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

到高铁站的时候不到六点,听靳大成先生讲《论语》,到家的时候,竟听完了20节。

《论语》是每个中国读书人都要一读再读的书目。靳大成先生总结了五个读《论语》的理由:

第一,    《论语》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代码。

认可!近千年代代相传的精神伦理观念的基因代码,与其懵懵懂懂不如清清晰晰。

第二《论语》飞针走线,穿起了超大规模的中国社会。

《论语》说了109次“仁”。仁的发端是血缘关系,是入孝出悌,也就是从一个人怎么对待父母、对待兄长出发,用同一套逻辑推演了怎么对待朋友,怎么对待上司,怎么对待君主和国家。这套“家国同构”的政治追求,让我们的民族具备了惊人的生命力。而且到现在许多企事业老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践行着。

第三《论语》塑造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君子之风“温良恭俭让”,这是传统中国人格理想的模板,是许多人修身养性的终极目标。

第四, 《论语》的微言大义,已经深深嵌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读透《论语》,你就能真正获得在中国社会进退自如的大智慧。

第五, 《论语》创造了中国人基本价值观的高频词汇。

这么一本薄薄的书, 15900多字,但给汉语贡献了三四百个成语:温故知新、不亦乐乎、过犹不及、既往不咎、见贤思齐、安贫乐道、适可而止、言而有信、察言观色、讷言敏行、见义勇为、乐山乐水……这些成语,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岂不憾哉。

《论语》是想读,但是会有很多困难。一方面是对古汉语不熟悉,字词理解有障碍;另一方面,《论语》的句子都是抽掉了时间、地点、背景甚至抽掉了说话对象的语录体,没头没脑的,甚至前后矛盾的,谁知道到底是针对何人啥事说的,什么意思?

所以,《论语》的正确解读,绝不是只看这一本,而是要放到那个时代背景,得拉上《诗经》《左传》《史记》等等其他的书,还得参考孔子前前后后的其他思想家——老子、墨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等等。如此而来岂不更是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所以,我就选择了投机的办法,跟着专家学呗。但是为了不把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先是自己看,然后再看看大家的理解:从司马迁,到李贽,到杨伯峻,到金良年,到钱逊,到李泽厚,到高专诚,到贾志刚、到王得后等等,一一本杨伯峻为基础,凡是对其翻译或说法不认同的就去看看别人的佐证。看着看着,就读完了。

孔子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有错,所以且把他当人看,就会对他许多错误表示遗憾了,但也同时在接纳着。比如,他是个称职的老师,但不是称职的父亲;他也不是个称职的丈夫;他对一些学生的教育未必是正确的,甚至用道德绑架坑害了学生的一生;他忠于鲁君,但是还是不能扭转乾坤,最后,也只能让弟子效忠三桓……

读完,感觉孔子的思想和追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金句都奉为教条法宝。时移世易,如果不能灵活运用,跟曲解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论语》是绝对值得一读再读的,太多的至理,当你百思不得其解时,随意翻开,瞬间开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