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世界著名的四大教育方法

本章,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享誉世界的四大教育方法。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原本计划系统地介绍一下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但一方面,由于本书前面两个部分,主要就是依据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而写的,所以这里就没必要再赘述;另外,由于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日本教育家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在此不敢妄加评论,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研究。


14.1世界大教育方法之一——才能教育法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了。这两个发现,一个开辟了物理学上的新时代,一个开辟了人类的新天地。

同样,在家教史上,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它的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甚至,如果能够引起天下所有父母的重视,它的伟大程度,甚至还会超过前面两个。在揭秘这一伟大发现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两个习以为常,甚至貌似弱智的问题:只要是先天正常的孩子,有没有哪个孩子没有学会说话?有没有哪个孩子没有学会走路?

从来没有吧。事实上,只要是正常的孩子,不仅学会了说话,而且会说的很溜;不仅学会了走路,而且会走得非常平稳。但是,这些母语说的很溜,走路走得很平稳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到最后,有着天壤之别;许多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神越来越暗淡无光,越来越毫无生气,甚至还染上了很多恶习。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孩子间,如此大的变化和差异?对于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人都是见怪不怪,从来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过。

但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日本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 

铃木镇一,1898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音乐世家,他们家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提琴厂。在父亲的安排下,早年的他就读于名古屋商科学校;17岁那年,他听了米沙·艾尔曼演奏的舒伯特小提琴曲《圣母颂》,从此便迷上了小提琴音乐;22岁时留学德国,跟随卡尔·克林格教授学习小提琴;八年以后回到了日本,开始了音乐演出活动;之后,他创立了“才能教育研究学会”,专门从事小提琴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学生中,既有盲童,又有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虽然这些孩子有先天的身体缺陷,可是经过他的教学以后,这些孩子在音乐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原本正常的孩子,则表现的更加出色。据当时的统计,铃木镇一每年能培养700多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誉为“莫扎特教育风暴”。

铃木镇一是如何从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问题中,有了伟大的发现呢?说来也巧,纯属偶然。


铃木刚从德国回日本不久后,有一次,他偶然去一位老同学家做客。刚到门口,他就听见他的同学喝斥孩子的声音:“平时我都已经给你讲过这些题目,但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还是考得一塌糊涂。每次都是这样,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难道你就不觉得脸红吗?”接着,传来了孩子顶撞父母的声音,以及孩子的哭泣声。

铃木原想打道回府,但由于有要事在身,还是硬着头皮进去了。进去后,铃木并没有立即谈他原本要谈的事,而是先问他的老同学:“这孩子说话条理清楚,口才的确很好,他到底是跟谁学的呢?”

铃木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的一问呢?原来,他发现全世界的成年人,在学外语口语时,普遍都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很多日本人,学英语十多年,考试题目会做,也能看懂文章,但是却从来不敢开口和别人讲一句英语。但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孩子,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母语,哪怕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

铃木觉得,学习口语这么难的事情,所有孩子都能说的很溜,这充分说明这样的孩子应该都是不笨的,理论上来讲,在学校里学习其他知识,应该也是能够学好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口语说的很溜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老同学回答道:“鬼才晓得!他就是天生爱斗嘴,我说一句他倒有十句!”

回家后,铃木没有停止思考,他又调查了许多类似成绩差但口才不错的孩子,问他们口才是跟谁学的,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三个字“不知道”,问他们的父母,得到的回案也是“不知道”。

但,就是这三个字,让铃木的眼前一亮。他觉得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实在太好了,太简单了,简单到以至于大家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大道至简。人世间最好的学习方法,难道不就是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吗?

铃木经过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发现:原来,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是最能让孩子们发挥全部能力的最佳方法,“人们在不断地让孩子学习本国语言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他们学不好而责骂,也不会有孩子因为讨厌说话而半途而废,更不会有孩子由于学得好而产生优越感,或学得不好而产生自卑感,而且,人们教育起来也不需要费力,这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教育方法,难道不是最理想的吗?”1


这一伟大发现开创了教育史上的新篇章。铃木由此所提出的“才能教育法”全部秘诀便在于此。铃木正是用这种方法,每年培育出七百多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连续几十年都如此,他的“才能教育法”也被列为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之一。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呢?

