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磨墨——墨磨人

图片发自App

新野人撰书

左为磨墨书,右为墨汁书

    墨 磨 人 —— 人 磨 墨

             

                          新野人 / 文

     

        写字墨磨,磨墨写字,本应如吃饭拿筷子,天寒加衣,自然之事 。可随着墨汁发明( 一得阁创始人研发 )至今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现代,多数写字人,已不再磨墨,以墨汁( 今之墨汁多参化学原料合剂,非古人墨碇是天然矿物质和中草药合成 )替代墨碇,使原本磨墨写出的字,墨分五彩,荡然无存,留下的墨痕只有“光黑亮”,死墨,浊墨满纸,墨之淡雅、神彩全然不见 。

 

    我一直没弄明白,清人写字为啥要写得“光黑亮 ”,以光黑亮为美?不明美在何处 ?

   

        字写得光黑亮, 可干扰品读者审美眼睛?抑或是光黑亮有敦厚感?光黑亮的结果,只能是做字、画字、描字,令人沉闷。如此,书法抒情的自然书写性,必然殆尽,更有违艺术本质,这也是清人书法“尚呆”( 笔者个人观点,以清人隶书为入门者,实为取法乎下也。 )的根源之一。清人作隶者,有几人跳出了汉人正大浑穆气象的藩篱?邓石如、赵之谦、何绍基、尹秉绶等,也多徘徊在汉碑的肃穆端庄处,无汉摩崖刻石、造像题刻、简牍帛书等,写得天然率真有趣,清人隶书缺乏汉人隶书之浑穆大气和自然天成的气魄,这是清人隶书的遗憾,也是清人眼力、认识局限所致。

   

      百思不得其解,今有书法人,东施效颦,把字写得“光黑亮”,居然还能国展入展、获奖?因为入展、获奖,效仿者自然众。误人也误己!写得厚,难道靠墨去堆?显然不是。根源在部分评委的审美思想,审美能力,审美境界,无高度,无深度,无广度,更无站在书法史的高度上,没有纵向横向去比较,去认真思考。今人书法的核心点是什么?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汉人尚啥?南北朝尚啥?清人尚啥 ?

 

        今人又尚啥?有人说尚技( 今人之技谁人有古人之高技?)有人说尚形式( 视觉冲击力 ,好看为上 ),有人说尚古(翻制古人点画的精准 ),有人说尚性情( 有几人有个性,有性情?) …… 少有尚文墨者。这正是今人和古人书法的差距,天下三大行书,那件经典不是文墨具佳?今人生活中追求个性,崇尚独立自由的思想,已常态化 。可偏偏书法艺术尚古人之技,以招安古人,仿古人墨痕为时尚,为审美标准,全然不见自己的性情追求、审美思想,这正是艺术的大敌 。

     

      有常获国展奖的书法人,公然说要做奴书、书奴。继承传统,无可厚非,然,简单以为如此就是继承古人,传承古法?那还没有真正理解书法的传统。授业布道时,常以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个性是越古人半步自然生成的 。这种艺术创作指导思想,严重偏离了艺术本质的发展方向 。导致多数书法人只继承无发展,只继往不开来,哀哉!这类书法人不是不愿发展,而是不知道、不清楚怎样“ 继承、创新 ”,也就谈不上发展 。任何一门艺术,继承容易,发展难,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它是书法人综合文化修养和审美思想的体现!故,部分书法人略有小名后,退而求其次,能守住自己已有的“一亩三分田 ”,能以书法名世,巧取些银钱,便心满意足,不思进取 。小有名气的书法人,谁会坦然说自己修养不够,才气不足?如此书法思想,如此重墨轻文,不能不说是今人书法的悲哀 !

   

      字之古厚,非点画外在之粗壮,非用墨光黑亮,真正的古厚是点画内在的质感。墨色的丰富变化可助长点画的精神,点画的厚度是笔毫在纸上涩行时,笔毫冲破阻力前进,使点画有立体圆、浮雕感。点画粗细是相对的,同一面积之字,不善用笔、用墨、用力者,点画粗而无质,反而给人多肉,无筋骨之感,有的是墨猪之嫌。反之,善用墨,善用笔力者,同面积之字,点画虽细,而筋骨血肉充盈。如欧阳询、褚遂良、怀素、黄庭坚、董其昌、弘一、林散之 …… 都是用墨用笔高手,其书无不是神酣气畅,墨色飞扬,枯、润、浓、淡、干、湿、焦,展尽墨之本色。

     

      五一放假,躲进陋室,泡茶,抽烟,读帖,展纸,磨墨,写字。静观,磨墨之书和墨汁之书,二者在墨色、墨韵、墨味等方面,都大有不同 —— 人磨墨,磨去书法躁情,墨磨人,磨出书法精神 。

   

                    2019年5月2日

          新野人随记于重庆【归一堂】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磨墨——墨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