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影响哈佛学子一生的8句箴言
1,阅读:无论走到哪儿,随身携带一本书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学生们:“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5分钟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哈佛大学的教授给学生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花15分钟看书,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是135000字,1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620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8000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相当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而且这并不难实现。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极为迅速。如果青少年朋友只满足于已经掌握的那点知识而不能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不能利用各种手段为头脑“充电”,那么终究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
世界上没有天才,非学就无以成才,读书无疑是积累知识的最好方法,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是成大事者的必备之物。“天下才子必读书”这似乎已是一条定律。
书虽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自传,进行了认真地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书籍蕴涵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正因为其中的人性之处,才使得一些书伟大,灿然有光。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
阅读习惯是一种文化素质,是国民尤其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这样一条馆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哈佛大学的维德勒图书馆藏书有345万册,这只是哈佛大学100多座图书馆中极为普通的一座。然而,这座普通的图书馆却显得与众不同。
由新英格兰红砖砌筑的坚实墙体外,耸立着两块石碑,其中的一块碑文是:“维德勒,哈佛大学学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5日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块碑文为:“这座图书馆由维德勒的母亲捐建于1915年6月24日。馆内最有意义的一本书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相就是:当年,泰坦尼克号在茫茫大海中沉没之时,维德勒和他的母亲一起正准备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维德勒转过身,让母亲先上小船,自己却转身要返回船舱。他告诉母亲:“我忘带《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让这本我喜爱的书沉入海底!”就这样,爱书如命的哈佛学子维德勒,为抢救一本书,最终和书一起沉入海底。
在图书馆中厅的一角,摆放着的就是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那本书已经完全褪色了,极普通的纸质,没有精美的包装,摆放于一个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内。这本书是维德勒的母亲捐建成该图书馆后,购买的第一本书,已经在这里静静地躺了将近100个年头了。在书的下方写着这样一行字:书与维德勒同在!
哈佛大学占地154公顷,随处可见用新英格兰红砖建筑的图书馆。在哈佛人看来,书就是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哈佛大学,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
在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朋友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经常有计划、下意识地拿起书来阅读学习,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读书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哈佛考考你
有一套英文书共10本,依次放在书架上。每本书100页,10本共1000页。一条蛀虫从第一本书第一页起,一直蛀到最后一本的最后一页,它一共蛀了几页?
答案
999页。
2,思考:睡前五分钟向自己提出问题
哈佛教授弗吉尼亚·约翰逊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时时进行思考。只有深思熟虑,才能战胜愚昧,在积极的思考中勇敢地面向未来。”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古今中外,伟人们洞悉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好与坏,就好比人用脑一样。你怎样思考,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怎样。”这也是哈佛学子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盖茨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中有许多发明和发现,为艺术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带着介绍信前往盖茨博士的实验室去造访他。当拿破仑·希尔到达时,盖茨博士的女秘书对他说:“很抱歉,这个时候我不能打扰盖茨博士。”
拿破仑·希尔十分不解,问女秘书:“我要过多久才能见到他呢?”
女秘书摊开双手,很无奈地回答:“我不知道,恐怕要3小时。”
拿破仑·希尔继续问:“那么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打扰盖茨博士呢?”
秘书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他正在静坐冥想。”
拿破仑·希尔忍不住笑了:“什么是‘静坐冥想’?”
秘书微笑着说:“最好还是请盖茨博士自己来解释吧!我真的不知道要多久,如果你愿意等,我们很欢迎;如果你想以后再来,我可以留意,看看能不能帮你约一个时间。”
拿破仑·希尔决定等待。
当盖茨博士终于走出实验室时,他的秘书给他们进行了介绍。拿破仑·希尔开玩笑地把他秘书说的话告诉他。在看过介绍信以后,盖茨博士高兴地说:“你不想看看我‘静坐冥想’的地方,并且了解我是怎么做的吗?”
