生产手段的关系决定。有了阶级,就有了阶级斗争,它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本身具有排他性,而无包容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有其正确性,也有其不正确性,正确与不正确在于研究的基础不同。正确性在于他研究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地位”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拥有形式的发展进程,不正确性在于他研究的基础不是自然界,也就是将人类社会隔离于自然界,将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抹杀了,如果马克思将他的阶级论研究的基础放在自然界,就不会有阶级论。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以“经济地位与经济利益”为阶级属性的判别标准,那么全世界的“阶级斗争”应该还在而且会延绵不断,并且美国最应该为“革命”的首发地,但现实却不是这样,革命没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完善最彻底的美国暴发,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暴发了。所以说,“阶级”的存在是不是有它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要不怎么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呢。

所以宗教的价值在于博爱,在于感化和教化,而不在暴力,更不在于排斥与消灭。佛教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物质(经济地位)为出发点,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以人为主体,人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感受者,只有改变了人,才能改变一切,身心的和谐才是解决世间所有问题与矛盾的根本出路。而阶级论是要改变物质的所有属性,而不是改变人本身,只是单纯的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问题,不是你占有就是我占有,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实际情况的结合,革命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问题,更多的是“天下大同”的问题,天下大同这决对是将人类放置于自然界的思考结果,天下大同更接近于“德”的品性,道 的境界。

佛祖如来解释完自己的佛名“如来”后,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你们要知道真如自具,实别无有法可得菩提。”“真如”就是本我与本性,也可理解为佛性或是道性,或是无为之性,真如自具就是本性与生俱来,也是与身俱在,在你出身的那一刻,本性就和你一起具有。人本身的存在与生长过程是世界上最神奇最神秘的事物,至今科学界也没有研究清楚“人”到底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