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作练习阶段的一点理解

文章写得好不好,对于写作的人来说自己是可以作出判断的。事实上人们的判断力往往比写作能力更高,这也表现为普遍的眼高手低。也正是基于此,我常说写得不好的文字不要拿出来在网上乱发。写作虽然需要练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练习都要发布出来让人看。随便发的东西要么没人看,要么浪费别人的时间,更不用说误导别人了。在学校里学生的习作往往是交给老师让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但是成年人的写作练习更多地是自我审查,作出判断,进行修改。写作不应把数量放在第一位,第一位的应该是质量。这就需要多次修改,如果修改得不满意就不发布出来。

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写点东西就当作宝贝一样,这样往往使自己不能正视自己写作中的问题。按怀特海的三阶段说,这是写作的浪漫阶段。这时候的写作练习中更多的是热情、兴奋,还没有对写作有深刻的认识。表现出来就是喜欢追求数量。很多人也往往终止于写作的浪漫阶段,因为热情与兴奋是会很快消退的。当有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也会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并不好,但是又不能进步,这让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他们开始觉得写作是一件困难而痛苦的事情。有的人就开始放弃了写作的练习,或者很少写东西了。

写作练习中出现热情与兴奋的消退也有它好的一方面。这时候很可能是写作实现跨越的契机。这时,如果开始重视写作的质量,并且有意地按照一定的写作技法去练习,就进入了写作练习的精确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以写作教材类的要求去做练习,反复修改。同时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多阅读名家作品,仿写。这个阶段的表现是写作练习变得规范,文章的修改量变大。在这个阶段会有写作的枯燥乏味的感觉,人会变得更理性些。古今中外有众多修改文章的记载。如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海明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曹雪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左思呕心沥血,10年写成《三都赋》,使洛阳为之纸贵……

名家、大家写作尚且如此,一般人写出好的文章更是除了规范的多加练习之外还要反复修改。

那么,写作的综合阶段呢,怎样才算是写作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呢?当经过了长时间的规范习作练习和反复修改之后,一个人已经把规范作为了自己的写作习惯,他已经不再刻意去注意规范这件事,不再需要提醒自己符合规范和反复修改。这时候他的写作在规范性方面,在文章修改方面已经成为自然而然去做的事情。这时候他写的文章质量是很高的,也或许会有短时间内创作高质量作品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可以看郝晓东老师、李镇西老师的写作,可以看他们著作和公众号文章。

这是我对写作的一点理解。主要是对写作阶段的一点想法,当然,写作是离不开写作者的阅读与对生活的体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写作练习阶段的一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