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学生作品】红楼里的叛逃

图片发自App

宝鸡中学 高二29班 侯心怡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顽愚怕读文章;行为怪癖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后人所作《西江月》批宝玉,写在《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之时,读来看似平淡,以为只是众人看法,读罢厌倦细细想来才悟到几分,曹雪芹贬词下的真情味。

口衔通灵宝玉出世,受尽万般宠爱的宝玉在贾府里娇纵乖张,整日和女孩子们玩在一处,厌倦科考不屑功名,过着锦衣玉食的豪门公子生活。世人对此颇具微辞,他却从未理会,沉湎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混沌顽愚的外表下涌动着金子般的叛离世俗的思想,正是我读《红楼梦》最受感动之处。

宝玉最怕父亲,因为他父亲逼他读书写字,背书诵经,压制他的个性,几乎否定他的一切。封建家庭的牢笼困住了他对文化的自由追求,显得他玩世不恭,其实他并非厌恶读书写字,平日悲喜动情之时也会吟诗作赋,痛快酣畅,他只是厌倦将读书与名利等同的世风。

他从心底欣赏女性,不仅爱女孩的姣好容颜,更尊重每一个女孩的灵魂。他对丫鬟侍女们和善友好,体贴她们的痛苦,照顾她们的喜怒,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他守着独自的赤诚。他善良无瑕,正如他的通灵宝玉一般,温润清透,眼眸中透出来的尽是温暖的光芒。

他珍视每份情感,用真心待人。痛书《芙蓉女儿诔》,伤心欲绝却也不怪罪袭人因一己私念晴雯招致祸患。他习惯考虑别人的感受,从不以恶意度人。他对爱人真诚至深,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前世仙缘延续到了人间,一见既知。纵使他生性喜爱女孩,常和丫头姑娘们一处玩乐,但他对黛玉的情感却是独一份的。

他担心黛玉的身体,照顾黛玉的心情,变着法地哄她开心,陪她解闷,心甘情愿受她取笑,也为她喜怒无常……他欣赏的不仅仅是爱人的倾城容貌,他渴望的不是寻欢作乐,而是唯一契合的灵魂,如黛玉一样,懂他,尊重他,陪伴他,支持他,已经足够。即使最终没能厮守终生,也不辜负彼此的情分,本就是最诚恳的动人。

他好像喜欢所有女孩,却只爱那一个人,他好像沉溺于意乱情迷的生活,却干干净净地把真心捧给那一个人。我时常觉得一个人所表现出的人格,也许与他的内心相去甚远。正如宝玉,他并没有过错,更多的偏见来自不被理解。他只是爱花,就为她浇水,而不是轻薄地喜欢花就折下来带回家。在“只有门前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贾府,他的心明澈得如一泓清泉,淌过百年迷梦,一直浸润无数人。然而,纵使千万般任性叛逆,宝玉最终都没能逃出命运的股掌,向他所厌恶的生活低了头,但他金子般的心从未被风尘掩盖,他思想里的反叛一次次打动着我去坚持些什么,所剩不多的,名为自我的东西。

他的故事结局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其实已没有那么重要。也许他的心声,可借太宰治“我想要的,不是全世界,也不是百年的名声。我想要一朵蒲公英花的信赖,想要一枚莴苣叶的慰藉,却白白地浪费了一生”略抒二三。从出生开始,我们都穷极一生的时间去学会如何让顺从,常常忘了自己本来的面目。许多人为了合群磨平自己的棱角,为了所谓的主流价值格式化自己珍贵的思想,为了众人的眼光放弃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了顺从熄掉了自己眼中的光芒。像大多数人那样,过着最平庸的生活,甚至不经意间成为了自己曾讨厌的样子,继续着“不能改变就去适应”尔尔的说教。平淡的生活很好,普普通通抑或闪闪发光都没有唯一的定义说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了迎合而早早杀死了自己真正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失败。无论最后的结局看上去多么完满,却始终无法直面自己内心的叩问。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和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我们都想过要逃离些什么,反叛些什么,却在几秒钟之后压制了那股还未燃起的火苗。我们害怕不一样,畏惧走出舒适区,甚至强行把思想装进套板里,一次次经受痛苦,终至麻木。为什么不做自己本来的样子呢?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本来的样子有多好?为什么觉得不一样就是错了?我们却还是,没能勇敢地叛逃。“在世人中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尼采写道。

也许穿过岁月的风尘,掩在红楼一梦中的反叛精神正告诉我们,即使无法与自己想要叛逃的一切斗争,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赤诚。直到后来又读到史铁生的“写作,多是因为看见了人间的残缺”,才略知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为何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贾宝玉,作为封建时代里拥有反叛精神和真我意识的代表,让我看到除贵族盛衰人事纷争之外的,一抹纯白,隐在淡褪了颜色的朱红院墙之下,隐在变更如走马的时空里,隐在灯下人执笔铺就的笔墨之中,一直流淌进后人的目光。心血的传承,在历史的江流中,泛起阵阵涟漪……我愿看到红楼中的人事,更愿看到红楼里的叛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本书阅读学生作品】红楼里的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