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习第76天

11·12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shēn)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shēn)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②。”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无名指弯曲了不能伸直,既不疼痛也不妨碍做事,但是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要他去秦国、楚国也不嫌远,这是因为手指不如别人。手指不如别人,还知道厌恶;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

【注】:①信:同“伸”。

②不知类,朱熹注:“言不知轻重之等也。”




11·13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①,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译文:

孟子说:“长到一握、两握粗的桐树与梓树,人们如果想让它们继续生长,都知道怎么去培养。至于自身,却不知道怎么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与梓树吗?真是太不去思考了。”

【注】:① 拱把:指树细小。拱,双手合握。把,一手握满。




11·14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 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①,舍其梧槚(jiǎ)②,养其樲(èr)棘③,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④。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chì)为尺寸之肤哉⑤?”

译文:

孟子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是每一部分都爱护的。都爱护就都加以保养。没有一寸肌肤不爱护的,也就没有一寸肌肤不保养的。要检查他保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就看他注重哪一部分罢了。身体有高贵部分与卑微部分,有琐碎的部分与重要的部分。不能为了保养琐碎的部分而伤害重要的部分,不能为了照顾卑微的部分而损害高贵的部分。保养琐碎部分的,是平凡百姓;保养重要部分的,是德行完备的“大人”。现在有一位园艺师,放弃了梧桐与楸树,却去栽培酸枣与荆棘,那么他就是个差劲的园艺师。如果保养了一根指头,却丧失了肩与背的功能,而自己还不知道,那么他就是糊涂人了。讲究吃喝的人,大家都鄙视他,因为他保养琐碎部分而错失了重要部分。如果讲究吃喝的人没有错失重要部分,那么他的吃喝难道只是为了保养一点肌肤吗?”

【注】:① 场师,管理场圃的人。

② 梧槚(jiǎ),梧,梧桐。槚,楸树。梧桐、楸树都是优良的木材。

③ 樲(èr)棘,樲,酸枣树。棘,荆棘。酸枣树、荆棘都不是优良的木材。

④ 狼疾,同“狼藉”,指糊涂、昏聩。一说,疾人是医生,“狼疾人”与“贱场师”相对,虎狼一般的庸医。

⑤ 适,同“啻”,只,仅。




11·15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①,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②,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译文:

公都子请教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德行完备的人,有的成为平凡百姓,这是什么缘故?”

孟子说:“顺从重要官能的就成为德行完备的人,顺从琐碎官能的就成为平凡百姓。”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顺从重要官能,有的顺从琐碎官能,又是什么缘故?”

孟子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蒙蔽。因此,一旦与外物接触,就被引诱过去了。心这个官能是会思考的,一思考就觉悟道理,不思考就无法觉悟。这是天赋予我们的官能。先确立重要的部分,琐碎的部分就不能取代了。这样就可以成为德行完备的人了。

【注】:① 钧:同“均”。② 官:器官。




今日学习:

1、耳目和心的不同功用

孟子在这一章区分了眼睛、耳朵和心灵的不同作用。

眼睛和耳朵是人们接触外物的主要渠道,但孟子认为它们的能力并不完善。一方面,因为耳目受制于生理局限,导致我们无法认清事物的全貌,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因为他身处庐山之中视野有限;另一方面,因为耳目不会思考,所以常常被外物所引诱,沉溺在其中没有节制,就像我们都喜欢看美女帅哥,喜欢听好听的音乐。孟子说“蔽于物”,指的就是耳目被外物所蒙蔽,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心灵就不一样了。心虽然不与外物直接接触,但它能够整合信息、梳理是非,天生就有追求美善和真理的能力。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也就是让我们把心灵作为最重要的思考工具,根据良心、本心来做选择。这就是成为德行完备之人的第一步。

2、原来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

人人都说“眼睛都是心灵的窗户”,但你有没有想过众多错误也是从眼睛而来?

就拿一个日常生活常常会碰到的问题举例:下雨天为什么容易追尾?原因是视觉系统在评估距离远近时有其自身的假设等级。与远的、模糊的物体相比,近的物体显得更大,轮廓也更清晰,所以眼睛会告诉我们更近的物体更重要。

所以在雨天这种低能见度的环境中,前车的轮廓不够清晰,我们会不由自主高估与前车的距离。等你真的觉得距离很近、准备刹车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雨夜要缓慢行驶的原因。

所以,这就是感觉和事实之间的差距。眼睛带给你的,很可能是视觉上的错觉,而我们应该学会用科学的思考结构去挖掘事实。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就是它能让你意识到头脑中的惯性思维,不被某些假象牵着鼻子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学习第7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