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家长Pk“上东区”的顺义妈妈,教育焦虑何时了?



一早就看到2篇文章,读来令人震惊,堪可互相解读。

链接在此:

《北京“上东区”的顺义妈妈,海淀妈妈又扳回一局》

《要是可以选父母,你有底气让孩子选你吗?》


海淀的家长那么牛,似乎已经牛了半辈子,在我这个原始学历中专,经过自考才读研的娃妈,以及我那个高考上了大专,工作后又考研的娃爸眼中,简直神圣得高不可攀,羡慕得无以复加。


这是一群先天条件优越——出生在大城市,后天又努力成习惯——为人父母、事业有成之后,还不停地学习(听藤校的课)提升自己——的人。


和他们相比,我们很多人,都没有那么好的起点,而起点可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后天的影响,比如没有努力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所以,有惊叹,有艳羡,有嫉妒。


只是不知道,令你惊叹、艳羡、嫉妒的,是海淀的家长,还是海淀的牛娃?


说起来,我在海淀工作过3年。也许因为当时我所在的学校还没有成名(现在已经是炽手可热了),并没有亲身接触到那么集中的优秀家长和优秀孩子。


只有3件事印象略深刻。


1. 我教过一个准牛娃,爸爸在中央什么大企业,倍儿有钱,家里在高档小区里住着复式(我们要求家访,所以我去过),妈妈是高校音乐教师。娃从小学琴,后来听说小学毕业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她家有钱,也不是她从小学琴,而是她妈妈给她的规划,也是我自己养娃后的学习对象之一——她家娃每个假期都会学一项技能。比如一年级寒假打乒乓球,一年级暑假学游泳,二年级寒假学××,二年级暑假学××。时间一点儿都不浪费,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给我娃安排假期了吧?


2.我们学校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娃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时候写了一个长篇故事,有点儿像郑渊洁的童话作品那种风格,人家妈妈给联系报刊报社和出版社,准备给孩子发表或者出版,后来听说办成了。


看,这和我们学校、老师,有什么关系?全是家长的功夫。


3.有一次去北师大附小听课,这所学校据说老牛了。我们课间去厕所,听到学生们的聊天。一个人说:昨天那题,你们做出了几种方法?一个人说:2种,一个人说:3种。


课间,厕所,一题多解。我们做老师的也难免受刺激。据说这所学校的孩子,都是北师大的教师子弟,境界和水平的确不一样!做老师的好羡慕。


海淀已经很牛了,但我还是经常听同事说:海淀的家长不行,不知道抓孩子,你看人家西城的家长,怎么怎么。

后来我工作调动,到了西城,是一所名校。第一年我教三年级,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我班里的学生,几乎都在外面有各种辅导班。那是我第一次对课外辅导班有印象。


班里有一个考证考到手软的,有一个学习不错游泳更棒将来打算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有一个学习特别差但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童模的,还有一个学习倒数第二差,妈妈整天打扮得像贵妇一样,经常拉着我的手和我说“老师,我压力大啊!孩子的爸爸是清华的,亲戚家的孩子都是名校的,我孩子也不能差啊!”


而闲聊起来,同事们又会说:西城的家长不行,周末我们去外面上课,你看海淀的孩子什么都会,人家海淀的家长抓得紧啊!

所以,世界那么大,其实什么样的人都有,不要被一篇文章就以偏概了全。


自然,在北上广的城市里,优秀人才相对集中,但也不是都像文章写得那样,人人985,个个211。非要这么说,我还可以透露一下:我家小区里的邻居,有人大的研究生,有南航的研究生,有北京市最牛中学的老师,有各大部委的公务员(不是我胡诹,的确如此)


为什么作者能接触到这么多这么优秀的家长?因为她自己也很优秀啊!你以为她自谦被学霸碾压,就真的是个学渣了吗?就像一个圆,圆本身越大,圆周越大,才能和外界相切的得更多。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家长牛吗?

牛!名校、高学历、事业有成。


但是,也并不都是把孩子教得很优秀的。


我曾经教过的班里,大专及以下学历几乎没有,其余家长要么本科,要么硕博士,可是学生照样有考得很差,学习跟不上,作业写不完的。


我听到的一个事例,妈妈是高校心理专家,但是自己孩子的表现,特别不正常(我们普通人的感觉)。


我也不止一次被学霸家长主动要求沟通,他们纷纷表示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很失望、很不解:我们一家子都是名校出身,娃怎么就不争气呢?(有的孩子其实不错,只是没有家长预想的那样,出类拔萃,甩同学十万八千里。)


我的朋友和同学里,也经常是交流对娃教育的困惑,我说的这些朋友和同学,基本都是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学习的水平应该还可以吧!还有出国回来的海龟,不谦虚地说,也会向我咨询怎么教育孩子,尤其是怎么辅导孩子学习(不是标榜自己,无非是术业有专攻)。


这些说明什么,家长当然重要,牛家长的学习、教育经验,以及广阔的视野,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但是,做父母大家都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也算是一个新起点。没学会怎么做父母的,天资优越,也会被浪费。


所以,张文质教授才会在文章标题里一针见血:如果让孩子重新选择父母,你有信心被他们选中吗?


所以我才会在文章开头就问你,你读了那篇文章,真正惊叹、艳羡、嫉妒的,是海淀家长,还是海淀牛娃?


读了这篇文章,让家长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但是真犯不着。我的心得是这三点:


1.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以为自己很棒,总是数落孩子的家长,可以面壁思过去了。你没有海淀家长的牛,凭什么要求孩子?要求就要求了,凭什么这么凶?这么理所当然?万一孩子来一句:“你整天说我不如×××,我看你还不如他爸爸妈妈呢!”你不就歇菜了吗?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能你也曾经在小圈子里很优秀,但是外面有更优秀的,你就别总还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整天逼孩子了。竞争的圈子不同了,对手也不同了,孩子比你难!

2.见贤思齐,我们可以努力。

作者写身边的牛家长,其实并不是只看到他们的起点,还看到了他们的持续努力。不止看到他们的天资,还看到了他们的勤奋。这才是可怕的地方,也是我们普通家长和孩子需要努力的地方。

蜗牛再努力,也不能和老鹰比飞翔,但是俞敏洪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如果我们天生就不是老鹰,那我们也可以努力成为蜗牛啊!

就看你有没有决心,有没有毅力,有没有行动了。


3.掌握好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

不要攀比,不要随波逐流,不要看到别人家孩子那么优秀,就只知道关心上了什么课、读了什么书,也要关注一下,别人的家长怎么努力,别人的孩子怎么上这些课、读这些书。

你看那些武侠小说里写的,一把生了锈的刀剑,在普通人手里,就不能用了,到了高手手里,一样发挥出威力。《奋斗吧少年》里,路夏用一把旧的网球拍,一样赢球。

自己心中要有明确的大方向——我们不是要人人成为学霸、学神,我们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管是为人父母,

还是为人子女。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海淀家长Pk“上东区”的顺义妈妈,教育焦虑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