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N种方法(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旦规则被打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接触的是一群小孩子,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具有规则意识就更加的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规则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制定一些规则会起到哪些良好的作用


        一个班级体里,每个人都我行我素的话,那么这个班集体就没法形成一个积极向上,有向心力的集体。学生心里要对规则有整体的意识,要清楚的知道,只有每一个人都遵守班级学校的规则,那么才能使整个班级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不然。学生心里只有洞悉了规则对于一个人是有约束力的,这样才能从行动上自觉地遵守规则。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中


        如果只是教师自己定出规则,生硬的让学生遵守,孩子们在情义上一定是有一些拨动的,执行起来就悄悄的有些偏颇。但如果要是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大家一起讨论哪些规则适合班级,哪些规则执行起来需要大家注意的,我想这样一来,因为是自己亲自参与制定规则,所以学生自然会对这个规则有所顾忌,当然遵守起来就容易接受一些。


【三】班会上分享自己或别人遵守规则的优秀故事


        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发生在身边的遵守规则的故事比理论性说教来得更要鲜明,从故事中学生就能够把自己与优秀的做法进行对比,从而更加遵守规则。所以每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进行故事分享,主题就是围绕身边遵守规则的人或事,然后大家就故事展开讨论,就规则论规则,加强学生的遵守规则的观念意识。


        其实有些时候遵守已经定下的规则,就是在大家的监督下遵守规则还不算费劲,毕竟还会有一些奖惩制度约束着学生去遵守规则。难的是是如果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我们能否主动去遵守规则,还记得小学四年级有篇课文《钓鱼的启示》,里面讲了小作者和父亲去钓鱼,意外的钓到一条很大的鲈鱼,正在作者高兴的时候,爸爸却上他把鲈鱼放了,原因是还没有到规定钓鲈鱼的时间。虽然小作者和爸爸解释说反正也没人看到,但是爸爸却说没人看到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遵循心里的道德规则。于是小作者心里虽有太多的不舍,但看着爸爸坚定的神情,还是不情愿的把鲈鱼放回了湖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感召,从心底里强化遵守规则的内心制约性。总之对于孩子来说,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作为教师,需要我们就慢慢地去引导,慢慢地熏陶……


四、允许学生犯错误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他们有意无意的错误,虽说有些时候让我们头疼甚至恼火,但正也是在错误中,孩子们学会了认错,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担当,当然也学会了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总是抓住学生犯的错误说事,不依不饶。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学生的N种方法(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