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的错误解读

延迟满足是流传最久的心理学实验,虽然结论错的离谱,但大家依然在引用,以至于衍生出许多关于自律的书籍,培训课程。

实验是这样的,在4至6岁的小朋友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如果能坚持15分钟别碰它,那么15分钟后你将额外获得一块棉花糖,这样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如果吃掉棉花糖,那么就只能得到一块棉花糖。

几年后,回访这群小孩,发现为了奖励而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会有更好的成绩,或者在社会上取得了更好的成就。于是克制欲望,延迟满足成为了培训界的新宠儿。

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延迟满足到底靠不靠谱

首先是欲望

每个小朋友对于棉花糖都是无比渴望么?经常可以吃棉花糖的小朋友和很少吃到棉花糖的小朋友哪个更想要拥有棉花糖?

就像考验屌丝和高富帅,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把傻白甜美女放在他们面前,可以选择与美女一夜风流,或者什么都不做,之后可以与美女共处两个夜晚。

高富帅和屌丝谁更有定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于富帅来说,经常吃肉对肉已经没有太大的需求,有时候换换口味,素食比山珍海味更有味道。

但对于屌丝来说,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当下就可以得到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一个晚上和两个晚上区别大不大?吃一只鲍鱼和吃两只鲍鱼,穷人多半会选择吃一只鲍鱼,毕竟我只是尝尝鲜,知道是什么味道就可以了,不指望鲍鱼能管饱,万一这东西吃上瘾了我还买不起那多糟糕。

最后得出结论富帅延迟满足能力强,社会地位也高,所以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有竞争优势。请问是否合理?

拿相同的东西考验不同的人,就像拿胡萝卜考验兔子和山羊一样。山羊和兔子谁对胡萝卜的欲望更大?

所有人当下做出的选择,都是经过权衡利弊思考过的最符合当下的环境和背景,所做出的最优于自己的选择。我们觉得对方选择不合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过去的经历,认知,眼界和喜好,这就像井外脱离低级趣味的青蛙,笑井内只在乎口腹之欲的青蛙一样。

人都是即时满足的动物,追求快乐,如果外人看上去某个人选择了延期满足,并不是因为克制忍耐,什么鬼扯的自律,而是延期满足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快乐。就好像读书不刷抖音的人,不是因为自律,延期满足,而是因为读书这件事情比娱乐更有意义,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身就会得到快乐,和延迟满足没有任何关系。

意义是延迟满足需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也是一个人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比如说荣誉和信仰,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信徒和战争狂人为什么在面对死亡时显得如此狂热?

在小孩子心中,到底是获得大人的肯定和鼓励快乐,还是吃掉一块棉花糖更快乐?

这就要看这个做选择的小孩到底更缺什么了,如果缺乏关爱,那么被认同的意义就更重要一些。所以需要考虑的是,参与实验的小孩是否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仔细考虑了一下,大多数无效的培训课程,依托一个不合理的假设,流行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只有一个。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因为有利可图,假的也可以当做真的,不合理也可以变得十分合理,鹿也可以变为马。

你可能感兴趣的:(延迟满足的错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