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作品集》

记得第一次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母亲替学校的图书馆去北京买书,带了一套盗版的金庸全集回来,同意我在暑假的时候看上两部。最开始好像看的是《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看的废寝忘食,两周不到就看完了。不让看新的怎么办啊,就把书的封皮拆下来,趁家里没人的时候偷偷的把里面的书换成还没看过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到现在还记得偷偷换书时生怕父母发现的那种心惊胆战的感觉。等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已经看完了整套的金庸武侠。当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应该是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年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大侠们的身影,他们人品出众、武功高强、心怀天下,是正义的化身,是中国的超级英雄。

时隔快二十年,金庸先生去世后重读他的武侠,又是另外一番感悟。估计是年龄的原因,再读时已经不会为了主角们得到了什么秘籍,练就了什么高强的武功感动兴奋,反倒是随着小说中的一段段感情感到起起落落。小龙女和杨过经历了那么多波折,段誉痴迷王语嫣而王语嫣又痴迷表哥慕容复,张无忌对赵敏、周芷若和双儿的不知所措,香香公主为了陈家洛而自尽让人感到无比悲伤。。。个人感觉可能是这些小说主要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面向的读者群体也与现在有所差别,所以对于书中感情的刻画并不是很细致。有些情节比如说黄蓉对靖哥哥的一见钟情也多少有些牵强,特别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可能在现今这个时代由于所谓的“三观不合”根本不会在一起,当然,也有可能是小说会把人物的一些性格特点进行放大,作为一个不懂写作的人其实也没法评价。

只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再读时感觉最喜欢的可能就是《笑傲江湖》里面令狐冲和任盈盈两个人的关系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段话:一是在岳灵珊被青城派围攻时,令狐冲想去救小师妹,但又担心任盈盈不舒服,盈盈说“你心中既这样想,你我之间,又怎会生什么嫌隙?事不宜迟,咱们就追赶前去,别要为了避什么嫌隙,致贻终生之恨”;二是文章最后一段,令狐冲一生但求逍遥自在,笑傲江湖,自与盈盈结缡,虽偿了平生之愿,喜乐无已,但不免受到娇妻温柔的管束,真要逍遥自在,无所拘束,却做不到了。突然之间,心中响起了《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调,忽想:”我奏这曲子,要高便高,要低便低,只有自己一个人奏琴,才可自由自在,然如和盈盈合奏,便须依照谱子奏曲,不能任意放纵,她高我也高,她低我也低,这才说得上和谐合拍。佛家讲求涅槃,首先得做到无欲无求,这才能无拘无束。但人生在世,要吃饭,要穿衣,要顾到别人,岂能当真无欲欲求?涅槃时‘无为境界’,我们做人是‘有为境界’。在有为境界中,只要没有不当的欲求,就不会受不当的束缚,那便是逍遥自在了。“

在两个人认识的开始,任盈盈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个心智极度不成熟、且仗势欺人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害羞,就让人弄瞎双眼又发配海外荒岛。而到后来为了令狐冲,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做出一些理解和迁就;而令狐冲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也能从盈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感觉从我们这代独生子女开始,个人都比较追求自我,首先都是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常常是受不的半点委屈,所以离婚率也越来越高,而且90后、00后貌似也越来越向这种趋势发展,一言不合就分手。特别是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APP都以用户使用时长作为一项核心指标,人们很容易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身边总能听到朋友抱怨两个人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沟通不顺畅,但是仔细看看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长,觉得也真是挺吓人的。

去年还看了刘震云写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面主要也讲了很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到底是“说得着”还是“说不着”。而两个人到底怎么样才能“说得着”呢?换位思考、多替对方着想、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等等这些话貌似是已经说烂了的,不过仔细想想确实不也是这样么?感情不是一味忍让,但是一定要在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去追求自由、追求自我,要尽可能的多去了解对方感兴趣的东西,考虑对方的想法和喜好,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年龄段读金庸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再过二十年再读金庸先生的武侠,相信又会是另一番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金庸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