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它就爱它,不要爱胜利

这几天,“轩工智能”的话题在棋界引发热议。“轩工智能”指的是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李轩豪,此人近两年的水平以“不科学”的态势提升,其弈招与软件招吻合度极高,故得智能之称。前几天春兰杯半决赛,李轩豪以较大优势战胜韩国第一人(基本也是世界第一人)申真谞,终于将棋界部分大咖对他的质疑推到了顶点,以至于其俱乐部队友杨鼎新九段,以“下20番棋验人品的极端方式(屏蔽信号、不上厕所、一天一盘,下完后公布棋谱由公众评判,若公众认为冤枉了轩则自己退役)”来迫问真相。申真谞是利用软件提升棋力的代表性人物,被称为“申工智能”。而今中国的“轩工智能”战胜韩国的“申工智能”非但没有点燃民族自豪的春潮,反而引发内部“寒战”,着实不好解读。

围棋史上的这一公案,真相如何我没有能力探究,也不太感兴趣,但它却激响了在我思想中长期潜在的一条暗流:要这么多的胜利有什么大用?

且再说一下“轩工智能”,围棋界公信力人物华学明及腾讯某高管力挺李轩豪,挺据是李轩豪除了比赛日外,在绝艺软件(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上所用之功达到了朝九晚九的程度。

某所之问便在此——即便是职业选手,以这样的苦功谋取更多的胜利,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自己不想下功夫耕耘来换取更多的收成,就别说风凉话。的确,我心里可能有点这样的小阴暗。但我也的确想请更多的朋友们来会商一下:人们通过玩各种竞技类游戏(诸如棋类、球迷、搏击、电竞等),以疯狂地获取胜利来满足心理、情感需要,这对我们人类的福祉是否有利?

对于全人类的损益我大概是无法推演了,但对于我自己,其侵蚀感是真真儿的。前晚,我边吃晚饭边看一个象棋直播,主播是左文静特大,播的是腾讯象棋锦标赛赵鑫鑫对申鹏的决赛,因为申鹏是我们河北人,并且我十余年前做体育编辑时与之有一面之缘,因此当然盼着他取胜,他也有这个实力。两人慢棋战平,加赛快棋,申特选了执黑(按赛制规则执黑守和即算胜出),战至残棋,子力相当,申特还以车炮牵住了对方的车,冠军在望,左特大也认为是和定的棋。哪知申特弃炮攻杀,却功亏一篑,反被六脉神剑做杀。我这后半个馒头顿时就觉得缺滋寡味。

索胜欲已深入我的骨髓,不仅是自己参与的要胜,连自己支持、自己倾向的也要胜(自己除了发功,根本是无能为力的),输了便觉得天气不好、老婆难看、孩子烦,生出心理梗阻来。

痛定思痛,借着疫情封控居家办公的时机,我把下棋戒掉了——改为只是看棋。或许退休后的某一天再拾起来,那是后话了。如果再不停地索胜下去,那就不只是像我常常自嘲的玩物丧志这么简单,精神体系有可能就要歪斜了。在棋友群看到有棋友聊天说,身边某某棋友因为痴迷(说沉迷更贴切,因为并不确定他是嗜好棋艺本身,还是嗜好胜利)下棋,搞得婚散业败。

不下棋了,我觉得神经正常了许多。最起码,孩子要问个题、说个事,我可以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来回应,而不至于因为正在苦思棋局的一步应招而敷衍或者驴唇不对马嘴。

而能量也似节约了好多。下棋时,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且高能耗与高时耗并行,停下来时头昏目眩,对自己表现的失望、对浪费时间的悔恨、对冷落妻儿的愧疚齐齐涌上,宛如坠入自信的深渊——要爬上来,非得重新索取一串胜利才可。如此恶性循环,岂不是要万劫不复。

道理是好懂的,但斩断蠢蠢欲动的念想并不是那么容易。这里,给处于同样心理困境的朋友推荐一句心理暗示:打住吧,从那样的胜利中获得的浅薄的快乐,不会带给你任何真正的满足。

哎,话头抻得这样远,几乎要忘了开始想说什么。

续回前言,大概是想说这个:那些单纯为了胜利的操作,要么毁掉这个玩艺,要么毁掉自己。

“深蓝”之后,有阿尔法狗,现在又有绝艺,阿Q……如果只比拼取胜的功夫,人类万难与机器竞争。李轩豪用绝艺训练,朝九晚九,将来定会有人用超绝艺训练,朝八晚十。那么,这是人的竞争,还是机器的竞争?

你可以说,机器是受控于人的。归根到底,是人的投入的竞争。

我想反驳一句:人与人的竞争,人与自然的竞争,不只是投入量的考量,更有投入方式的考量。

悬梁刺股,枕木而眠,手不释卷……从来都是我们的标杆、导向,是先进的符象,从来没有被怀疑过。然而,若是只为胜利(求取功名也是一种胜利),这样的用功就很可疑——不能为人类和谐带来真正的好处。四处看看吧,衡中模式毁了教育,防守投机打法毁了足球,星球大战计划毁了苏联……

也许,对人类最有利的,反而是躺平。老子的大道无为,是不是也有点这个意思?