于是,他带着希尔到了一个隔音的房间。这个房间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简朴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几本白纸簿、几支铅笔以及一个开关电灯的按钮。
盖茨博士对拿破仑·希尔说:“每当我遇到困难而百思不解时,就走到这个房间来,关上房门坐下,熄灭灯光,让全副心思进入深沉的集中状态。我就这样运用‘静坐冥想’的方法,要求自己的潜意识给自己一个解答,不论什么都可以。有时候,灵感似乎迟迟不来;有时候似乎一下子就涌进我的脑海;更有些时候,得花上两小时那么长的时间它才出现。等到念头开始澄明清晰起来,我就立即开灯把它记下来……”
盖茨博士曾经把别的发明家努力钻研却没有成功的发明重新加以研究,使它尽善尽美,因而获得了200多项专利权。
可以说,盖茨博士的成功,与他勤于思考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也是思考的魅力所在。创造性思维是大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大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从成功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成就首先是“想”出来的,是在正确思考后,并采取行动做出来的。想就是思考。思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真实地存在着。有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如果你的思考和自信、成功、乐观联系在一起,那么你会有一个圆满的人生;如果你总是想到自卑、失败、忧愁,总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那么你的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哈佛考考你
测试你的思考能力:当你还是个小孩(或者你现在正是个小孩),好像总觉得大人的世界很广阔,又自由自在,真希望自己能快一点长大。在你心中,最羡慕大人的什么?
A.可以为所欲为
B.不必考试
C.穿着打扮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
D.权威感
答案分析
选择A:你具有很强的吸收力,可以快速了解别人在说什么,经过消化之后,转化为你熟悉的做事程序,让所有人都叹服你是心中有数的人。
选择B:你的想法和别人很不相同,会考虑事情的其他方面,然而这往往不是一般人会想到的,所以如果没有知音,你可能是一个人独自奋战。
选择C:你会想到问题的细节部分,当多数人已经掌握大方向之后,你提出的意见可以让事情做到完美的境地。
选择D:你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先找出最主要宗旨,确定实施的范围之后,才开始进行大纲的架构,所以你很快能进入状态,对事情的全貌有清晰的概念。
3,选择:比汗水更重要的是选择的智慧
“并不是付出就能有回报,关键在于你选择了什么。选择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想选择,那么什么都不会选择你。”这是哈佛名师约翰·艾勒斯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无数哈佛学子精于取舍的最佳写照。
人们常说,人生就好像一条曲线,起点和终点是无法选择的,而起点和终点之间充满着无数个选择的机会。很多人的生活就像秋风卷起的落叶,漫无目的地飘荡,最后停在某处,干枯、腐烂……这都是由于不懂得选择,也就意味着向命运妥协。因此,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达到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学会驾驭生活,懂得选择的智慧。你必须自己选择服装,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工作,自己选择人生……
有时候,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明智的放弃是为了得到。有时,选择了放弃,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无奈需要我们去面对,总有很多的道路需要我们去选择。放弃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去把握和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去追寻前方更加美好的东西!放弃一些烦琐,为了轻便地前行;放弃一丝怅惘,为了轻快地歌唱;放弃一段凄美,为了轻松地梦想。放弃,是一种伤感,但更是一种美丽。
劳伦特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年轻人。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他信誓旦旦地向导师保证,自己将来一定能在社会上取得一番不小的成就,可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劳伦特屡屡碰壁,许多年过去了,仍然一事无成。于是,他来到一个富翁的家里,向对方请教成功的诀窍。
富翁弄清楚劳伦特的来意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转身从厨房拿来了一个大西瓜。劳伦特有些迷惑不解,不明白富翁要做什么,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块。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会如何选择呢?”富翁一边说一边把西瓜放到劳伦特面前。
“当然选择最大的那块!”劳伦特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用吧!”
