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材解读及备课设计与思考——四下

单元教材解读

      通过阅读课标,发现在本单元的文章结构布局上,选编选择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作品,分别是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舒望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本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安排了一次单元内嵌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学会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从单元知识链接上出发,可将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建立摘抄本;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试着练笔,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三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整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诗集创编。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可在整体阶段完成的结果上,对学生的作品以“诗歌朗诵或诗歌作品展”的形式进行评价,以此来鼓励、巩固本单元的教学、学习成果。

  单元主题任务

      1、阅读鉴赏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中外现代诗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试着运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合作创编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学生诗歌作品展示)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引导并帮助学生提炼观点,了解诗歌的特点——节奏感、语言独特、感情真挚;

      2、在单元主体上进行拓展延伸,扩展了解“日积月累”中外名人对诗歌的理解;

      3、试着创编诗歌;

教学过程设计

        本单元授课时,教师要把阅读指导放在首位。首先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自由的读、反复的读、朗朗的读;在教师通读自备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去想象、品味、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课后,利用阅读课时间,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学会结合具体的诗歌文本信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把自己的发现、想法或感受说清楚。

一、单元任务框架

      根据本单元的三项学习任务,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主要有:第一,基于真实学情,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关于现代诗的话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开启“轻叩诗歌的大门”的单元学习。第二,学生自主朗读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舒望的《在天晴了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鼓励学生结合具体诗歌文本信息,把自己的发现、想法或感受说清楚。第三,鼓励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也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

二、单元预学任务

集备过程教师需注意依托学习内容,优化活动设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朗读、写作、表达)。基于此,教师在研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学情优化和细化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到任务学习中来。

      不仅如此,这些任务的设计也要具有整合性和结构化。整合性是指设计任务时要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合在一起,分中有合,共同服务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结构化是指这些任务从内容到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都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整体。

三、阅读延伸

方素珍《明天要远足》、金子美玲 《一个接一个》、任溶溶 《怎么都快乐》、高洪波 《彩色的梦》、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毕国瑛《听听,秋的声音》 等。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元教材解读及备课设计与思考——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