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记太贾村刘胡兰民兵深井排
上世纪1972年,为了实现“蓄尽天上水,挖出地下泉,誓将万荣变江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太贾村党支部一班人,邀请有关部门,经过科学堪测,在原大队大院东南角,发现了地下水。这在我们这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垣上,可是一件比天大的喜事。村党支部立即在各生产队,选择思想政治觉悟高,能吃苦受累的优秀男青年,组成了打井队。经过努力,1973年下半年,清亮亮的地下泉,通过四寸粗的水管流出了地面。再经过村里挖的水道,流向了村东、村西两个大池泊。三四千口的社员,再也不靠天吃水了,再也不需在天旱之年,拉上水桶到解店高潮池或附近村找水吃了。
人畜吃水问题基本解决了,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于是,村党支部一班人,又邀请县水利局勘测队,在我们村寻找新的地下水源……。最后在村里去县城的中路中段和机耕路交叉的西南角,又发现一处。
对打井队伍的组成问题,在村里蹲点的县武装部赵子玉部长提出了一个全新建议。“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干的事,女同志也能干”,由村民兵连组织一个女子打井排,用实际行动展示新社会妇女的风采。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一面旗帜,为太贾人民争光,为万荣县争光。面对县领导提出的这个建议,大队党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后,决定以各生产队优秀女青年为主,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办法,组织成立“刘胡兰民兵深井排”。报名开始后,让党支部一班人没有想到的是,只计划招收十几个人,一下报了一百多人。怎么办?党支部制订了两个考核办法。首先,要根红苗正,忠于党忠于人民,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其次,由专业人员带领,让她们在一号井,坐桶子上下深井。测试她们胆量怎么样,敢不敢下去干活……。经过严格考核,由十八名十五至十九岁姑娘,组成的打井排正式成立了,“刘胡兰”民兵深井排的旗帜,正式矗了一起来……
一
开天辟地到如今,在歧视妇女的年代,别说让女人打深井了,就是打井时,为了不沾染“晦”气,妇女们看都不能看打井。如有违犯,家法伺候!七十年代,虽然解放二十多年了,但这种旧思想、旧观念,还深深地扎根在一些人的脑海里。从成立女子打井排开始,村里便风言风语冷嘲热讽闲言碎语不断,一些人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在看这群姑娘怎样成精耍猴闹笑话……
面对旧思想旧观念和人类历史上的新鲜事物,村党支部深深感受到压力与责任。为此,他们首先在领导班子上下功夫,经过多次考察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任命原第三生产队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村妇女主任畅焕亮,兼任刘胡兰打井排排长,副排长由第五生产队妇女队长畅江变担任。开打前,十八位姑娘在畅焕亮排长率领下,面对鲜艳的旗帜,高举拳头壮严宣誓:“井打不成不结婚,面貌不变不出村!”拉开了她们的打井序幕。由一群平均年龄十六七岁的姑娘组成的深井排,确实略显稚嫩。为了保证安全、圆满、按时完成任务,真正打造出一支响誉全县乃至全区、全省的深井民兵排。支部书记张德印、副书记陈无伦、孙爱绪、政工书记畅树功、民兵连长畅泽民等一班人,决定轮流在深井排值班,参加井上井下劳动。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的副书记陈铁福负责主管这支队伍。
