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催活儿”有术 专家教你如何看人下菜碟

一直以来,销售都是公认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但现在最具挑战的并不是销售,而是管理。因为销售要做的,无非付出自己的努力;而管理者要做的,是让自己团队的努力有效果,尤其在人员调整、市场调整、产品线调整、资源分配调整等关键时期。

都说管理无对错,但管理水平确有高低之分。 

结合多年的数字化管理实战经验,WikiWorks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个工作能力强的管理者的管理秘诀--“催”!


催下属

强调里程碑 结果关联到ta的考核点

管理者催进度的很大原因是进度太慢。

(图片来源于 DeeKay )

如果每个人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团队领导自然就会降低催进度的频率。

无关团队规模的大小,这里都建议大家采用数字化工具WikiWorks进行合理都任务划分,强调任务里程碑,最好能落实到每天都有一个交付结果,并且对每一个交付成果都能审核、复盘总结。 

当然,团队管理者所要负责的,就是提醒大家养成习惯并自觉遵守这个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每个人都能一目了然的看到自己该项工作实时的进度情况。

(WikiWorks任务进度功能)

如果有不能按时交付的需求,团队成员可直接通过WikiWorks的「申请延期」功能进行原因说明--给出解决方案--预计会超时多少--需要什么帮助以及什么资源等等;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进行动态调整,重新定计划。

(WikiWorks督办功能)

当然,如果一件事情的大方向没错,而且你知道这是一个必然事件,那么大可驳回,并启动“督办”操作在任务主责人心里上根弦。

如此,可以形成固定的机制,建立良性的循环,不仅降低了沟通成本,还可以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催领导

向上管理 把趋势关联到ta的汇报点

为什么要催领导? 你需要的资源在领导手里。

(图片来源于 DeeKay )

一般而言,很多管理者需要的资源都是在领导手里的,而这些资源又会大大减少你完成任务的难度。

那么,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该怎么做呢?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提高效率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

所以,大家在管理工作中想要做好向上管理,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领导。

不难理解,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自己肯定也喜欢那些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一拍即合的下属。

就像《琅琊榜》中梅长苏和誉王说的,失去一个庆国公没什么,如果失去了皇上的圣心,那可就不值得了。

◎ 了解领导的管理风格

参照管理学主流的说法,领导常有的管理风格有六种;不过,在WikiWorks日常服务的众多企业中发现,大多数领导主要还是两种风格:

第一种是放任型:

当你在日常工作中汇报一些“鸡毛蒜皮”(可能你觉得是大事)的小事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时候你就要注意了。

但是,不是说这样的领导不喜欢下属去麻烦他,如果遇到项目中的重要节点和困难时,还是要主动及时的跟他沟通,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种是参与型:

这类领导喜欢下属实时汇报,事事汇报,掌握项目进程的每一个细节。

所以对这样的领导,作为管理者,尤其不能“压迫”下属埋头苦干一个劲儿往前冲,你得主动点多请教多汇报。如果等他主动来问任务的执行情况,那就惨了。

◎ 了解领导的沟通类型

在催领导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

据WikiWorks观察,懂得对症去“催”的管理者,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领导喜欢哪种方式的沟通。

彼得·德鲁克在《自我管理》中提到过,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听者型和读者型。

“读者型”擅长从书面材料和报告中获取信息,哪怕书面材料有很多,他也不会觉得有负担。

“听者型”喜欢从别人口述中获取信息,遇到密密麻麻的文字会显得不知从何下手、没耐心。

所以,面对不同沟通类型的上级,WikiWorks为大家推荐不同“催”的策略。

面对读者型的上--提交成果附件

使用WikiWorks提交成果附件的方式,将完善的各项数据、分析等用文字详细的表述提交。

切忌要在没有任何书面材料的前提下,使用简短的电话或面对面汇报工作。因为你的读者型上司会觉得你工作准备不周全,让你重新回去准备好材料再来汇报。

面对听者型上司--口头间断汇报

用口头方式将准备好的资料简洁清晰的汇报。

切忌使用过多复杂、厚重的资料去汇报工作。因为你的听者型上司可能会因为不耐烦而压根不去看你那些资料。


书单推荐

随手一翻,就能马上实操演练

“催”是门手艺活,需要一个有技巧的行动。

“催”不仅展现管理层的情商、智商,还需要管理层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洞察人心的能力等等。

这里,WikiWorks强烈为大家推荐一本能够提高沟通技巧的书——《关键对话》,它曾多次位居亚马逊畅榜首,书中有非常多职场沟通技巧,在工作中非常有用!

比如:时刻谨记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觉得“自己最笨”,说话语无伦次,分不清重点。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处于压力中,开启了本能的“应急反应”,肾上腺素飙升、大脑短路,导致了“谈话失控”。

但是,我们若试着牢记这次“沟通”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怎么办?

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让我们的大脑重新运转起来,理清思路,回归重点,这样,沟通效率会提高很多!

“催活儿”是个技术活,请一定要“对症下药”!《关键对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实用。随手一翻,就能马上实操演练,值得一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者“催活儿”有术 专家教你如何看人下菜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