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到”的一个讨论

有篇文章的指责“得到”APP,喂养惰性知识,利用所谓知识虚胖,加剧知识焦虑,当然最后落脚到商业利益。(抱歉此文源于我的一篇旧文字,所以原文找不到链接,不过从主要观点,大家应该能有所理解。)

没错,我是“得到”用户。所以可以从自身体会谈谈我的思考。


首先界定“得到”是喂养饲料/惰性知识,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定位的问题。学习应该有一个更广的概念界定,不仅包括深度系统学习,也包括信息的获取和不同观点的交流。从我作为得到用户的体验来看,我更愿意定位它为拓宽视野,前沿资讯和读书推荐的工具。它拓展了我读书的范围,激起了我对科幻/物理类书籍的兴趣,了解了一些科技前沿的商业发展(个人兴趣),有时还能遇到一些新角度来看待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因此,我不太赞同其是饲料知识的观点。其实刚开始我也是怀疑甚至抵制的,它很不符合一般读书人的学习观念,是把知识浅薄化快餐化的趋势,但尝试体验下来,我在慢慢体会,在信息时代,我可能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去看新事物,它比看报纸杂志的资讯效率是高不少的。

另外,关于碎片化学习和知识虚胖,会不会是伴随信息时代发展的学习趋势,解决之道可能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关于加剧焦虑。知识观点没有经思维加工整理,矛盾失效会加剧焦虑,这个逻辑没问题。问题在于,能否辩证吸收各方观点,发展自己的认知,更多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这里除了有思维工具可以使用之外,更多是很个体化的发展。因此,认知是否有发展,不能作为知识产品价值的评判依据。至于“得到”是否有阻碍人思维,我想证据是不足的,除非要求标准答案排除其他异议。相反,希望它能促进思维,缓解焦虑,也难说有一定比例成事。

关于知识产品的价值评判,如果类比书籍呢,能有所启发,引发思考讨论,都算吧。


最后,文章中有对老罗为推广“得到”而刺激知识焦虑的不道德指责,凭心而论,这种推广逻辑应该不算不道德。有趣的是大家的讨论,是存在即合理,还是哪怕它很红火也可能很罪恶。我本是信奉市场无形的手的,但想到为应试而生的课外辅导机构是体制的帮凶,又得深入思考一层。虽然一个糟糕的产品是没法仅仅利用营销而风靡市场的,但一个有待商榷的产品是可以迎合有争议的体制和大众需求而存在的。所以,存在即合理比较简单粗暴,产品自有其存在的原因,也有可讨论的发展变化空间,是需要具体分析的。


以上内容有些繁杂。我在这半年后,对之前的分析没有发生变化。今年5月份,“得到”两周年的一封公开信,很有诚意,其立意已经提高到做一所终身大学,很值得鼓励和期待。我无任何份量为“得到”站台,只是分享我的体会和想法,供大家拍砖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得到”的一个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