正式开工后,共分了三个班,一个班连同班长六个人。一名开卷扬机、两名装卸工、一名护桶工,井下两个人,再配一名男技术员。每班工作八个小时,二十四小时昼夜连轴干。每班任务为:深度一米,一圈夯实,把砖砌好,到点交班。
开工后,井洞内一个人,先用小橛在下面挖土,挖到能装满一桶的数量后,再通过耳机或摆钢丝绳,通知下井运土。井上面用三根粗檁条,围着井口固定个三角架,上面挂一个滑轮。滑轮上的钢丝绳上吊一个专用铁料桶,从井下上来后,再挂到侧旁另一根钢丝绳的滑轮上降落下来。铁料桶下面有个开关,到距离地面一米左右高时,打开开关,桶子里的料或土沙就自动落地。开卷扬机的,不敢有丝毫大意,上升下降都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出现人命关天的大事故。畅美菊给我讲了一件至今提起,还心惊胆颤的事。当时,井深已达七八十米,她负责护桶,把下面剩下的砖和“红黏土”(方言称:红陆土)等原料往上运。护桶是个技术活,由于已有一定深度,桶子上升时,随着钢丝绳的自身力度,不断旋转。有时,桶内原料或沙土,装载不平衡,左右摇摆。这就需要护桶工,坐在桶子上用脚在井壁上掌握平衡,其力度要恰到好处。轻了不顶事,重了旋转摆动就更严重了。一次,她护桶刚刚出了井口,突然发现开卷扬机的陈XⅩ,因为劳累过度睡着了。在料桶应该转向侧旁钢丝绳时,卷扬机还在“隆隆”响着,向三角架顶端上升。桶内砖沙等废料装得满满的,一不小心,下面开关就自行打开,井下正在砌砖的男技术员郭华和女工畅淑青,就会受到伤害……。而卷扬机顶到三角架上方,坐在桶子上的她,就可能因架倒绳松,机器失控掉到井下,丧失生命。在这千钧一发之机,她急中生智,抓起桶内一块砖,用力向陈XⅩ砸去。飞来的砖惊醒了梦中人,救了三条命,避免了一场重大人为事故发生。
井下干活不但风险大,而且技术要求高。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一个人在井下干活,由于不通风十分闷热。漫长的八小时里,她们只能穿个背心和短裤。前几十米黄土层还好挖,进入石子层困难就大了。
眼不在大,而在有神;声不在亮,而在磁性。第七生产队,原刘胡兰突击队队员畅彩秀,小名“秀秀”。至今眼睛没“长大”,声音没变化,就连高挑的身材,都还像年青时一样精干;爽朗的笑声,欢快的话语,不时从她的嘴上流淌出来。可一谈到打井进入到石子层,她的神情就凝固了,眼睛里闪烁着微微亮光,慢慢地说道:面对石子和黏土混合层,十六七岁力量不足的我们,抡起洋镐挖下去,火星四溅,虎口生疼,双手发麻。一时不小心,碎石就飞到脸上和眼睛里,手上原有的老茧被磨平了,重新起了血泡。用尽力气挖上七八下,能挖个手掌大一块,多少次汗水交织着泪水流在脸上,多少次手心磨破的血泡和沙粒混合在一起,八个小时交班,常常也深度不够一米,延长两三个小时。我后悔过,我哭过,我想过退出打井排。可一想起队伍成立时的誓言,看看其他班里姐妹们的坚强,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硬是和姐妹们一点一点把石子层打通,顺利进入了沙石层。
沙石层面没有石子层哪么硬难打,但却是一个风险更大的层面。首先由于沙石是流动的,用砖圈井洞难度就加大了。一不小心,已圈好的砖洞就全部塌方,下面的人难以生还。所以砌砖这项技术活由男同志来干。井洞打到一米深时,用红黏土(方言称:红陆土)在已砌好的砖茬下,打一个段带,以防上面砌好的砖掉落塌方。这个段带,在黄土层、石子层,由于层面结构硬,还好打一些。但到了沙石层,就比较困难了。主要是沙石层结构软,“红陆土”很难在上面固定。于是,她们把拌好的“红陆土”贴在沙石上,用锤子使劲敲打,直到把它固定好,才停下来。这时,用桶子把男技术员和砖送下来,由男技术员砌砖,下面的女工做帮手。
