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心中这朵莲

愿生心中这朵莲

    ——禅商学习修行周记一

        修行是不容易的。

        在写不写这篇周记,如何写这篇周记上,我思想斗争了半天。终于下决心写这篇周记,原先想的名字是《不做假行僧》,落笔的时候还是改成了《愿生心中这朵莲》。《不做假行僧》或许会成为我下一篇周记的名字吧。

        连写篇生活周记都要考虑到许多人的感受,要站在更高的纬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我说,修行是不容易的。

        那我之所以还是要写下来,一是我想诚真实的记录一下我在修行的不同阶段的心历路程,二是我想吐出来真正做到心里放下,三是我想就此养成一个写作的习惯。

        6月11日~13日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三天,改变了我的认知,或者说即将改变我的人生。

        而这源自于一个叫李维的教授和他在寺院所授的一门课《禅商智慧》,一门可能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课程。

        上课的地方在寺院,不是新鲜事,但我是第一次。所以很期待。

        6月10号我早早的就启程几经返转,花费了大半日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我所期待的神圣的地方——千年古刹律宗祖庭隆昌寺。寺院不大,但是很祥和宁静。僧人不多,却也各司其职。一场大雨后绿树白塔相呼应,整个寺院宛如仙境。

        而我就在这如梦境似仙境的地方学习、修行。

        三天的学习犹如那场大雨不断冲洗着我的灵魂,净化了我的心灵。顿时觉得自己竟然不是个好东西,因果报应,所以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又突然欣喜,还好有缘得以受维师教化唤醒,后半生还有机会幸福人生。

        所以我拼命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认真做作业。因为我希望通过提高认知,可以因为“改变”而“改变”。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维师的感召,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由单纯的“改变”自我而“改变”命运的认知,又上升到一个跟随维师渡人的纬度。

        上台分享两次,让很多人认识了我。也让个别人对我产生微词(其中就有维师的弟子),说我是刻意表现的,尤其对我在课程最后给维师下跪痛哭的那个举动很有看法,说我只顾自己表现不照顾其他人的感受。我就纳了闷了,我真情流露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也许是他文人的清高所致吧。不过由于维师教导的好,修行不能“贪嗔痴慢疑”,所以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在意。写出来也只是为了日后反思时做个印记。

        再说皈依。皈依是给我的心安了家。

        当和心平大和尚近距离接触,得到他的加持,从了内心,满足了多年隐藏的愿望,感觉到人都静了下来。

        在山上在寺院过的是清修生活,堪比神仙。可是神仙也是要下凡的,下凡就要食人间烟火。下了山回到现实生活中,没了特有的环境,没了同门的监督,如常人般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说真的,下山后的修行实属不易。

        且不说早晚诵读和21天自我管理的功课,就单说“五戒”对世俗的平常人来说就很难做到。我下山第一天就犯戒了,刚一到家就被企业家朋友接去接风,结果是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当然我现在是不吃为我杀和当着我面杀的食物的)

        但是,我觉得修行贵不在形式,而在内心。比如,我坚持每天完成作业。以前吸烟是乱扔烟头,现在需要找到垃圾桶才会扔烟头。以前别人说些什么容易生气,现在好的不好的都很快就过去。……当生敬畏之心,自然会做敬畏之事。

        这一周过的非常快。盘点了一下做了如下小事情:

        1、给淮北学友会的学友们分享禅商智慧

        2、给聚鑫员工做《禅商智慧》专题培训

        3、接引了2个人         

        4、做了课程梳理

        5、新连接了2个协会,准备在这两个协会中不断感召他们进入软实力学习

        6、在自己和爱人以及赵辉师兄的感召下有一个女企业家要带着10个高管去参加下次在南京举办的破局

        ……

        如果不是小组群里有位师兄就我作业打卡的事情发表批评性的意见,质问我不要不懂装懂为了表现而表现的做六度检视打卡时,我还以为我这一周修行的不错呢。因为他具有比较性的批评(就是他先让大家感恩同组某位维师弟子,说这位师兄默默的成全了我们,为小组最后的成为第一……是大爱是他钦佩的榜样,我们都需要感恩学习……类似这样的话),瞬间还是激起了我不服气的思想的,我暂且不说我作业打卡没有错,就他这强把自己的感受当做别人的感受的言行就是有问题的。最重要的是没有拿出具体事例而让我们去学习崇拜感恩那位维师弟子。所以整个小组群里瞬间除了我和他的对话外,一片寂静。事后我想想可能是他喝酒了,也可能是他和那位他所崇拜的师兄在一个房间同住几日,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和感情吧。反正我是没有,至今也是没有生出崇拜之情。

        我和那位师兄对话节选,很有意思。

        他说:我感觉六若蜜修是二阶需要进修的,不能为了完成学业或者作业而完成,不懂不能装,勇于表现。是**师兄的默默无为, 为成全一切而成全他人,我们感恩**师兄,为我们组默默无闻,成全他人的大爱而付出,感恩[合十][合十][合十]

