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道德经》第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修改标点后: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什么是“善”?老子说善最好的状态就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什么?名、利。某一天,老王在春熙路看美女,不小心把脚崴了,你把老王背回家,然后你拍张照片在某网站发一篇新闻,在新闻中说一堆自己如何舍己为人的鬼话,你说这是不是善?

如果有图有真相炒作、做作、证明自己在付出的善是善,实际已经偏离善,所以老子在第二章中说“皆知善,斯不善矣”。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骗人,经常说话不客气,狂得很,老师即使批评他的语气有点重,甚至骂了他,也是善。

 如果一个人为了成为网红,即使天天搀扶大爷过马路,天天给环卫工人送水喝,他的善都夹杂着恶。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善也不例外,善有真有假。你看这次新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在多个省份蔓延,同样是捐款、捐物,有的人是为了让人记住他的善,积蓄流量,然后把流量转为“名”和“利”,有的人却为了问心无愧保持一颗悲悯之心送上口罩、钱等,还有一种人运用自己的地位或资源优势把别人的善转化为自己对他人的善,你能说出哪种“善”才是善?

芸芸众生,善一直存在。一种善是交换,一种善是积德,一种善是作恶。善,一直游走在名、利、恶三者之间。

在中纪委官方网站,我们可以看到,曾经个别同志看起来人五人六,讲话一套一套的,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胆子大的不得了,如果给他一个空间,他敢在天上翻跟斗。我们看一个人善与不善,最主要就是看他的出发点,看他是为他自己,还是为了别人、为了社会。我们中华文化推崇的“济世”、“利人”和“成全”,都是“上善”。

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在这次疫情前再一次体现得淋漓尽致。“武汉人”一段时间成为特殊人群,鄂A的车牌也曾被人嫌弃、投诉和举报。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有些人自驾车带着病毒逃跑了,有逃跑了毫无顾忌把病毒传播给他人的人,也有逃跑了炫耀逃跑成功的自认为聪明的人,但也有人勇敢的来了,他们是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以及各地医疗队。

中华民族在每一次灾难面前,济世救人的不是美国大片里的超级英雄,往往是那些饱经风霜的工作在平凡岗位的平凡的人,往往敢挺身而出的是那些你平时认为不咋地的底层人物。 

  随后老子详细罗列什么是善,修改标点后: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看了很多书籍,我认为解释都不够理想,没有领会老子本意,比如有的专家解释为“居善地,就说居住要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地方”,这解释恐怕要气死老子。

 为什么不改一改标点呢?秦始皇时代时很多人避免被诛杀,不少经典口口相传,一定会有因不同理解形成不同派别,一定会有记录同音字的情况,也一定会断句不一致的现象。

老子其实是说:建房子,重点是地基要牢固;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主要在于他的心境是否深沉、宁静、净化污浊;与他人交往,主要在于这个人怎么对待亲疏有别;一个人的言谈,不仅仅关注他的语言艺术,要重点关注他是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评价公务员,主要是看他的治所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群众是叹气还是竖起大指姆;一个会做事的人或者善于指导他人做事的人,一定要有能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和氛围;所有的决策要付诸行动,在于立即响应、持续跟进,而不是时断时续、有头无尾。

 这里最难理解的,很多人理解偏差、争议至今的在“仁”,老子说的“仁”和孔子说的“仁”是两回事。在《道德经》第五章,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难看出,老子主要说天地、圣人不会对身边的人、事、物差别对待,都一视同仁,是大爱,是上善。但是老子这里说的是“仁”,怎么不说“不仁”?因为老子知道,圣人以外的普通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有差别的爱”,绝不会像天地、圣人那样淡定看起来没有感情,老子这里说的“与善,仁”主要是说与人交往的重点是做一个有温度而不失原则的人。

  最后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这里说的不争,并不代表不得、不该得,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后来有的人以阴谋论剖析孔融的虚伪,说他从小就是个骗子、大忽悠,说孔融本来就是想吃那个梨,故意让他哥哥吃,哥哥当着大家的面怎么好意思跟4岁的小弟弟争呢,其实是这些键盘侠乱说。对带孩子有经验的家长应该知道,如果在你儿子一生下来懂事开始,就经常教育你的儿子说你要爱干净,碰到叔叔阿姨要主动向他们问好,不能吃独食等,小孩子一定会本能的知道饭前便后洗手、懂礼貌、谦让。在孔融那种官宦大户人家,你以为所有人在乎那个“梨子”吗?肯定不是的。所有人在乎的是这个孩子懂得“谦让”这个行为。

“让”这个行为其实很重要,比如刘备想当皇帝,诸葛亮带领群臣找了很多理由集体上书劝了N次,呱唧呱唧说了一大推,总之说希望主公您老人家就不要再推辞了嘛,这些都是民心所向、天意如此,然后刘备看看诸葛亮都把预备会开好了,就勉为其难;孙权想当皇帝,群臣也劝了N次;曹操想当魏王,看荀彧在这个事情上稳起,群臣劝了N次, 他一再拒绝,并且边拒绝边冒火,爱恨交加,最后群臣签字画押才勉为其难。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到别人家做客,哪怕你是贵客,有经验的人都不会主动去坐上位。那个袁术就是被权利冲昏头脑的人,得了和氏璧后一点不客气,自己主动当起皇帝来,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这个皇帝最后被饿得悲愤而死。

“让”和“不争”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礼,代表对局势的判断,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谦虚、与人为善的表现。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也就是不争就没有后遗症,就不到处树敌,大家就和谐,自己心里也踏实。如果一个员工心中只有领导、金钱和权利,在潜意识里把同事当成竞争对手,这样的员工很难有大局观,也很难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人藏了上千万上亿的钱,却不敢拿出来花,也不敢存银行,劳心劳力的用清贫去掩饰富有,多半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他总是害怕他的对手抓住把柄收拾他,害怕情人揭发他,多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解《道德经》第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