给井洞砌砖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不像我们在地面砌墙能拉标线,更不像碹窑洞有模具。开始打井时,通过尺子,画出井圆,再算出圆的轴心。砌砖时,一定要保证井洞的弧度,如有半丝偏差。一百多米多后,就可能出现不可想像的差距。但井筒又不能有标线或模具。因为井洞砌砖是从下面往上砌,然后和上面砌好的砖茬连接。所以,打到一米深砌砖时,先用尺子找到井的中心点,以上面已砌好的为标准,把小石块顺着上面的砖茬,一个砖一个砖垂直抛下,然后标出标记开始砌砖。砌砖时用的是干砖,不像咱们砌墙,用水把砖泡湿了使用。为了保证井洞的垂直弧度,先把一块砖立起平放;再把另一块砖,从中间打破;立起竖着放在平放好的砖两旁;依次这样碓砌,从上到下一百多米,为保证弧度,每圈不能增减砖,而且要夯实;然后再用细碎的红陆土把缝隙填实;当和上面砌好的砖对接快结束时,留下一个砖的口,把带点湿度的红陆土塞进去;用木捶不停击打,直到把四周缝隙夯实。由于这个工作技术性比较高。因此,郭国华、陈天庆、郭智等三名男青年,分别在三个班担任技术员,专干这项工作。
二
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导演并主演了一部电影《老井》。临汾地区眉户团,把这部电影的故事,改编成了眉户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电影曾在国内外艺术节上获得大奖,张艺谋也因此脱颖而出,再拍《红高粱》一举成名。临汾眉户团,也因这台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久演不衰,摆脱困境。男女主演因此响誉晋南大地,荣获“杏花奖”“梅花奖”等戏曲大奖。该故事,表现了山区一个男青年和一对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以及在打深井当中的恩爱情怨。同样是青年人(其实她们大都才十六七岁),正是青春萌动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爱的自然流露;活泼好动的精神状态,也就当然在她们中表现了出来。
第17生产队的陈创周,1.79米左右的个头,四方脸,手大腿粗,声音洪亮,英俊潇洒。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敢想敢干,积极追求进步。曾在村里排演现代戏曲《红嫂》时,饰演解放军干部。当时,他在大队担任司号员,在社员们生产劳动中,用号声召集大家。2号井打成后,刘胡兰民兵深井排转战到,原太贾第十五生产队,距离村子七、八里之外的太贾坡。司号员陈创周,当时正在太贾坡,给第十五生产队社员上下工司号。青春活泼热情好动的他,没事常到井队转转,看到姑娘们有什么难干的力气活,他就主动上前帮忙。
一天,几个姑娘设了个计,趁他不注意,把他摔倒抬到装满料的桶子上,并用绳子把他绑紧。“可怜”我堂堂男子汉,被“刘胡兰深井排”的女民兵,强行押送到了井下。从此,他成了深井排的常客,并与它和她结下了终生之爱。优秀女青年张巧玲,白白净净快言快语。是原第七生产队“刘胡兰突击队队长”,每当她上班,打井工地总有欢快的笑声飞扬。没人说,当时强行捆绑陈创周的主意是谁出的。但根据最后结果猜测,一定和她脱不了干系!因为他们相爱了,现在已荣升为爷爷奶奶了。当时他俩分别在媒妁之言下,订了娃娃亲。那时候,退婚可是一件影响极大的事,不像现在,离婚都像到商店购物一样。想要就要,不要就退“货”。按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他们忍受了很多的精神压力和家庭阻力。陈创周落入张巧玲爱的“深井”后,通过拜师学习,加入到了男技术员的队伍。并随上这群姑娘又转战到在建的化肥厂,开始了她们的第三眼深井的挖掘。他俩恩恩爱爱,情投意合,从二十多岁走到了六十多岁。他们的儿子是本世纪初结的婚,婚礼是我给主持的。现在孙子已超过他们那时打井的年龄,距离谈婚论嫁也没几年远话了……。
亲和爱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那时,对亲人的爱,是从引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开始的!