于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劳伦特,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当劳伦特还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块时,富翁已经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块;接着,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那一块,还故意在劳伦特眼前晃了晃,然后大口地吃了起来。
其实,那两块小的加起来要比最大的那一块分量大得多。劳伦特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那两块西瓜虽然都没有自己吃的那块大,可是最后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赢得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的多。
最后,富翁对劳伦特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须懂得选择的智慧,我们在做出选择时,也放弃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所以,做任何抉择都要慎重地选择,要懂得选择与放弃的智慧。”
在人的一生当中,常常要面临许多选择,也要做出一些放弃。所以你必须审慎地运用你的智慧,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给予调整。
当青少年真正做出了选择之后,就要付诸实际行动,当你真正养成了“选好了就去做”的人生态度时,你就掌握了向成功迈进的秘诀。哈佛人常说:“你的能力加上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只有那些选好了就立即行动的人,他们的效率才会惊人的高,往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哈佛考考你
有一位国王想要迫使首相辞职,于是在帽子里放了两张纸条,请法官作证,说如果首相抽出的纸上写着“留”,他便可留任;写的是“去”,他便应辞职。但国王在两张纸上都写了“去”字。首相抽出纸条后,法官竟判他留任。首相究竟用了什么妙计呢?
答案
首相随机取一纸条,然后吞下。法官只能看剩下的纸条,因为剩下的为“去”,所以法官推断吞下去的纸条必是“留”。
4,财商: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说每一个正常的青少年,他们在3岁时就能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4岁就要具备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5岁时就已经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开始学会挣钱。6岁时就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7岁时就能看懂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是否有购买能力。8岁时就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领导买小物件获得报酬。9岁时就开始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等。11岁时可以对商业广告做出正确的评价,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12岁时懂得珍惜钱,知道钱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因为他们从小就明白,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不同的金钱观。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富人则是主张“钱要为我工作”。正如哈佛教授在强调财商重要性时,常会这样对他的学生们说:智商可以让你聪明,但不能使你成为富有的人;情商可帮助你寻找财富,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只有财商才能为你保存这第一桶金,并且让它增值。
比尔·盖茨可以说是哈佛学子中最著名的一位。作为曾经连续13年蝉联世界财富冠军,这位中途辍学的哈佛学子对财富有着不一样的认识。换句话说,比尔·盖茨拥有与众不同的财商。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同其他人一样喜欢财富,追逐财富,为此,他耗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但是,对于他所拥有的财富,比尔·盖茨却表现出了独特的见解,他曾表示:“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比尔·盖茨很少关心金钱的问题,也不过问自己股票的涨跌。当有朋友向他“求经”时,他总是说:“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对金钱的真实看法。
尽管比尔·盖茨拥有让全世界的人羡慕的巨大财富,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却十分节俭。他穿衣从来不刻意讲求名牌,也不在乎自己所穿的衣服是否昂贵,只要衣服穿起来感觉舒适就行。在一次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上,比尔·盖茨所穿的是妻子梅琳达给他买的一件衣服。这件衣服的样式还不错,但是价钱却十分便宜,还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钱。对此,比尔·盖茨毫不在意,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用好每一分钱,才能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比尔·盖茨追逐财富但又很节俭,这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这恰恰显示了这个哈佛学子的独特财商:财富只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而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
哈佛大学作为全球造就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哈佛商学院也被誉为“总经理摇篮”,培养了微软、IBM等一个个商业神话的缔造者。哈佛之所以能在商业方面培养出这么多杰出的人才,这不仅仅得益于哈佛对智商、情商的教育,更应该归功于它培养和提高学生财商方面独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哈佛大学,每一个听过经济学的学生,在第一堂课上都能接触到两个概念:一是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二是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的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授会告诉学生,投资是可以给你的未来带来收益的行为,消费则不然。简单地说,两个同学甲、乙,他们手上现在有50万美元,同学甲买了一套房子,而同学乙买了一辆名车,数年之后,同学甲的房子不断增值,有可能增值到80万美元,而同学乙的二手车,10万美元可能也无人问津。
当然也不排除,房子会贬值的可能性。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投资行为可以让手上的钱得以升值,而消费行为则会让我们的钱贬值。
因此,哈佛教授就会引出了第二个概念,就是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的才进行消费。但在中国,可能不仅仅是我们的父母,或是身边的朋友,他们手上的工资、零花钱、压岁钱,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采用这种方式到月底能剩下的用于储蓄的钱其实并不多,但哈佛学子则按照哈佛的忠告,把存钱当成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不能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放弃目标,因此,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了。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和巴菲特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要记住三句话。第一句话,每月储蓄30%的工资,先储蓄,后消费;第二句话,一定要投资,并且要求投资年综合回报率要在10%以上;第三句话,持之以恒,不论是储蓄还是投资,必须坚持10年以上。那样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类百分之七十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意外的盲目。”所以我们在拥有高智商、高情商之后,更应该拥有高财商,从现在开始就学会理财,学会投资,为10年、20年后,做一个富人时刻准备着。
哈佛考考你
1.你对压岁钱、零花钱等预备金是怎么使用的?
