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焦虑谁明白》(D137)

    案例:孩子因为学不会而焦虑求助院长。

  院长说:第一种,你在听不懂老师讲课的时候会焦虑,第二种,别人给你讲解的时候你自己思维想不通,跟你讲不明白的时候你还会焦虑,这代表你有一点完美主义倾向,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
    孩子:我不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的班级排名很快就会往下滑。
  院长说:这说明你把注意力都放在外部了,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就会焦虑,所以我建议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但这个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把不会的弄会,第二把会的别弄错。你这样去想焦虑是不是就会下降?对自己要有合理的期待。清晰,具体可实施的目标和规划,可以让自己行动起来。同时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所带来的正向积极的反馈,又能成为下一步行动的力量,如此才能成为良性循环。

    看了这个案例感觉也适合与我,院长的剖析让我看明白我的焦虑大多也来源于别人,把注意力放到外部了,总是看到别的家人们进步快,学的好,院长的方法用的一套一套的,甚至比我进导师班晚的家人都比我学的好,再看看孩子,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再看看其他家人里描写的自己孩子,积极上进,心疼父母,会做饭……这一比较,自己就不淡定,并且也有些完美主义,达不到目标的时候就否定自己,产生焦虑,进而内耗。院长给孩子的指导中我发现我也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不去看别人怎么怎么,不去比较,只关注自己,看自己学会了多少?把学会的在生活中运用,用到熟练的地步,然后再把不会的用心学,多学几遍争取学会,只看自己每天每周学会了哪些?熟练应用了哪些?另外对自己有  合理的期待,不要想一口吃一个胖子,院长也是学了几十年慢慢成为专家的,其他学的好的老师要么前期有基础  ,要么肯下大力气去学,我这才学了几天?再说人的领悟能力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自己本来就笨,也没有家庭教育学习的基础,想一下子有多大的突破,也不符合规律啊!

    所以,还是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当发现小目标完成的时候就是给自己一个激励,一个正向的反馈,这样也更有动力去学了。

    从别人的故事里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确实是这个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我的焦虑谁明白》(D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