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随想

开始读《维特根斯坦传》了,太兴奋了,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幸亏是自己在家,否则或多或少不免要解释一二。我不打算引用他的任何名句和生平以片面化这位人类之光,让有兴趣的人自己读去吧。人这样活着太有意思了,尽管我刚刚开始读这本书,以哲学式的严谨,我不能如此定论,就像那段爱上了一位女士的罗素,维的老师,据说到后来罗素反而变成了他的学生。不过世界到底是事实的总和还是事物的总和我倒是有兴趣并愿意记住这个问题继续读下去。下午读着读着突然给哥哥发了一连串复杂的问题,还在等他的回复,估计够他受的如果他真的会认真思考的话。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及他少年时的经历,我微微能理解他的行为。(趋近于伟人的自我描述的遣词造句无非是为了抚平听风就是雨的庸众们看到平凡中的出众角色而感到微酸的又无以名状的心理。)其实目前我也说不明白啥东西,只是如小孩子般看到了“光”而两眼放光的状态。


其次是罗素对他可真好。在维年轻刚刚进入哲学时,周围人大多讨厌他或对他不以为然时,罗素还善意地提醒和引导他,同时十分注意不要伤害他对哲学的兴趣。这样的老师,让人羡慕维的幸运。当然,两个如此有内容的人的交流交往是一趟极其传奇的探险,而每一次交流都像一次奇袭。我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寻找和维特根斯坦相像之处同时也在自觉地摒弃这种相像,否则我就无法接近他。罗素的变化是我目前看到的部分里十分有趣的现象。想起之前读过的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作者除了对罗素的描述之外居然丝毫没有提及维特根斯坦,颇为惊讶。因为读的时间有些长了,《哲》中的罗素印象不深了,但瑞·蒙克笔下的罗素,或许是为了衬托本书主人公,俨然是可以让人踏实依靠的长者之风(截止到我目前看少部分)。


最终还要回到读者本人上来,我在读的话就是回到我自身。我是重要的,这可能只是从比如我的家人、朋友的角度,但客观上说他们也不是太重要,所以我也在更大范围内渺小如尘埃,但我从我自己的角度上来看我是绝对重要的。我既在哲学方面极度认为它对我是重要的,希望能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和维特根斯坦无关),但同时不得不注意现实生活的意义和责任,这佐证了我远不如维特根斯坦的胆量。不过今天读这本书也有了些现实意义,因为读的兴奋又赶上母亲节买了束康乃馨送她。


初读哲学让我有不畏险阻地探寻的冲动,像少年维特根斯坦一样,心中萦绕着使他困扰不堪的问题。和他不同的是,我要经常自我提醒要沉着,在没有“罗素”的情况下,这是我仅仅为数不多的我能做到的方式。或许哲学会让未来的我时常暴怒,也可能会更加有城府,也可能看起来越来越“智慧”了。但目前我依然遵循和朋友说过的,从区分到认识并演绎。遗憾的是,我的局限局限了我并无疑会使我局限在一定局限内,维特根斯坦创立了他的“语言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