A.存为银行的定期存款
B.通过信托公司赚钱
C.买股票,股票生利息
D.利用股票或商品交易
2.你的所有钱财是怎样处理的?
A.存在银行
B.随身带着
C.上交父亲
D.上交母亲
3.假如你现在有10万元,朋友要向你借10万元,你会怎么做?
A.在有证人与借据的情况下借出,不要利息
B. 3万会借给他,10万不借
C.每月3分利,求之不得的收益
D.有担保人,短期会借
4.在购物时,你最注意的是什么?
A.无论如何先砍价
B.仔细听对方对价格的介绍
C.按照对方的价格付钱
D.不考虑价格问题
评分标准
选A,5分;选B,3分;选C,1分;选D,0分。
结果分析
0—7分:你很会存钱,在经济方面是一个理论家。
8—13分:你认为钱应该在市场上流通,但在理财上应该注意。
14—17分:你非常善于支配自己的钱,对金钱驾驭能力很强。
18—20分:你可以说是一个理财高手,而且很有处理经济的才能。
5,借力:永远都不要独自用餐
哈佛大学的德里克教授在一堂经济管理课上对学生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是因为自身有多么强大,而是懂得将别人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变为己用。”所谓借力发力不费力,那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通常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能够四两拨千斤,借他人之力为己用,从而获得成功。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千年前的古人都懂得要借力而行,如今的我们更应该懂得。借力而行是一种智慧,不是懒惰;借力而行是一种互助,不是偷窃;借力而行是一种共赢,不是捡便宜或吃亏……充满智慧的人,通常懂得借力而行,实现自我,成就他人。
紫藤萝与牵牛花借助枯树与篱笆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与枯树借助牵牛花与紫藤萝成就了自己的风景。每个青少年都渴望取得很好的成绩,想在未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很多人埋怨自己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脑瓜子不够聪明、资源短缺……其实在聪明的青少年看来,那些都不过是借口,真正聪明的人是一个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使自己成功的人。
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杰伊来到一个公司的招聘会上,这时,聘用方的领导还迟迟未到。有的应聘者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接待室里走来走去;有的人干脆抱怨起来;杰伊只是静静地等待,不动声色。
过了一会儿,一个考官模样的人走进来,对大家说:“请大家将这个大厅的面积、高度用最快的时间计算出来,第一位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人将是我们的员工。”他还为应聘者们准备了一些尺、规、计算器之类的计量工具,甚至还有一把梯子。
应聘者感觉这下可看到希望了,争先恐后地忙起来,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只有杰伊没有动,他只是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离开了大厅,剩下的每个人都用尽了浑身解数,量了又量,算了又算,但尺子太短,梯子不高,要算出精确的结果,真是难上加难。
几分钟后,杰伊回来了,他敲开了考官的门,并将“计算”出的结果告诉了他。考官感到不可思议,问杰伊:“这么快你就有答案了?”
杰伊从容地微笑着说:“我只是去了一趟公司工程部。我想他们在大厅装修和施工的时候,一定知道它的确切数据。”
考官很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恭喜你,你被我们正式录用了。”
杰伊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成功的道理上,要学会借助外力来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智者当借力而行”,可以这样说:借力而行是成功者处事的最高境界。正如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里说,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可以借用别人的,那么会比赤脚跑得快。
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都为别人所用,很大程度上成为别人的工具。原因在于他们在做事时都限于使用自己的才学,没有注意利用别人的。而真正的成功者,恰恰是那些善于借别人的力,让自己不断强大的人。
哈佛考考你
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一公里又要吃掉一根胡萝卜。问:商人一共可卖出多少根胡萝卜?
