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物事三件制烈马
天下桃李在公门
狄仁杰当了宰相,劝武则天把儿子李显召回,立为太子,话说得十分诚恳。女皇却不以为然:“这是我的家事,请你不要干涉!”【〔698.2〕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狄仁杰当即反驳:“天子以四海为家,人人都是天子的儿女,任何人的事都是天子的家事。君为元首,臣是手足,是长在一个身体上的。我是宰相,怎么不能干预?”【〔698.2〕仁杰曰:“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武则天没话可说,几天以后,找到狄仁杰:“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一只大鹦鹉的翅膀折断了,你看吉凶如何?”狄仁杰解释说:“武者,陛下的姓氏;两翅,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起用两个儿子,翅膀不就重新飞起来了吗?”正是这一番话把武则天的心打动了。【698.2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亲朋好友都规劝狄仁杰,何必多说皇帝的家事,拂逆老太婆的心意呢?有人提醒他千万不要忘了武则天跟吉顼的谈话。
原来吉顼有能力,口才好,相貌堂堂,奏事时口若悬河,把武氏王公都比下去了。一天,吉顼又在发表议论,皇帝突然打断他:“你的这一套我早听烦了。我跟你说个事吧:当年太宗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又肥又壮,很凶暴,没人能调理,我那时候当侍女,就告诉太宗说:‘我能制服它!只要三样物事,一是铁鞭,二是铁挝,三是匕首。铁鞭打不伏,用铁挝钉它的头,再不伏,用匕首刺它的喉。’太宗听我这么说,非常赞赏,说我有志气,有魄力。再谈你吧,你值得我亮出匕首来吗?不值得,别把我的七首玷污了!”这一席话,把吉顼吓得汗流決背,叩头乞命。武则天叫他站起来:“我也没说要你的命呀。”不久,吉顼就被贬到固安当县尉去了。【〔700.1〕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狄仁杰感激大家的提醒,但不同意明哲保身的态度。遇事一如既往,有话就说,武则天倒也十分尊重他。
年近八旬的女皇帝,疾病缠身。命令洪州僧人胡超配制长生药,三年时间,花费了几亿钱。【〔700.5〕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服用后病情稍有好转,便以为是和尚帮了忙,想建造一个大佛像,要天下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捐助一个钱。【〔700.7〕庚申,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
狄仁杰又上书说:“梁武帝萧衍,广作道场,施舍无数,乃至侯景叛乱,江淮一带化为血水,五岭之北堆成尸山。寺院遍地,无法挽救危亡;僧侣满路,却没有勤王的军队。这教训还不够惨痛的?何况西方如来佛的教旨,是以慈悲为本,清净简朴,不扰众生。陛下何必劳动百姓,甚至牵扯到和尚尼姑?”
武则天听得心里发忧,当即向狄仁杰表示歉意。【〔700.7〕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梁武、简文舍施无限,及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师!”又曰:“虽敛僧钱,百未支一。尊容既广,不可露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自馀廊宇,不得全无。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夏天,她又去三阳宫避暑,有位西域僧人请她参观礼葬舍利。原来有德行的高僧死后,火化时,尸骨凝结成一种发光的物质,叫作“舍利子”,埋在宝塔里,要举行隆重仪式。一座宝塔葬着一位大和尚的舍利子。【700.4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在武则天的车驾前,拦住去路,劝阻道:“佛陀是外国的神灵,哪有资格委屈中国天子向他敬礼呢?这个胡僧是要利用陛下的声威去煽惑天下的百姓!天子如果亲临墓地,士民恐怕会发狂的。”【700.4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武则天听罢,连忙调转车驾:“国老意气忠正,我是应当尊重的。”她称狄仁杰为“国老”,不直接叫名字。【〔700.9〕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女皇曾和狄仁杰谈起:“我想找一位佳士,加以任用,不知谁合适呢?”
“陛下用他作什么?”仁杰问。
“想用为将相。”【〔700.9〕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狄仁杰谈了自己的看法:“说到文学才华,苏味道和李峤是拔尖人物;若要雄才大略,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此人年纪不小,确有宰相的品格。”武则天立即把张升为洛州司马。【〔700.9〕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过了几天,武则天又向狄仁杰询问人才。仁杰说:“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呀。”
皇帝说:“已经升上来了。原来是个州的长史,现在当了京城所在地的司马呢。”
仁杰摇头不已:“我所推许的张柬之,是宰相的料子,不是来当司马的。”皇帝马上将张柬之升为秋官侍郎,很快当了宰相。【〔700.9〕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还有不少名臣,如夏官侍郎姚元崇等几十人,都是狄仁杰推荐上来的。时人夸赞他:“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说国家的优秀人才,都在狄梁公的门下。狄仁杰总是谦虚地表示:“荐贤是为国家,不是树立私党,怎么都在我的门下呢?”【〔700.9〕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狄仁杰年纪大了,请求退职,女皇一再挽留,进殿相见时,也不让他跪拜:“我若看到国老下拜,身子骨也觉得疼呢。”并且免除了他的值班任务。告诉其他宰相,不是军国大事,不可麻烦国老。
有一次,狄仁杰和女皇同游后苑,一阵小风把国老的头巾吹掉了,马受惊停不下来。皇帝忙叫太子李显赶上去,帮老人拉住疆绳,捡起头巾。这是极不寻常的尊重了。【〔700.9〕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公元700年秋天,狄仁杰死了。武则天老泪纵横:“我的朝堂就这么空了!”此后,有什么大事委决不下,她总是叹气:“老天爷啊,你把我的国老夺走了,我该怎么办呢?”【〔700.9〕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表现出真诚的思念和哀悼。狄仁杰曾在魏州当过刺史,政治清明。他离任后,百姓为他建立生祠——狄梁公祠。后来他的儿子狄景晖又去魏州任司功参军,贪污暴虐,百姓怨苦,就把狄梁公的生祠毁掉了。这件事真值得后人深思!【700.9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