第五生产队畅江变,因父亲大病后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再加上大姐出嫁。父亲便让十五岁的她退了学,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补贴家用。停学后,她不顾自己年少体弱,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不怕苦不怕累,苦活脏活抢着干。刚满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团,并担任生产队妇女队长。1973年刘胡兰民兵深井排成立时,她积极报名参加,并以优秀的条件,被选拔到队里开卷扬机。为了多挣工分,减轻家里负担,提高家中生活质量。她又自愿报名到井下工作。在挖到石子层时,年少力弱的她,硬是用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凭着实干巧干和姐妹们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进入到沙石层。有一次,她和畅彩秀在井下帮助砌砖。突然,刚入井口的砖桶因操作不当稍微颠簸了一下,十几砄砖从桶子里颠了出来,向井下直奔而来。快速落下的砖,在井洞划破气流发出“嗡嗡”的响声,把她俩吓的心惊肉跳。为了自我保护,她两个像蛇一样卷缩在井下放砖的洞穴里。必将砖洞太小面积有限,她们身子虽然进去了,但腿还露在外边。几砄砖直接砸到了她两的腿上,使她们双腿受伤。但艰苦危险受伤,并未让她们畏惧退缩。积极好上的她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就又加入到了打井行列……。
2号井打成后,畅江变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和团支部书记,离开了打井队。但亲妹妹、爱妹妹的她,想让妹妹与常人不一样,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打井任务。便介绍十五岁的妹妹畅彩变,加入到刘胡兰民兵打井排,到离家更远的太贾坡(原太贾第十五生产队)去打井。
第十生产队的陈西变,对打深井的爱,又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陈西变个头不高,慈眉善目,说话慢条斯理,但年龄却是深井排中最大的。一段不幸的婚姻,使她回村后,加入到打井排。几年的打井工作,使她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吃苦耐劳。而且,还逐渐掌握了砌砖技术。由于在劳动时,都以大姐的身份,认真观察耐心学习,获得了丰富的打井知识和经验。嫁到高村麻沟成家后,麻沟村干部听说她是城关公社太贾村,刘胡兰民兵深井排的队员,一点都不小瞧她。在村里打深井时,任命她为负责人。无论是堂堂七尺男儿,还是风风火火女豪杰,都是她手下的将和兵。顺顺利利圆圆满满,为偏远山村麻沟打了一眼深井,解决了山村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使太贾村刘胡兰民兵打井排的精神,在麻沟村又一次绽放。
三
进入七十年代,我县“蓄住天上水,挖出地下泉,誓将万荣变江南”的口号叫的很响亮,打深井进入了高潮。县水利局根据我县地质特点,提出了“人打上,机打下,人机结合打深井”的办法。 经过2号井和太贾坡深井的成功,太贾村刘胡兰民兵深井排愈来愈成熟……。
七十年代末期,县革委会决定给我县建一座化肥厂,厂址选择在太贾村西,十一、十二两个生产队离村最近一马平川的埝地上。万荣县首个几百人的大厂,生产、生活用水是首先要解决的大事。于是,打深井理所当然提到议事日程。经过各级领导、专家多次研究决定,让敢打敢拼、经验丰富、住宿方便的,太贾村刘胡兰民兵深井排担此重任。
1977年12月份,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劳动,化肥厂的深井已经砌好喇叭口。所谓喇叭口,就是在接近出水层时,将井洞扩成喇叭形,井下安装锅锥,用人工推锅锥进行挖掘。五米深的推锅小井已挖到三米多深,再一米多任务就完成了。这天,陈淑玉和郭秀云在井下挖小井;畅淑琴护桶;张月梅开卷扬机;男技术员郭智因井下不砌砖在上面。料桶装满土后正要往上升,畅淑琴叫郭秀云和她一起坐桶子上去,让陈淑玉一个人在下面干活。随着钢丝绳的上升,二百斤左右的桶子上,坐着畅淑琴和郭秀云缓缓往地面上升。到井口后时,因郭秀云不是护桶员,顺势就跳了下去。护桶员畅淑琴继续向高处上升。当料桶升到侧旁,正要和卸料滑轮挂靠时。突然,卷扬机的脚闸失灵了,二百多斤重的料桶飞速向井下落去。负责开卷扬机的张月梅一时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站在旁边的郭秀云急忙大声呼救;正在旁边整理沙土,身高近一米九的男技术员郭智,急忙扛起一根粗壮的椽,快速向巻扬机跑去,企图用椽橇住飞快转动的卷扬机。谁知,碗口粗的椽,刚插进卷扬机,就断成了两节……。二百多斤的料桶,毫无阻力载着畅淑琴,风驰电掣般向下狂降。畅淑琴大声叫着在井下干活的陈淑玉:“快往喇叭口内躲!快往往喇口内躲!”料桶随着巨大的惯性,重重落到了井下;三角架上八十多斤重的滑轮,也毫不留情砸了下去;卷扬机上一百五十多米长,二百多斤重的钢丝绳,急转直下像急风暴般全部落到井下……
