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独立自强的人,是养育的终极目标吗?

第四次参加鼓励咨询小组,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一个性格特质,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并且我会认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麻烦的,就肯定不是最优方案,我便不会去行动。

在这个小组,三个独生子女一致表示:都不愿意麻烦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也不愿意别人麻烦自己。

我们这类独生子女,仿佛生活的很独立,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我们从小便有一些信念,凡事要靠自己。并且,我们为自己头顶这个“独立性强”的标签感到自豪。

所以,在我们的信念里,不麻烦别人标志着独立的个性。

但今天,我头一次发现我的独立怕麻烦的个性,在限制我达成目标。

因为坚持自己的独立,我在最困顿的时候选择咬牙坚持,不向父母和亲友求助。

因为坚持自己的独立,我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完成任务。

因为坚持自己的独立,并没有把目标放在第一位。

我一直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却从未考虑过我所经之路并不是达成目标的唯一方案。

事实上,我不需要那么独立,就可以更快的渡过困境;我不需要那么独立,就可以更轻松的完成任务;我不需要那么独立,就可以让整个团队更加优秀,凝聚力更强。


与我这种独立怕麻烦性格相对的另一种人,是爱麻烦别人的人。

一个爱麻烦别人的人,其实更容易达成目标。

因为,他们会利用杠杆撬动身边的资源,补齐自己的短板。火力全开,直奔终点。

关系是麻烦出来的。这类人通常人际关系好,朋友多。他们愿意麻烦别人,也乐意别人麻烦自己。

况且,你认为的麻烦,其实并不是麻烦。对方通过被麻烦,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刷一刷存在感。


剖析完自己,总会想到孩子。因为成人的行为模式,来自于童年经历。

家有独生子女,如何不让上一辈的思维模式限制孩子?

下面有两个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思考。

案例一。

周末早上八点半,女儿突然要求我带她去一个好朋友家玩。考虑到是周末,这个时间比较早,不方便打扰别人,我便拒绝了女儿的请求。而且,我认为事先没有约定好就突然造访,很唐突,很麻烦人家。

案例二。

爸爸要给上高中的小A买一台手机。但爸爸给出的预算,离小A心怡的那款手机差1000元,且爸爸认为没有必要买更贵的手机。小A不死心,左思右想,和爸爸提出了一个方案:用自己存折中的压岁钱来买手机,同时拿自己每个月的零花钱分期还清挪用的压岁钱。

爸爸看得出小A对这台手机的喜爱,并且赞赏他对此做出的思考和愿意承担后果的勇气,同意了他的方案。

案例一中,我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加给了女儿。但我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善于想办法利用资源的孩子。

下次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做预设,而是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孩子,不去剥夺孩子的体验。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联系到她的好朋友,并征得家长同意一起玩耍。

这样即便是“麻烦”了人家,但孩子们达到目的了,并且收获一段愉快的时光。而我们两家的关系,也会因此更加密切。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独立不应作为一个标签限制孩子的思维,应该作为孩子具备的品质之一。该“麻烦”别人的时候,还是得麻烦,要学会利用周围资源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成为独立自强的人,是养育的终极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