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店行业的悖论

谈到图书,很多人会说国外的人如何如何爱读书,可是他们没有说国外的图书市场有多发达。因为有遍布大街小巷的书店,百姓被不断地吸引,阅读就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香港的租金之贵,大家都见惯不怪了,于是一些书店搬到了楼上,也成就了一些楼上书店的品牌。但在大约700万人口的香港,依然有数百家大小书店。我曾在元朗只逛过几条街,竟然看到挂书店、书局招牌的店有五家之多。

但是在深圳,今年3月17日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尹总在南山书城的一个读书活动上展示了一个PPT,其中有一页介绍:目前,全市共建有5座超万平米的大型书城和170余家实体书店书吧。“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将再新建五座书城,打造百家公共书吧,实现全市全覆盖格局。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城市每千人应该拥有0.62个实体书店,对比之下,深圳差距巨大。从人口数量上看,深圳和香港差距也十分明显。

我们知道深圳政府是不吝在文化事业上投入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得到了大量的扶持。但是,做好深圳的实体书店,恐怕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一家还不够。要知道,深圳的民营书店曾对全国的民营书店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民营书店为深圳市民提供了多少优质的图书啊!为深圳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啊!

顾名思义,书店是卖书的店,书城是卖书的城。但现在深圳卖书的店只剩几家,卖书的城成了文化综合体,更多的营业面积在卖饮料、卖快餐、卖数码产品。羊头与狗肉具有,而羊肉却不多。

如果说书城是体现社会效益,但有限的书城恐怕不比贴近市民的小书店更有作用。如果说书城体现经济效益,“假日经济”的书城恐怕难敌万象城之类的商业综合体。

全民阅读的前提是便民阅读,市民需要的是身边的书店。但一座书城的崛起是以牺牲一批书店为代价的。而书城之所以能建立,是来自政府对全民阅读的政策扶持。于是形成了一个悖论,用全民阅读的资金和政策建设大书城,反过来对全民阅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和儿童阅读造成巨大困难。

这里绝对不是批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而是要表扬他们,要学习他们怎么样用好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政府的扶持。要知道,做大企业是他们尽职尽责的具体呈现。我们要检讨的是制定深圳文化政策的人,检讨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检讨政策内容是否合理?

我们还要表扬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没有忘记深圳的民营书店。多年一直支持的深圳小书店论坛也催生了以民营实体书店为主体的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在全国图书行业再次创下纪录。

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深圳政府除了不断新建扩建大医院还建设了大量的社康中心,规定小病要在社康先就诊,同时将多家民营药店与社保挂钩,方便市民。

为了解决市民上学难,深圳政府除了不断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还鼓励民办学校,为民办学校提供办学补贴,为民办学校的老师提供补贴,为就读民办学校的儿童提供就读补贴。

为了解决市民出行难,深圳政府除了不断新建扩建道路交通设施,除了扶持国有公交企业,还扶持民营公交企业。

可是,同样是民生工程,尤其是政府倡导的全民阅读,深圳落实国家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迟迟没能落地,造成的局面和全民阅读背道而驰。

政府多年在全民阅读方面投入巨大,结果却和目标相反,这个悖论该如何破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书店行业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