其核心理念在于:教育者要无条件的信任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百分之百的认可孩子,坚定地认为孩子一定能行;哪怕孩子只有极其微小的进步,也会发自肺腑地为孩子喝彩,为孩子加油!能够用足够的耐心和尊重,陪伴孩子成长和进步,而绝对不会因为孩子做得不好、做得慢去批评、打击孩子。

其实,铃木的这种教育方式,父母们都曾用过。为人父母者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孩子还不会走路,还不会说话之前,所有的父母都百分之百的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好的,是最棒的,哪怕孩子天天拉屎、拉尿在父母身上,父母也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也会开心地为孩子打理,坚定地认为这是“甜蜜的负担”。

孩子开始学走路时,哪怕孩子只是摇摇晃晃地迈出了一小步,一下子就扑倒父母的怀抱里,父母们都会开怀大笑,为孩子微不足道的进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孩子学说话时,哪怕孩子只是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就算父母连一个字也听不懂,但内心也会感到无比开心。当孩子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的喊出,第一声“妈”,第一“爸”的时候,没有哪个父母不会笑逐颜开,没有哪个父母脸上不会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而且,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中,哪怕孩子说的再不清楚,不论孩子说错了多少次;哪怕孩子摔倒了多少次,哪怕孩子的进步多么缓慢、多么微小,但是,从来没有哪个父母会去批评、责骂孩子:“给老子说清楚点!说不清楚,看老子怎么收拾你!”,“给老娘走稳当点,走不稳,摔倒一次,就赏你一个耳光!”

从来没有哪个父母这么做过吧?如果有,那么这样的父母,要么是疯了,要么是傻了。所以,你看,正是在这种百分之百的信任孩子、百分之百的爱孩子,百分之百的鼓励孩子,百分之百的理解、尊重孩子的氛围下,学说话、学走路这么难的事儿,而那么弱小的孩子,只要是先天正常的,天底下没有哪个孩子,最终没有学会说话,没有哪个孩子,最终没有学会走路!

所以,铃木坚定地认为: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才是天底下,真正最理想的教育方法。不能不说,铃木的这一发现,真可谓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当他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的小提琴的教学中,效果简直是出奇的好,前面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在此不再赘述。

每次读铃木的《莫扎特教育风暴》,我就在心里暗暗地想:如果,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包括我),能一直使用这种父母们原本使用过,但后来慢慢遗失了的教育方法,那我们这个小球上,不知会多出现多少个天才式的人物啊!只可惜,曾经都是“伟大教育实践家”的父母们,不知不觉中遗失了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的教育法宝,而用错误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实在令人可惜啊。希望所有的父母们,都能尽快找回这个法宝。

同时,我觉得,有了铃木的这一伟大发现,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最初资质平庸的孩子,甚至身体严重残疾的孩子,最终取得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身体健全的人!研究他们的成长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至少有一位百分之百的信任孩子、百分之百的爱孩子,百分之百的鼓励孩子,百分之百的理解、尊重孩子的教育者,比如:


爱因斯坦,曾经被认为是智能低下,但最终却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主要得益于百分之百信任他、爱他的父亲;

爱迪生,也曾被认为是低能儿,在学校只呆了三个月,就被老师赶出了校门,最终却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这也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位耐心细致、理解她的母亲;

小卡尔·威特在出生之初,也被称为智力有障碍,但是,最终却被老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天才式的人物;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双耳全聋,双眼失明,到六岁半时,基础教育还是一片空白,直到后来遇到了他的家庭教师苏莉文小姐。苏莉文小姐对海伦·凯勒而言,其实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家庭教师那么简单了,苏莉文小姐在给海伦·凯勒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为她付出了所有的爱和耐心,这份爱和耐心,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母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一下海伦凯勒的自传体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中国当代知名音乐指挥家舟舟,如果没有他父亲的悉心教育和引导,我想,他和绝大多数先天性愚型儿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差别——都将是父母一辈子的痛和负担,遑论到人民大会堂登台表演;

台湾知名残疾人画家谢坤山,如果当初没有母亲的爱和坚持,他极有可能在16岁触电时,就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感动中国”的优秀母亲田秀英的儿子蔡振国3岁时,被大火烧伤,面部变形,双手致残,失去了自理能力。田秀英对儿子不离不弃,始终用自己的毅力和智慧鼓励儿子,最终将儿子培养成北师大硕士生,上市企业CEO;

前文提到的力克·胡哲,及即将要讲的,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都是在其父母正确的教育下,以残疾之躯而文明于世。


这些人,虽然一开始或被认为智力低下,或身体上有严重的残疾,但是父母或者教育者,对他们投入了所有的爱,倾注了所有的热情,而且极其坚定地认为,不管他们的身体怎么样,但是他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且可以活得很精彩!正是父母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无限的爱,这些原本被认为智力低下或身体残疾的孩子的潜能,被极大地激发并释放了出来,最终取得了远远超过健全人的成就。

有时我会想,或许,正是因为其自身的不幸,才成就了其人生的辉煌。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那些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那么正常的孩子,只要能够被正确的教育,也一定可以做到,甚至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我想这个推论应该是成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4章 世界著名的四大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