化肥厂深井出事了!一时间,村党支部一班人飞速赶来了;县委吕喜凤书记、武装部赵子玉部长坐车赶来了;城关公社党委成员骑自行车赶来了;正在县城开会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无伦,得知女儿淑玉在井下,一路小跑回来了;筹建化肥厂的领导们跑来了;刘胡兰深井排不上班的姐妹们飞奔而来了;听到消息的畅淑琴父母跑来了;村里听到消息的近千名父老乡亲跑来了……。
现场用绳子围了起来,无关人员不得进去。卷扬机旁男技术员郭智,躺在地下放声大哭,嘴里不停骂着自己,没能照看好姑娘们的安全,一双手用力拍打着自己的双脸;未上班的姐妹们,歇斯底里哭着、喊着井下战友的名字;井下两姐妹的父母,一个个痛心疾首哭天喊地,呼唤着女儿;县上、公社和村党支部,立即成立领导组,研究处理抢救方案……。
二百多斤重的土桶失控落地;八十多斤的铁滑轮重重砸下;二百多斤占地面积较大的钢丝绳落下;井下人员生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避免悲痛万分的亲人失去理智发生意外,先把井口盖住;经过分析讨论,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在深井旁搭建一个临时灵堂,等把她们尸体收上来后就地收殓……
赶到现场的技术员郭国华、陈天庆、陈创周,立即维修好卷扬机,重新装上新钢丝绳。一切善后工作做完后,支部安排郭智和郭国华下去收尸。一百二十多米的深井,再加上滑轮、钢丝绳的倾砸,尸体肯定不会完整了。所以,郭智和郭国华忍着悲痛,只拿了一床薄薄的被子,准备把她两的碎尸包裹着上来……
不一会,下面钢丝绳摆动,通知升桶。几百人像雕塑一样静静地站着,凝视着钢丝绳缓慢上升。空气好像停止了流动,只有隆隆的卷扬机和呜呜的西北风在响着。人们在等着,等着井下一对青春年华的碎尸上升井口。临时灵堂布置得重严肃穆,几个年龄大的老人停止手中的工作,眼睛死死盯着上升的钢丝绳。不知道,该把门板抬上?还是空着双手去接桶上人递来的薄被子……。
揪人心肺的料桶随着卷扬机的转动,慢慢上来了。先露出黑黑的长发,再是女孩的花衣服。人们揉揉眼睛强忍悲痛盯着一看,桶子上将坐着没有一点恐惧之感的大活人一一畅淑琴和陈淑玉!宁静了片刻的现场,立即响起了疾风暴雨般的掌声和带着哭啼与欢笑的叫声……
原来,坐在料桶上的郭智和郭国华,分别拿着薄被子和手电筒,慢慢向井下降落着。悲痛和恐惧同时涌上他俩的心头。快到井底时,他们轻声叫喊着:“琴琴!玉玉!我们下来接你们来了……”一句话未说完,下面突然传来了畅淑琴的声音:“好哥哩!你快点,黑咕隆咚四五个钟头,也没人理我们,叫我两急死啦……”。郭智、郭国华吓了一条,可又不能让桶子立即停止降落。他们硬着头皮问:你两怎么样?受伤了嘛?”下面答到:“没事,一点小伤……!”
桶子落地后,郭智、国华拿手电一照。料桶斜倒在小井口,八十斤重的滑轮在上面砸了个大窟窿。一百五十多米长,二百多斤重的钢丝绳散落在一旁。畅淑琴和陈淑玉紧紧抱在一起,倦缩着身子靠在井壁上。通过细致查看才知道:畅淑琴在料桶落地倾倒时,右胳膊受力骨折了,陈淑玉完好无损。便急忙让畅淑琴坐桶子先上,畅淑琴说让陈淑玉上,两个人不停推让着……。焦急的郭智说:淑琴别争了,你受伤了,淑玉没问题,她护你先上,我和国华最后上!由于电话被砸坏了,她们坐好后,郭国华摆了摆钢丝绳,桶子开始上升……
事后畅淑琴说道:料桶落下时,在她的喊叫声中。陈淑玉快速把身子贴到了喇叭口洞壁上;料桶上因有二百多斤重的土和一百多斤重的人,半道没有左右摆动,直接落到了小井口。由于井口较小,桶子倾斜倒地时有个缓冲力度不大,正好落在陈淑玉旁边;落地倾倒时,右臂蹭在井壁上着重骨折了;钢丝绳落下时,好像有天保佑,在她俩面前堆积起来,根本没碰到她们身上。
上来后,畅淑琴被救护车紧急送到了全运城地区最有名的骨科医院一一解州医院治疗;陈淑玉被父母接到家里休养;开卷扬机的张月梅,由于受到惊下,被送到了县医院诊治。好几天意识不清,口里不停叫着:琴琴!玉玉!琴琴!玉玉……
一场事故并没有让这个群体退缩。很快她们又在化肥厂打了第二眼深井,并按时完工。从1973年冬开始至1978年,她们为村里和化肥厂打了四眼深井,为村里以后的生产生活用水,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十多年了,畅淑琴给我谈起当天的情景,还是绘声绘色,好像是一件正正常常按时上班的事,没有一丝后怕。她说:在井上干活,危险随时都存在。有一次,我在井下往桶内正装土。无意中,铣碰到钢丝绳上,上面接到信号就开动了卷扬机,谁知道桶子下的开桶勾挂住了我的背心,上升到两三米高时,我用力撕破背心才落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几次大难不死,可人生的不幸还是落在她身上。胳膊骨折后,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劳动和生活。于是,在选择对象时,提出男方要体谅她、照顾她,不让她干重体力活……。