让天才胜出,而不是让用功胜出,前提是保证那些天才没有希特勒的妄念。这样子,世界的运转是不是更经济?

显然,这样的观念太反动了,会被唾沫淹死。人人都有权利通过用功来上位,这是亘古不破的伦理。但是,有多少人上位,就有多少人跌下,人类整体并不见得前进。一个天才,用功度为三,一个凡才,用功度为九点九,凡才打败了天才。那么,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感谢网络的存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的完整版,“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把世界交给天才妥当,还是把世界交给用功者妥当,我倾向于前者。因为,这样子可让世界更精彩、更浪漫。如是后者,这世界只能是越来越刻板、功利,越来越像机器,每一个人和另一个没什么不同,最终就是机器取代人。

显然有人会怀疑我是个天才,一个不用功而上位的天才。我真希望是那样啊。可惜,我只有三分之一吻合此说,即不用功。其余三分之二,就如彩虹那般无法移植己身。

也不用怀疑另一可能,没有哪个天才给过我鼓呼“献金”,因为这鼓呼不大靠谱。

某之本意其实并不是要抹黑用功,只是想否掉为了胜利的用功,这里的胜利指的是同类相“杀”。即便是为了国家荣誉而用功,我觉得也是自然而然就好,朝九晚九背软件谱之类行径,当可休矣。很多棋迷看不过眼现在的柯洁,认为其进了清华后,于棋艺上下的功夫太少,以至无法为我们守住“第一人”之荣。在我看来,柯洁进了大学,特别是清华这种天才扎堆的大学,多吸收点别的灵气,比总是下棋要有用多了。

求胜,本不是我中华文化之要义,我们一向主张的是“和而不同”。疯狂地求胜是无底气、小家子气的表现。韩国这样的危机感强烈的小岛国,以些许胜利(诸如围棋、跆拳道、射箭、速滑等项目,足球也算在内吧)来换取一些自我安慰情有可原,我们这样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何必计较区尺纹枰的一点得失。与围棋相似境况的还有乒乓球,丢一块金牌便好似丢了祖上传下的宝物。祖上传下的真正的宝物,我们丢了不少,却毫不在意。

艺也好,技也罢,迷则误,痴则废,一意求胜则毁。想起申特大在朋友圈的一次@,他说像他们这样的,下棋还有什么乐趣?作为职业人,有些痛苦无法摆脱,应该多些外向性地探求,扩大生活内容。若收成一线,只向内求索,岂非倍增了这痛苦——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同行。感谢时代,主播这一行业帮很多棋界大咖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大门。可惜,有一些大咖在主播中仍只是讲棋,反不如一些业余主播,混搭了一些野史浑弹更有趣味。

某的这一番论调,大约男足人会有些谢意——不用功无罪。客观理智地讲,导致中国男足不进步的因素中,不用功占到几分呢?足球强国如巴西、德国、意大利、法国、阿根廷、西班牙、英格兰,哪一个是因为用功而脱颖而出的?马拉多纳用功吗?齐达内用功吗?梅西用功吗?……你若说是,我也没得反驳,因为他们在训练一事上的确勤勉、自律,但同样用功甚至用功度远甚于他们者火车拉都拉不完,那又如何呢?

或问:如此说来,资质平平者是否就活该平庸呢?

要我说,资质平平还想闪闪发光本就有点捣乱的意图,对平庸之解读更加愚昧。平不平庸不是以取胜多少来定论的。在你周围应该有不少一生没有大成就、兜里没有几个钱的丁氓凡夫,但他们整日乐乐呵呵,心中充满了对上帝、鸟兽花草和同类的友善,你若说这是平庸我也不反对,但这样的平庸又有什么不好呢。再有就是,资质平平也不要太早结论,你所认为的资质可能只是大众眼中的几种显性资质而已,而其实资质有相当多的亚种,某一亚种上,你可能就是天才,只是你无缘发现而已。如偶有发现,那要恭喜你,从此找到自信的原浆。如终此一生也未看到自己的灵秀之毫,那么就享受生活,顶不济就泰然处之好了。用功也该支持,只是多用些功在德行修为、心胸境界以及体验这世界的种种风情玄妙上面,要比一门心思争胜要有价值得多。胜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眼中的巍峨耸立一般的胜利,在别人看来可能连个电线杆也不是。争胜的人太多,以至于遍地都是高高低低的电线杆,把个崇山竣岭也遮住了,满天星星在闪,却耽误我们欣赏到最亮的那一颗。

说服不了别人,只能从我做起——逐渐远离那些胜负刺激。现在明白已经有点晚了,人蹉跎到被年龄逼得再难攫取胜利之前就应该领悟:从胜利之中获得的浅薄的快乐,并不能带给我们渴望的那种满足。练练书法、听听音乐、看看云天,哪怕是在那傻笑一会,比及投入一场厮杀,都更具增益性。从小我们就被刺激着去争胜——他们说那样很man-ing 。他们却没有告诉我们,man的尽头有可能是血腥。

如果我们爱它,最好多爱它本身,而不是它捎带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念之差,天渊之别”“闯过去,就是风光旖旎,过不去就是暗无天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它就爱它,不要爱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