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 李自成大顺政权灭亡的真正原因

《南明史》| 李自成大顺政权灭亡的真正原因

  

考据历史,分析历史,思考历史,学习历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一投入进去,其乐无穷。尤如读这本《南明史》,作者翻遍史籍,只为求证某一处细节。从大局,从社会现实,从时事人物综合考证,来分析验证自己的历史观,层层拨弄失色的历史烟云,企图更接近史实。有时候真实未必是最重要的,但历史的真实却特别重要,寻根溯原,寻找真实的勇气必须点赞加持。

关于明史的书读了不少。明崇祯帝将儿女托付给心腑之人带出城后,去后宫杀妃子(很多人已自尽),最后自己在御花园吊死在桂花树下,伺服他的老太监跪地磕完头后也自尽了。那一刻若大的皇宫一片狼藉,残不忍睹。彼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风头正劲,万民拥戴,正奔赴皇城而来。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覆亡。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而历史的变局来得太快了,没坐稳江山的李自成大顺政权,倾倒得有点快,有点出人意料,有多少意意难平,就有多少快人心。站在历史画布之外,不偏不倚,重新审视当时的局面,倒推许多结果,产生很多历史借鉴,这是当下我们读史书的重要诉求。

真的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吗?有些史家说,最开始吴三桂退守关外,拥兵自据,且对李自成及其大顺政权有归付之心。李自成占据京城后就控制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家人,然后派一名吴三桂老友去劝降,双方谈妥条件了,甚至吴三桂都写好降书了,正要将降书交与老友送其归京之时,一名亲信来报:大事不好,陈圆圆被李闯王强掳进宫,有纳为妃妾之意。吴三桂撕了降书,赶走老友,分裂自此始开。其实读顾诚老师的《南明史》才知道,虽然明朝灭亡了,但是许多区域还把守在明朝官员及将领手里,比如吴三桂就是明朝旧将,跟他类似的还有很多。李自成的势力范围并没有遍布全国,而且关外的清兵也在虎视眈眈,左右周旋。形成了各种势力割据的混乱局势。应该说,吴三桂一直在观望之中,还没有下定决心归附于李自成还是外族大清。

崇祯因为错杀大将袁崇焕,可以说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灭亡的原因,是因为一系列的错误举措。1644年3月李自成入京,后来在西安称帝。而同年11月,张献忠也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同时,明朝将领吴三桂一直在负隅顽抗,吴是山海关总兵,拒绝了李自成的多次劝降,打不过李自成就去向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投降,两军联手,一起打败了李自成。这中间可能有陈圆圆的半点因素,但大局还是因时势而造就的。

李自成的十万大军长途奔赴山海关来缴灭吴三桂,却败给了吴和多尔衮。这一败令李自成丧失了大部分信心,后面的行动都走错了方向。比如回京后杀了吴三桂全家,跟吴三桂彻底划清界限,再无联手的可能。而且李自成变得多疑,还杀了很多自己的部下,导致人心涣散,失去了军心和民心。他让农民三年不交租,所有国库费用都是从旧朝官僚及富人那里缴来的,这树敌很多。李自成的失败,其实还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兵败,另一个才是李自成的彻底败亡。对于吴三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没有客观看待,对于满清势力的合围没有做到准确预判。

读《南明史》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才是正史啊,这才是做正史的姿态了,作者认真考究,有理有据,有正确的逻辑和历史观,读了会收获颇多。我是时寸光,温和又凶猛,孤独又灿烂。想写更多字,照亮自己,也留下遗憾。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明史》| 李自成大顺政权灭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