        我说:因为这是维师的要求,也总有一个人先交作业吧。**师兄是维师弟子。他直到最后才公布他是弟子,他确实是深藏不露的高人。我们都要好好学习他。[合十][合十][合十]

        他说:@王子没有,你是我们组的领头羊,**是我的榜样,也是他的风格让我懂得付出,为了成全他人而付出,为了目标而实现真实或者成全他人,但为了一个组织勇于奉献自我的精神是**师兄给我的启发。

        我说:但我认为他如果一开始就亮出弟子的身份而感召我们,支持成全我们,我们组是不是会当时进步的更好一点呢。他太低调啦。[调皮][调皮][调皮]反而让我们显得那么无知。

        ……

        其实这位师兄对我的提醒是善意的。因为他认可我,爱护我,想让我以后更好,所以才提醒警示我。这是我内心充满感激的。但是他莫名其妙的让我们学习和感恩另外一个师兄,是我所不能完全苟同的。

      首先,这位需要我们感恩学习的维师弟子师兄为小组贡献的大小,全组人都知道,不需要评论。

      其次,这位弟子师兄是复训,又是弟子,为什么不能上来就公开身份用他的影响力去帮助当时落后且声音很杂并不统一的小组呢?反而到最后他演讲分享的时候高调强调他的弟子身份呢?

      再次,既然已经是弟子了,还有和一般学员师兄的比较心,可不像是个大师兄的风范。我很难想象抄写个《心经》都需要多次离座看看别人进度的人,能有多大的修为。

      最后,我想说群里因为这位师兄聊的不亦乐乎,这位师兄竟然当做没看见,连最基本的谦虚言论都不发表。这是不是在逃避呢?还是我还远远所达不到的虚怀若谷?

      还好,在我如此时刻,我瞬间反思了自己,并且忏悔:为什么起了嗔心?他怎么说怎么做和我有关系吗?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及时想到我的女神师兄颖艳,我和她说了我心中的状态(当然没有这么详细,详细记录是想以后给自己提醒:不贰过),颖艳师兄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崇拜**师兄呢?你对六度作业哪点不懂?

      我说:不知道。就因为我在群里发了打卡,就说这是二阶的,我不应该不懂就写。

      她说:这就是六度中的忍辱。别人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定义和解读别人的话。

      并且送给我维师的一段话,而且告诉我这才是真正的实修:【维观世界】当我们开始觉醒了,我们就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去看待他人,而不是还习惯性地回到他的维度去看他,去指责与嘲讽。你指责我,我看到你的伤受。你讨好我,我看到你需要我。你超理智,我体会到你的弱脆和害怕。你打岔,我得懂你如此渴望被看到……就这样,你会变得越来越慈悲。就这样,你就练成“他心通”了。

      我看了过后豁然开朗,没有任何一点抱怨了。并且写了自省诗留以自省:

      自诩谬言修真身

      三日无酒枉自尊

      但闻嗔语心不起

      原来还是画中人

     

      然后我联想到《论语》的一段文字。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是孔子的学生。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学历不高,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一个人就算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加入孔子的三千弟子,但是他如果平时进行自我修炼,也是学了东西的。贤贤易色是指不要注重外表而要关注内心。这句话用非常包容的态度,表达对学习的认可和尊敬,也说明了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做学问,而且是为人、做事。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的这三问,当称为“灵魂三问”。我们每天要问问自己,在事业上,有没有带着思想去好好工作;在人际关系上,有没有言而有信,有没有努力做到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在修养方面,能不能用对别人的要求来提醒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既传又习。

        所以修行真的不是容易的事。

        颖艳师兄和我分享她的心得: “生活中,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多事,大部分时候我们会随着人事物发展的好坏产生喜怒哀乐,这就是“心随境转”。发火、生气、懊恼、羞愧、抱怨、指责、惭愧、愤怒、内疚、恐惧、悲伤、冷淡这些负面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些情绪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并深深伤害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真的要被这些东西牵着走吗?是什么在无形中掌控着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持幸福、喜悦、高能量的生命状态?怎么才能不为情绪所困?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源于认知局限。

      ……

      我是一切的根源,问题不在别人,也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借助外部一切看见自己,看见真相,看见还未完成的功课,真正地开始实修,历事练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修命改命真实不虚,却没有捷径。闻思修,一点一点将正知正见落实于心行身行,知行合一,才能慢慢地化性。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好的念头都会带给生命喜悦和滋养,每一个坏的念头都会带给生命阴暗和消耗。修行,从正知正见正行开始。改命, 从落于心行,知行合一,明心见性开始。”

      愿生心中这朵莲。 修行不容易,所以要修行。

      此文仅为警醒自己的记忆,是为了更好的放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生心中这朵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