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资本分类:可变资本、不变资本。

资本的分类有很多种,不变VS可变是按照在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来分的。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物)和劳动力(人)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Keywords:1.转移——主语是物。2.转移带有“损耗”的意思。3.改变物质形态,不改变价值量。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的,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的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人的价值:再生产、创造。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M/V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积累不断使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老字号)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开分店。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来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结构。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

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日益增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表现形式: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伏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现象不可避免,但是会控制在一定规模内。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2.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个别资本的运动: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会经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体现了货币资本职能;生产阶段体现了生产资本职能;售卖阶段体现了商品资本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空间商并存,时间上继起):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

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A资本周转的时间B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社会总资本运动:

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卖得出去)和实物补偿(买得到)。

生产和消费才能实现动态平衡。

两大部类的生产都是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进行的,具有严重的盲目性。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如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最严重地就是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解决方式虽然最终也能够使社会再生产由失衡慢慢转变为平衡,却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严重混乱甚至瘫痪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极大浪费为代价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实际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利润率=利润/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P’=P/C+V

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社会总量与社会总资产的比率。

每个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

虽然资本家之间有一定的利害冲突,但是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一点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

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二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生产价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过剩。

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是过剩的,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形式上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深层次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方面: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单个企业内部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经济危机只能得到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周期性的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