答案
500根。解析:商人带驴驮1000根胡萝卜,先走250公里,这时,驴已吃250根,放下500根,原地返回,又吃掉250根。商人再带驴驮1000根胡萝卜,走到250公里处,这时,驴已吃250根,再驮上原先放的500根中的250根,继续前行至500公里处,这时,驴又吃250根,放下500根,剩250根返回250公里处,再驮上250公里处剩下的250根返回原地,这时驴又吃250根。商人再带驴驮1000根胡萝卜,走到500公里处,这时,驴已吃500根,再驮上原先放的500根,走出沙漠,驴吃掉500根,还剩500根。
6,锻炼: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包括哈佛大学在内,几乎所有美国名牌大学都对运动十分青睐。每所大学都希望自己“文武双全”。不仅学术上成绩显赫,拥有实力雄厚的运动队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代表着活力四射、团结奋发、拼搏向上的“光辉”形象。每所大学都为自己的运动队骄傲,每场比赛的观众都全部由本校学生、老师、校友和亲友组成。这些忠实的“粉丝”们,都会忠心耿耿地倾全力为本校运动队呐喊、助威。
哈佛的专家早已发现,身体受损引起的各种生命障碍,皆因人体对外部环境不适应所致。为了保证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必须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中。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深刻寓意了运动对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后来,医学和生理学关于“适者生存”的理论,明确地说明: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协调,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身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怎样才能获得这种“适应能力”呢?经过人们长期探索,终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获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不同人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除受制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外,在相当程度上与体育锻炼息息相关。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智商明显高于未参加运动或极少参加运动的人。有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运动都会使创造力提高。运动会让人精神抖擞、情绪饱满、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解决问题能力增强。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者,其创造力及各项能力的总体水平高于不爱运动的人。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商业领袖也都是体育爱好者或体育名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初丹麦AB队主力守门员尼尔斯·玻尔,他的另一个称号是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花了很多时间在体育运动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业成绩,反而使他的学习效率出奇的高。
对于青少年来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成功的载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证,理想、事业、幸福、成功都将不复存在。运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
有时候学习太紧张,我们往往很少主动去参加运动。长时间的伏案学习后,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容易出现疲劳,感到头昏脑涨。也有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我们会感到沮丧、困惑或无聊。
在这些情况下,或许我们能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像阿甘那样:停止学习,或者放下不愉快的情绪,去做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如跑步、打球等。运动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具有解除大脑疲劳、振奋精神、调节心理状态等神奇功效。
在人类运动史上有很多运动项目,比如马拉松、超长马拉松等竞技项目都是为了向人类忍耐力的极限发起挑战。如果青少年能够养成一种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习惯,以及具有挑战自我极限的体验,那么对于未来的成长来说将有很大的裨益。
20世纪80年代,有一艘叫赫尔瑟的渔船因为没有得到警告,在驶近冰岛时翻了船。当事件发生时,船上有5个人,两个在甲板下,当船像龟壳一样翻扣过来时,他们不是被淹没了,就是因寒冷休克窒息而死。另外3人一起待在寒冷的黑暗中,他们牢牢地抓住翻转的船的龙骨。他们知道,和船待在一起获救的可能性最大,但仅仅几分钟后,船身沉没了,他们很快就失去了这个依靠。他们当时被困在离岸4.8千米的海水里,气温在0℃以下,水温大约5℃。
很多专家都认为他们已经毫无生还的希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能够存活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除此之外,专家还做出这样的预测:如果他们看到远处岸上的灯光并向它游去的话,他们生存的时间有可能还要缩短。计算机模型和实验数据都发现同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当淹没在寒冷水域中的人试图通过游动来努力保持温暖时,他们反而会冷得更快——寒冷的水流冲泡他们的衣服所引起的热量流失会大大地超过他们在运动中产生的热量,这是因为水对热的传导能力比空气的传导能力要强25倍以上。
那3个人也许并不了解理论上所指出的危险,在意识到救援不会马上到来后,他们开始向岸边游去,为了求生大家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居然有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就是25岁的戈罗·弗雷多。据弗雷多回忆,游了不到10分钟,他就发现寂静的黑暗中只剩下他一个人。但他接着向前游去,尽管腿和胳膊的疼痛使游动变得很困难,他仍一直保持着运动。他一直游了6个多小时,直到天色泛亮,太阳升起,他发现自己靠近了一个海滩。后来,他被涨潮的潮水冲上海滩,上了岸,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农舍,他步履蹒跚地跑到那儿,告诉人家发生了什么。
