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第五章读书笔记@水仙嘟嘟

一、青少年与大群体  青少年和他们的小团体(111—117,共7页)

1.青少年群体可从两方面进行划分:对成人组织的活动的参与度,对非正式的同龄人文化参与度,其中“书呆子”前高后低,“运动健将”“风云人物”双高,“派对达人”前低后高。2.同龄人群体作为参照组、身份认同来源对青少年十分重要,属于哪个大群体会影响青少年自我认知。

3.朋友的各项特征都会影响青少年行为,其中学习成绩影响最大,当青少年学习成绩发生变化,他们的朋友圈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4.危害社会的青少年团伙形成过程是儿童时期从家里开始的,青春期时父母如果能增加关怀,可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5.当被大多数同学排斥时,具有攻击性的男孩会尝试“购买”友情,然后他会发现自己只被其他具有攻击性的男孩接受。

6.医源性影响是指在治疗中产生的并不期望的结果,比如副作用比之前得病还糟,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减轻暴力的分组介入法中。

7.那些教育青少年通过非暴力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无效的,因为这会被认为是软弱,且会招来报复。

8.友情破裂最普遍的原因是嫉妒、不协调、亲密关系破裂及攻击性。

二、青少年同龄人团体中的受欢迎和受排斥

1.受欢迎分两种,一种为社会测量上的受欢迎,指的是有多受人喜欢,另一种是感知上的受欢迎,即为有多高的地位和声望;前者和交往技巧、友善程度、幽默感等有关,后者因群体不同而不同。

2.在地位较高的同龄人观点的影响下,青少年可能会赞同他以前反对的行为或用另一种方式做一些地位较低的同龄人赞同自己之前也喜欢的事,这是一种同龄人压力。

3.攻击性本身不会导致不受欢迎。当与情绪控制困难、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结合在一起时才会,运用工具性攻击的人比反应性攻击的人受欢迎。

4.受欢迎有时会成为他人刻薄的对象,但利大于弊,那些认为自己受欢迎且社交能力强的青少年一直比较成功。

5.三种易被排斥的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攻击性的人、孤僻的人、既孤僻有极具攻击性的人。

6.关系性攻击是指通过精心操纵其他人的社会地位和关系来达到伤害目的的攻击,经常使用关系性攻击的青少年,其父母一般很严厉、爱管教。

7.教师过多的关注打斗行为,对关系性攻击关注不够,初中应当成为介入的重点阶段。

8.敌意归因偏差对被排斥的青少年所做的攻击性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那些不受欢迎的孤僻孩子与人交流时有过度焦虑现象,容易犹豫和自卑。

10.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告说受到过欺凌,越贫穷、贫富差距越大的地方欺凌现象越严重。

11.那些不因受欺凌而责备自己,且知道避免欺凌而不是报复的人,受欺凌后的表现更好。

12.帮助不受欢迎青少年的方法:(1)提高自我表达、领导力、如何反对等社交技能,(2)在心理学家的监视下和受欢迎的青少年一起参加活动,以提高其自我概念、被他人接受程度,(3)将行为和认知结合起来,解决社交问题,比如提升替代思维策略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心理学》第五章读书笔记@水仙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