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改革中普遍采取的、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对全体学生关注度不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新课改对于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步生成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习力、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并不是简单的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就能实现其作用。很多貌似热热闹闹的讨论交流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最终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老师简单地一放了之,并不是学生简单的一论就成。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不好、运用不好、研究不好、改进不好,课堂教学反而走向了混乱、失控、低效和虚假,导致有些课改的学校和课堂因为没有有效解决小组合学习当中的问题而造成了课堂改革举步维艰,甚至不了了之。

      根据多年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实践和观察研究,现略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运行当中的问题困难及对策进行梳理,以期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高效落实推动提供指导帮助。

一、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理解、把握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更高。传统的教师主讲的课堂,教师只要备好课,课堂在计划的进度和环节节奏中发展,一切都是可控的,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精心的根据学生的学来备课设计学案,更要深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用心观察、及时支持、帮助、调控,把控不好就会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内涵,表面热烈但效益低下,质量平庸。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架”导学案质量不高,缺乏思维挑战性的情境性问题设计。

      “先学后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学习程序。学生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学习案的指导、引领、帮助之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才。导学案的设计质量决定了学生学习进度、质量、效益。问题设置的思维含量低,问题链没有递进有效触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对于学习过程、方法、任务的指导、要求、规范不明确具体,学生茫然低效。

三、自主预习不充分。

      自主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主要阶段,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发生真实学习的重要保证。但由于重视程度不高,时间和形式安排设置不合理,预习往往流于形式,质量很差,也缺乏监管、评价。

四、学生合作讨论形式化严重。

    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学习形成“已知”的基础上的思维碰撞,探究丰富完善。但在很多课堂上这种讨论流于形式,表面上的热烈,实质上是学优生在其“已知”的范围内的讲述、展示、表达。很多学困生没有参与到对话碰撞讨论中,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优生的知识讲解。小组讨论的水平高度被限制于学优生的知识板天花板,成为合作讨论,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教师往往对讨论的预设和调控不到位,随意的、没有思维含量的讨论任务充斥课堂,甚至为讨论而讨论。

五、学习成果发表展示粗放化。

    知识学习的规范化、学科化、专业化的要求很高,而学生学习展示的要求恰恰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求。而很多课堂展示,不能调动所有孩子参与学习展示交流,对于展示缺乏学科语言讲解、交流板书、交互问答等学习展示的明确规范,造成了冗长、粗放、低效的学生展示。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取得的学习效果非常差。

六、教师课堂角色迷失。

    在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形式下,教师的课堂任务明确,就是讲授、指导、检查。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滔滔不绝的教授,课堂成了学生学习合作,教师点拨指导提升帮助的角色,而这一新角色,教师往往无从下手、不会转化,迷失了,使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市场。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缺乏指导帮助,点拨的时候,教师要么从头再讲、要么任由学生讲解,课堂反复处在低阶思维、低效高耗的空间状态之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七、课堂训练达标落不实。

      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化,决定了课堂学习训练目标的分层设计原则。让中差生能够吃得下,学优生能够吃得饱。而往往课堂没有注重分层训练、分层达标,研究、设置不够,训练题无法实现分层巩固训练效果也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教师点拨的时间把控和规范不到位,造成课堂的拖沓冗长,致使课堂训练达标往往没时间、完不成,造成了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课堂达标程度,无法准确分析学情,及时做出补救和调整。

八、课堂时间管理环节质量效益低。

      由于缺乏对于预习检测、讨论探究、展示发表、训练达标等环节的深度细节管理研究,造成了课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低效的学习和训练,课堂效益非常低,每堂课所设置的训练和达标往往都完不成,每节课都成了尴尬的“夹生饭”。学生学不明,老师讲不透,训练做不到,反而使课堂进入了低效学习的恶性循环。

九、缺乏对学生小组合作构建的研究和小组文化建设的支撑。

      普遍采用的小组构建方式是,学生异质化分组和同质化小组竞争,便于学生的优势互补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但操作不当会成为学优生的展示舞台,学困生仍然被动的接受学优生理解的知识。同时学优生得不到思维碰撞指导,限制了学优生的深度思维和拔高训练,阻碍了中差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重视和强化小组文化、小组精神的构建和评价,无法进一步的激励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效益的发挥,造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尴尬课堂改革状态。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的stem学习和PBL项目化学习等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前提基础的,这是发展改革的必然。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破解、矫正完善提升,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学应有的理论理想效果。

      基于对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总结反思,结合教育理论实践可以做如下的探究破解。

一、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是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质量,破解困难,实现理想状态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师德水平决定了教师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决定了对学生、对教育工作的敬业负责态度,决定了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再好的教育策略如果教师的师德水平不高,他不愿改,不愿努力学习提高,这种策略也是枉然的。师德水平提高是所有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虽然教师的讲授任务减小了,但对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问题设计、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导学案研制、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调控、激发、引导、落实学习质量等,实际是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学生学习的落实,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过程和方法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积极实践反思总结。

    师德是前提,师能是保障,只有做到这两项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才能真正的落地显效。

