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探险记》:要是盗贼不猖狂......

第一次考古探险,发掘出了数量众多的古代文物,一举震惊世界;

第二次考古探险,收获了整整47箱文物,其中古代文字手稿30箱,再次震惊世界;

第三次考古探险,所获文物装满182个大箱,文物品种之多与价值之高,又一次震惊世界。


以上经历,若都是我们自己的考古工作者的收获,该有多好哇!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那数量超200箱的珍贵文物虽然出自我国疆域,最终却流落海外,至今无法返回故土。而将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如同“传家宝”一般珍贵的文物窃走的人,名叫“斯坦因”。


奥莱尔·斯坦因,一个足迹遍布中国大西北的欧洲考古学家,仅仅凭着想要在考古事业上成就一番作为的热血念头,便与英军勾结,利用花言巧语、瞒天过海等功夫,趁乱打劫了我国新疆、甘肃一带,将一箱箱古代遗存珍宝运走,带到印度、英国两地。现如今,在大英博物馆里还能看到数量众多的精美文物。


而斯坦因本人,据其1900年到1929年间4次涉足我国西北地区重要考古地点的经历,写成了《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一书,《西域探险记》正是基于此书精编而成的通俗读本。


按理说,出于气愤的心理,我们应该毫不犹豫销毁这样一本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被劫掠历史的书籍。可我们为何还要编印此书?为何还要让更多国人阅读此书?


今天,我就用三个道理告诉你。


1.科学考古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纪录片与新闻报道的数量逐渐增加,考古在寻常百姓生活里的曝光量也得到了提升,普通人随口也能谈两句关于考古的话。


不过,在大多数人都理解考古工作的情况下,小部分不和谐声音也一直存在。有人认为“考古是让入土为安的古人不得安宁”。还有人质疑“抢救性发掘的本质与文物盗窃并无二致”。


此处,我举个书中的例子给你说说。


前面说过,斯坦因本身是专业的考古学家,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考古探险并非兴起之行,说难听点,叫“早有预谋”。比如,书里曾经提到过:


“中国新疆地区是文化、宗教、种族以及语言等人类文明交融之地......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那里充满了好奇与无穷尽的遐想”。


正是这种早有预谋,使得他在动身前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罗专业的测绘人员、雇佣可靠的驼夫,甚至配备了专业的考古工具如科学仪器、照相机、玻璃片,用量足够两年之久。


这样严谨的准备工作才得出了他随后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书本里那一幅幅精美文物的照片,尽管让我们感受到宝贝被窃的痛苦,但也留下了文物跨越千年仍旧美丽的模样。


和斯坦因的考古发掘截然相反的是一个日本人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粗暴式劫掠。气不过的斯坦因把此人的“罪行”一并记录在书中,他说:


“一个毫无考古经验的日本少年旅行家来到米兰遗址,打算使用一种极为愚蠢的方法,把所有壁画揭取下来搬走,对壁画造成了全面的破坏,佛寺南半边过道里到处是狼藉四散的壁画残片”。


从斯坦因的叙述中,我们不难读出这些文物偷盗分子行为之猖狂。说到底,斯坦因的所做所为与这个日本人也并无不同,为了把另一个国家的宝贝据为己有,他同样也做出了割画、搬运的丑陋行为。


在这里,我无意一遍遍痛批他们铁板钉钉的罪行。我只想说:今日仍存的文物盗窃分子与他们相比,挖掘的手段并不见得多么高明。有些丧心病狂点的,甚至为了尽快将文物拿到手,不惜用炸药去摧毁他们眼中一文不值的古代棺椁,让本可能完好无损的地下遗存被人为破坏。


看过考古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地下遗存经历了千百年地质灾害、水流侵蚀等影响,早已变得十分脆弱,任何不科学的发掘方式,都有可能将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文物毁于一旦。


因此,在保护为主,抢救性发掘为辅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科学考古工作,才是我们保护遗存最好的选择。



2.鉴往知来的重要性


说完考古,我们再来谈谈历史。


斯坦因这本《西域探险记》,写的是他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经历,其实也是我们无数古代珍宝丢失、重要地形数据信息外泄的历史。


回首1900年到1929年这三十年间,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作为其时中国的掌权者,清廷已现夕阳坠落的颓势,别说派人保护大西北,就连紫禁城附近都疏于防守。斯坦因正是趁着我们边防疏漏,悄悄组织人马劫掠西北地区的。


