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死(君主篇)——袁绍之死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出山名倾天下的袁氏,尽管是庶出的儿子,但袁绍出身资本还是比较足的。而且袁绍本人英俊雄武深得甚得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喜爱。

        当时政治宦官专权的黑暗时期,袁绍却秘密结交党人与侠客,形成反对官宦的小集团。后来,宦官先发制人诛杀大将军何进,身为西园八校尉的袁绍与弟弟袁术率兵,杀入宫廷大肆诛杀宦官。董卓入京乱政,袁绍离开京师来到河北,以盟主的身份率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迫使董卓西迁长安。之后,袁绍胁迫韩馥让出冀州,打败公孙瓒,占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一统河北,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

        要谈袁绍之死,还给从他与曹操争霸谈起。袁绍和曹操的关系,用现代话说就是“发小”,他们同是官宦子弟,自幼熟知,还曾一起在京师游历,干少荒唐的事情。后来,他们一起同为西园八校尉,又一起起兵对抗董卓,关系十分密切。

        他们关系逐渐破裂是从袁绍打算改立皇帝开始。当时汉献帝刘协被董卓挟持迁到长安,袁绍等人为了对抗董卓,打算立宗室刘虞为帝。袁绍试图争取曹操同意,但曹操明确表示反对。政治立场不同,标准两个人关系产生了裂痕。而袁绍让曹操将家属送往自己的属地邺城,但曹操在程昱的说服下,也没有同意。再后来,曹操抢先将汉献帝控制到许昌,等控制了东汉朝廷,自然高袁绍一等。袁绍看曹操控制朝廷自然不满,打算让曹操将汉献帝送到邺城,曹操当然不会同意。从此,两个人彻底决裂,开始在北方争雄逐鹿。

        但袁绍本人性格是多谋寡决、刚愎自用、外宽内忌、导致了袁绍集团的人才流失严重,诸如荀彧、郭嘉等超一流的谋臣,都认清袁绍不是能够值得辅佐的英主,反而转投了袁绍的对手曹操。这也更导致了他与曹操争霸中,几次失去机会。当初汉献帝东逃,谋士沮授、郭图建议他迎接汉献帝到邺城,他没有同意。曹操东征刘备,田丰建议他趁机袭击许昌,他以幼子生病为拒绝。田丰又建议他采用游击战术袭扰曹操,他也不听。结果轻易让大将颜良、文丑轻易度过黄河,接连被曹操斩杀。

        那袁绍不顾大将被杀,继续进兵官渡,征伐曹操,揭开官渡之战。当时,沮授建议他打持久战,但袁绍自持兵多粮足,根本听不去正确建议,执意与曹操对战。当双方进去相持阶段,沮授再次建议袁绍安排蒋奇率兵巡护乌巢粮区,防止曹操偷袭,袁绍依旧不听。许攸建议他以轻骑偷袭许昌,他依旧无动于衷,反任许攸投降曹操。曹操偷袭乌巢,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郭图却别出心裁地提出趁机攻击曹操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轻骑救援乌巢。结果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曹操全面攻击袁军,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一场官渡大战以袁绍大败而结束。

        失败之后的袁绍,不仅仅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将谋士田丰杀害。接着又在仓亭与曹操仓促对战,结果依旧是大败而归,袁绍再次落荒而逃。这次失利更让袁绍身心疲惫,心绪不佳。没想到自己堂堂的四世三公的大将军却被曹操接连打败,自觉脸面无光,不久急火攻心,身患重病,而这一病加速了袁绍的死亡。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病体直隶的袁绍想起曾经自己当盟主时候的威风凛凛,独占四州傲视群雄的胆气,与眼前被打败,病体独卧的现状,越想越气,一口血攻心而出,一命呜呼了,终年49岁。一代盟主袁绍就这样离开了乱世纷争。

        可袁绍死后却留下了一个乱摊子。袁绍死后,本应是他的亲属或者部下最应该悲伤,但此事老百姓最伤心。因为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可此时袁家却乱了。先是袁绍的妾刘氏妒忌心极强,袁绍去世时,身体僵硬还没有下葬,刘氏就将袁绍的宠妾五人全部杀死,担心死者地下有知,与袁绍再度想会,又剃去头发以墨敷脸来毁坏尸体,儿子袁尚又帮助她杀光死者的家庭。

接下来就是立嗣之争。袁绍本有三子袁谭、袁熙、袁尚。按理说长子袁谭年纪、资历做为接班人理所当然。但袁绍更偏爱聪明的小儿子的袁熙。于是,他将长子袁谭过继给死去兄长袁基的,还让袁谭出镇青州。这时谋士沮授提认为这么做是乱家的征兆,可袁绍不听,让为这是为了观察儿子的才能,依旧这样安排。之后,还将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别安排出镇幽州、并州,只将小儿子袁尚留在身边,明显有让袁尚接班的意思。但袁绍生前又不明确袁尚接班人的正式身份,一直到死也没有表明。这显然就引发诸子之间的矛盾,身为长子的袁谭自然也有想法争取嗣位。而袁绍临终前,根本没有任何政治安排,就给身在邺城的袁尚的机会了。

        而且,袁绍生前一直没有处理好内部的派系斗争。袁绍内部分为汝颍集团,代表人物荀谌、郭图、辛评、淳于琼;南阳集团,代表人物许攸、逢纪;冀州集团,代表人物沮授、田丰、审配。他们在许多军事政治问题,分歧很大,彼此之间也是互相排挤打压,诸如田丰被杀、许攸反水等事件,都是派系斗争的恶果,给袁绍集团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袁绍继承人的问题上,派系之间也是互相争斗。当时,审配、逢纪支持袁尚,郭图、辛评则支持长子袁谭,这加剧了袁绍集团内部的分裂。

      袁尚的亲信审配、逢纪率先奉袁尚接班,接替父亲大将军的职务。但风尘仆仆奔丧的袁谭看见弟弟袁尚接班,自然勃然大怒,于是兄弟之间阋于萧蔷,互相攻杀。这就给曹操机会了,他借机攻击袁氏兄弟,袁氏兄弟忙于争权夺利,自然不是曹操的对手。袁谭被曹操斩杀,邺城被曹操占领,袁熙、袁尚兄弟则被打败后,被迫投靠辽东的公孙康。公孙康一方面畏惧袁氏兄弟抢占自己的地盘,另一方面也畏惧曹操的势力,在席间诛杀袁熙、袁尚兄弟献给曹操。自从曹操统一了北方,袁绍及其家族则是灰飞烟灭。

        纵观袁绍之死,完全是性格决定命运,正是他生性猜忌、持傲嫉妒、刚愎自负、寡断多变造成最终的失败,而没有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及袁氏集团的派系斗争,也是导致其覆灭的重要原因,这些不仅仅使他因此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且带来整个家族的覆灭,这就是袁绍之死给我们的启迪。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人物之死(君主篇)——袁绍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