二、发挥学科团队优势,集智共享,精研学习“支架”导学案。

      没有好的备课,任何课堂都不会是实效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更有赖于导学案的支架扶手作用。精研高质量的导学案,会使学生学有所依、论有所成。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设计,充分深入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个人初备与集体的研讨复备紧密结合,通过学科团队的思维碰撞,不断完善,将知识点转化成具有思维含量的挑战性情境性问题,激发触动学生真实的学习、讨论、探究、思辨的深度学习。并将知识呈现、递进关系以及课堂学习、讨论、展示、点拨、训练的流程架构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完美结合,以实现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高度重视学生自主预习的质量与效益。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导学案和学习任务要求下,充分地开展自主预习,深度预习。没有好的深刻的预习,课堂讨论就无从谈起,就会变得虚假。没有对预习的检查与监控,预习必将流于形式。

      首先,要保证充分预习时间,可以超周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下发导学案,便于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充分预习。调整教学安排,设置预习课是保证预习的最佳途径。每天安排固定自习时间是学生预习消化吸收的宝贵机会。

      其次,改变作业形式,将训练巩固性作业与预习性作业相结合,杜绝大量机械的训练作业,这样只会造成学生“抄袭”和“应付”浪费时间精力。增加深度预习性作业,使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前置学习。保证在讨论前,学生达到自主的“已知”的高度。

      再次,强化对预习的检查监控,这是保证预习的实效性重要环节,保证整个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重要节点。

四、确定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改变合作讨论中学优生独角戏的现象。

      建立每个学生轮流发言,其他学生倾听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和要求,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小组内的讨论必须是民主的、全员的,要通过多种展示检查的方式,促进小组内平等学习讨论机制建立。使讨论真正的发生,使学生有效的思维碰撞。

      建立跨组讨论、班级中心讨论组机制,提高学优生合作学习的质量,然后再回到小组中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五、规范展示的要求。

      展示是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达成度的有效的表达、发表和检查,是对前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成成果的大检阅、大展示。必须建立语言规范,使学生口语逐渐规范为学科用语,学科表达、学术表达。必须规范时控管理,减少学生拖沓冗长的讲述。建立学生讲授展示的流程质量标准要求,丰富展示的形式,增加展示的覆盖面,更多的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更多的展示不同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启迪更多学生的思维。

六、教师要成为倾听者,合作学习者。   

      教师改变了课堂讲授的霸权角色,放权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种课堂学习形式需要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导演者,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的过程,规范学习过程的时控、方法和质量。及时地推动、调控课堂的进度,时刻观察不同学生,不同小组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倾听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同样是重要角色,深入学习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及时发现学生讨论当中的问题偏差,做出点拨指导、引领启发,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整堂课的效益。

    根据学科的特点、知识特点,教师需要讲述指导的仍然需要大胆的讲述,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

      语文、政治、历史及地理、生物等课堂,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全面深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教师及时的精讲点拨;

      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预习情况,及时调控,需要讲授讲解的,必须做出及时的讲解,减少学生低效耗费时间的讨论。

      可取采取,在预习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情况进行教师讲授、点拨,然后再由学习小组讨论互教互学,落实全员达标,再进行全员检查性检测的方式,使全员达标落实,实现学导练的高效课堂。

七、课堂训练达标落实分层原则。

      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对于当堂达标任务和目标就要设置不同的层次。使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提升和锻炼。

      分层训练和达标要让中差生能够在课堂基础方面儿做到高效全面的训练巩固;使中等生在基础训练的同时,能够进行应用提升训练以达到能力生成;学优生行有余力,必须挑战他知识天花板,使其在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向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突破解题思路,打开思维。分层训练达标的总体目标是让中差生吃得下,让优生吃得饱,训练设置有梯度,训练题精选。八、精心设计规划和严格把控课堂的时间、流程和环节质量。

      不断地研究完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知识点的学习策略,减少高耗低效无效形式化的环节和流程。以发生学习、全员学习、深度学习为目标,摒弃形式化、流程化、虚假化的课堂环节设计,一切以有效、高效、实效为依据,进行环节研讨和流程把控。立足课堂教学实效化,以学生发生真实的学习为环节存在的价值。

九、深入研究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小组文化。

    目前采取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竞争式的小组组织模式。好中差的梯度结构,使学优生得到了一定意义的锻炼,中差生得到一定意义的指导和帮助,但是效益层次比较低。

      可以采取异质分组与跨组同质合作竞争,梯度结合的方式,甚至形成班级中心讨论组策略,形成不同的小组结构。以“代表会议法”组建班级中央核心讨论组,班主任参与中央组的讨论,使讨论的质量效益大大提升,然后由各位代表回到“地方”小组内交流讨论,大大提升讨论的质量,让学生进一步的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强化小组文化对于小组成员的凝聚、激发和调动的作用,使小组成员真正为了小组荣誉而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外驱力促进内驱力。

      “教无定法,学有定规”是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当中一直在倡导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同样要践行这句话。一切的死模式,只能呆板的让大家落入低效高耗的课堂死循环。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复杂性、过程性、生成性和时效性,又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一放了之,一推了之的学生自娱自乐的学习。它更需要教师高度的师德、师爱以及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策略和调控能力。

      教师要真正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导演者、调控者、倾听者和学习者。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实、做不好,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只有不断的加强教师师德修养锤炼,不断加强对教学业务学习,提高不断的反思和实践,锤炼自己的课堂设计能力、驾驭能力和学生学习的支持能力,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才能够实现其实最理想的状态,达到最佳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