但要在地形复杂多变、环境恶劣的西北地区进行长期考古探险,没有充足的资金和生活资源,根本熬不住。深藏在斯坦因背后,不断提供帮助的正是他所效忠的英国。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施舍的善意。英国之所以不计成本地资助斯坦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考古行动,实际上是借考古作为掩护,想要摸清摸透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及军事要塞。这一点,从书中不同寻常地出现许多相关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


对照历史便能发现,斯坦因效力英国军方这段时间,与外国侵略者大举侵犯我国边境,企图分裂中国的历史重合。这段历史,即便过去一个世纪,我们也不应该忘记。


不忘历史,才能让经历过伤痛的民族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不是从历史深坑中跳出,又掉入另一个坑洞之中。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乐观地认为,祖国强大了,小人就不敢来犯。善念与好意只有一个标准,但坏心思形成的理由却有无数。


为防历史重演,我们只有以史为镜,鉴往知来地计划每一个明天。



3.国富民强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西北地区之所以被斯坦因在内的众多外国人轻而易举地闯入,一方面与当时管理者的管理疏漏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当时百姓对侵略者虚假面孔的认知不足有关。


在书中较前面内容,曾提到过两个对斯坦因帮助极大的人——蒋师爷、廖大老爷。其中,又以对描写蒋师爷的笔墨最多,斯坦因毫不吝啬地将其称为“渴望永远拥有的精明能干而又忠实的中国同伴”


注意了,这里的“精明能干”指的是蒋师爷教斯坦因汉语、亲自随团为斯坦因当助手,发掘运输自己国家文物的一面;而这里的“忠实”指的又是蒋师爷不顾养尊处优的秀才身份,执意为外来劫掠者谋事的一面。


说到底,这个曾经受到过教育的读书人,在斯坦因口中“对美好东西有着敏锐鉴赏力”的人,竟看不透劫掠者虚伪的面具,犯下与卖国无二的罪行。


而真正让大批国宝被斯坦因劫走的“帮凶”,是历史老师提到便捶胸顿足的另一个人物——敦煌石窟“看门人”,人称“王道士”的王圆箓。


斯坦因的印象里,王圆箓是个“狡猾机警”的人,当然,这种性格也是对想要顺利盗走我国文物的斯坦因而言才会如此。实际上,王圆箓只是个“对中国传统学术一窍不通”,但又“对宗教有着极为虔诚的情感”的人


正是抓住了王道士不恋钱财粪土又蒙昧无知的个性,斯坦因在与其周旋之后,以极少量的钱财将敦煌石窟中大量珍藏文书“买”走,偷运到海外,让中国损失了无以计数的珍贵文物。


王道士蠢吗?从斯坦因与其周旋许久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也并不是笑脸相迎的傻子。但说他聪明,他却又看不清传统文化的价值,看不透故意装扮成宗教信仰者身份,实则为窃取中国宝物“大盗”的斯坦因。


一个读书人蒋师爷,一个无知者王道士,两人都是时代的缩影。历史照见他们,是为了让我们知晓:建设一个人民充满智慧力量的国家是多么重要!


为什么媒体要开始把目光投注到考古事业中?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整顿文化事业?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不再走历史的老路,把自己的底子都糊里糊涂地交出。


还记得年初春晚上首次亮相的那个佛首吗?作为2020年回归的第100件文物,它所彰显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对文物保护意识的苏醒,更是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见证。


过去历史里出现的错误,我们不允许它重来,也不给机会它重来。国土、国宝都是我们不能割舍的东西。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变得更具智慧更加强大,才能守护住自己的珍宝。



写在最后

如果没仔细研究过历史,我们可能会理所当然地把斯坦因所写的这本《西域探险记》看成是描写中国西北疆域较为详实的考古探险著作。


可惜,他记录信息的目的不纯,且探险结果让中国损失巨大,这便使得这本著作成了判定他“罪行”的关键证据。


回顾过去,斯坦因能如此顺畅地盗走我们那么多文物,有历史的原因,有人的原因,更有彼时的学术界未能重视国家边境地区考古工作的原因


但过去终归是过去,未来,我们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国宝的可贵,让每一个人都把守护的使命牢记在心。这便是我写此文的目的,我想:这也是此书之所以还能在国人眼前出现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域探险记》:要是盗贼不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