哈佛学子时刻传递着这样一种精神:只要勇于挑战,你就能够击败许多“不可能”,充分地激发出个人的潜能。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更应当培养自己挑战极限的精神,在青春岁月中多留下一些挑战自我极限的体验。那么,从现在开始,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项目吧!具备这种体育精神,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能使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绝不会退缩,永远保持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哈佛考考你
从喜欢的运动项目也可以看到你的个性。以下项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排球
B.羽毛球
C.足球
D.棒球
E.游泳
F.拳击
G.跆拳道
H.摔跤
I.柔道
答案分析
选择A:你很主观,但为人亲切又肯付出,所以很受欢迎。
选择B:你个性单纯,很有毅力。
选择C:你简单而缺乏成熟感,但做事很努力。
选择D:你热爱自由,感情丰富,没什么脾气。
选择E:你是行动派,做事干净利落。
选择F:你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就算有什么不满,也会自我克制。
选择G:你活泼外向,行动力强,很会开发自我。
选择H:你本性善良,性格开朗、率真。
选择I:你比较内向,自我防御心理比较重。
7,创新:创造他人需要却表达不出来的需求
哈佛大学的成功在于它坚持着它那永远改革、永远创新、永远追求的校园精神,哈佛校园特有的那种精神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文化氛围,它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哈佛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培养学生随时捕捉创新的灵感的能力。哈佛的教授告诉学生:思维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仅会催生出创新,指导实施,更会在根本上实现成功。
人类从原始社会一步步走到今天,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商品琳琅满目,物品一件件被发明和生产出来,整个过程离不开两个字——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用人的想象力和实际行动来创造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比如,一个低收入家庭制订了一个计划,使得自己的家庭状况完全改变,这就是创新;一个人将某处的不毛之地开拓成了一片住宅区,这也是创新。简而言之,创新就是进行独一无二的举动。
作为青少年,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善于结合,培养创新性思维。
一天,一家跨国公司正进行CEO招聘,一共有200多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但最后只有一个人脱颖而出,当上了这家大公司的CEO。他就是哈佛的毕业生肖恩。
主考官为了考察应聘者的随机应变能力,便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在一个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开车路过一个车站,看见车站里有3个人,一个人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个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个是你最心爱的人,请问,在你的车只能坐2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择谁来坐你的车?
那些应聘者给出的答案是非常丰富的,有的人说选病人,把病人送进医院再说,因为人命关天;有的人选择医生,因为这位医生是他的救命恩人,把医生送到医院再叫救护车救那个病人;有的人选心爱的人,这些答案都没有让考官们觉得满意。
直到最后,肖恩走了进来,他仔细地看了看考题,思考了一阵后,便抬起头自信地说:“我会把车交给医生,让他送病人去医院抢救,至于我,会陪着心爱的人一起等车。”考官们听后,无不拍手称快,肖恩就这样被录取了。
正是因为肖恩具备善于结合的创新性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再加上自身的实际能力,所以才赢得了考官们的赞赏并被录用。由此可见,随机应变的创新性思维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商,让人知道他能否把某些事情应付过来。
拿破仑·希尔曾说过:创新就是力量、自由及事业成功的源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创新是生活最大的乐趣,成功来自创新。所以,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能够有所创新,那么他的生活一定充满乐趣;如果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有所创新,那么他的事业必然蒸蒸日上。
当然,创新并不是天才们的专利,普通人只需要找出新的改进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可以算作创新。所以,创新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的成功方式,在一些看似糟糕的境况下,运用创新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哈佛大学的教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的观念,那么成功其实来得很容易。”哈佛学子也受到这一理念的鼓舞不断挑战常规、挑战自我。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自然,世界上有一些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可以做到的事更多。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不敢想、不愿想。因此,青少年要勇敢去想、勇敢去做,勇敢地创新,这样就能在全新的道路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王国。
哈佛考考你
生活中有些人的惰性比较强,而有的人则喜欢求新求变,喜欢不断地去尝试,喜欢创新。通过下面的测试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创新意识吧!