最后,第三生产队,当时在学校担任民办教师的畅建生老师和她结成了伴侣。谁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照顾伤残让她上班挣工资的化肥厂破产了,她也未向有关单位提出重新安排工作,就此下岗入农了。九十年代中期,一场病魔夺取了她的丈夫、我们曾经的老师畅建生的生命。面对收入不丰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她没有低头,没有退缩,没有流泪。而是咬紧牙关挺起胸膛,顽强的为这个家庭操劳着、奋斗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了,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大儿子成了家,又培养次子考上了大学。正当苦尽甘来荣升为奶奶的时候,大儿子突患癌症,全家人口挪肚攒节衣缩食,东挪西借负债累累,花费二十多万元也未能挽回他年青的生命,让畅淑琴又一次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擦干眼泪忍着悲痛,挺起脊梁尽力照看孙子。关爱着在安徽打工的次子,维系着这个家园。当我和她交谈时,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语言,娓娓道来的家常话,几次让我眼睛发红。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太贾刘胡兰民兵深井排姑娘的坚强;看到了从艰难中锻炼出来的毅力;理解了她们这群女性的担当和对生活充满阳光的乐观精神。
四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步迈进的豪情,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迸发着光芒。不记名不为利,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风华正茂青春靓丽的一群姑娘们,为了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在随时都存在危险的井下劳动。这是几百千、上千年,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撑起了属于她们的“半边天”。所得到的报酬是:井下和护桶工12分(工分),井上10分,再补贴一个四两重的麦面馍。对于现在不到20岁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花似玉的姑娘们来说,这纯粹是天方夜谭。
也许是一种缘分吧!我和畅淑琴在她打工的医院聊天时,旁边一位中等偏上,白白净净黑眉大眼的妇女也接上了话茬,她说:我们村待遇比你们稍好点,是2、4、8,即20个工分、4毛钱、八两小麦。愿来,她是距离我们十里地上井村的王增良。她父亲曾在化肥厂担任担领导,她就是凭着这个关系,软磨硬泡成了她们村“三.八”打井队的一员,也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和危险要命的劳动……。不知道是女儿还是媳妇,站在旁边催着她去检查,我们未能进行深入交谈。但我能想象得到,她们一样有着感人的故事,一样有着生死的考验,一样有着无私奉献。因为她们是同代人,因为她们是同代女青年,更因为她们是同代女青年的杰出代表!
在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太贾刘胡兰深井排的事迹,得到了县、地、省领导的关注。连年被评为县、地先进“共产主义青年团”、“先进民兵排”、“先进妇女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在当时县委书记吕喜凤和县武装部长赵子玉陪同下,到打井现场进行了观看和慰问。1976年,畅美菊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75年,畅焕亮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1978年,原深井排负责人畅焕芳在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改革开放后,出嫁到新城村的畅淑青,和丈夫陈建荣白手起家共同创业,成了县城知名企业家。陈桂香靠着养蜂卖蜜,建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随着年龄增长,她们一个个成家生子为人父母。如今,她们都荣升到奶奶级别,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了。她们的故事,已成了遥远的记忆……。
四眼不停流淌着地下泉的深井,像永不衰败的抗旱花,永远在我们的村庄鲜艳盛开着,滋润着这方土地、装扮着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