1.印在纸上的主意、想法,其价值还不如印它们的纸张。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2.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拥护真理,另一种人排斥真理。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3.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对他有益的。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4.人生中的大事就是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5.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要了解事情的演变情形,唯一的途径就是我们信任的领导人或专家。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6.在当代论点不同的所有哲学家当中,有可能只有一两位才是正确的。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7.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替别人稍微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8.最好听取自己所尊敬的人的意见,再做判断和决定。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9.唯有投身追求一个理想,才能使生命变得有意义。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10.当有人顽固不肯认错时,我就会很急躁。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稍许同意
D.不太同意 E.很不同意 F.极不同意
计分方法
A是1分;B是2分;C是3分;D是4分;E是5分;F是6分。
结果分析
0—18分:创新意识很低。
19—40分:创新意识中等。
41—60分:创新意识较高。
8,感恩: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任何事说声“谢谢”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哈佛的教学楼和校园里,处处可以嗅到感恩的气息:那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也是哈佛对社会的感恩——在世界各处的爱心募集、帮助失散孩童找到亲人、免费培训下岗工人等善举。哈佛的感恩,使自己不断得到各方人士的捐赠和援助,进而使自己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哈佛已然成为百姓心中的爱心品牌。
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源泉。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人们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人们能创下了人世间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所以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积极向上,积极进取,更快乐、更健康的人。
在哈佛大学的心理课堂上,查尔斯教授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因生活贫困不得不靠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来积攒学费。
傍晚时,他感到身心疲惫,饥饿难耐,可是他推销得却很不顺利,这让他有些绝望。他想,如果这时能够得到一杯水,那该多好啊!于是他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小女孩,她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饥渴的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之后,这个小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妇女因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无计可施,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帮助的小女孩,当年也正是因为那杯热牛奶使他又鼓足了对生活的信心。
正在那位妇女为昂贵的手术费而愁眉不展时,她猛然发现手术费单子上有这么一行字:手术费等于一杯热牛奶。
查尔斯教授讲完这个故事后,学生们都十分动容。查尔斯教授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感到生命里充满了温馨;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灵魂更加纯净。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有情有义、内心富有的人。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更是一个人立命于天地间的大智慧。”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接受他人的恩惠。从小时候,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再以后,又有领导和同事等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收获。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之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只有那些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视万物皆为恩赐。当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恩之情时,世界才会变得无比美好,经历苦难才会甘之如饴。
哈佛考考你
有一种情感可以给心插上一双翅膀,带着心在天堂里飞翔。它的名字叫——感恩。下面来测测你的感恩之心吧。
1.你对祖国的忠诚度是_______?
A.50% B.90% C.100%
2.对于亲人对你的倾情付出,你会对他们表示感谢吗?
A.基本不会 B.有时会 C.经常会
3.在大街上遇到乞讨者,你会_______?
A.避而远之 B.坦然走过 C.给予帮助
4.对于你所在的学校,你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
A.很不满意 B.有些不满 C.基本满意
5.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你会_______?
A.无动于衷 B.不好意思才让座 C.主动让座
6.在餐馆就餐,你会对服务员表示感谢吗?
A.从来不会 B.看有无必要 C.经常会
7.你还能记得几位教过你的小学老师的名字?
A.基本没印象 B.1—2位 C.多数都记得
8.你对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如何理解?
A.还父母的债 B.社会舆论 C.源于血缘的亲情
9.你如何看待你和竞争对手的关系?
A.对立关系 B.相互依存 C.让我成长
10.对于别人善意的劝告,你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
A.从不接受 B.看心情 C.虚心接受
答案分析
如果A选项偏多,你要注意了,这说明你的感恩意识较为缺乏,建议你从上述问题中提到的行动开始,逐步树立感恩意识。
如果B选项偏多,说明你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你已经初步了解了感恩的意义。希望你将这种感恩的意识转化为行动。
如果C选项偏多,恭喜你,你已经将感恩上升为人生中的大智慧。希望你感恩的行动不仅仅体现在回报层面上,更要体现在奉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