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在路上〉》

《重看〈在路上〉》

己亥年四月十六午后珠海天降大雨并没什么工作,便靜靜的听雨,品茶,重看旧书。该忙便忙这是生活,该闲便闲便是人生。

靜靜的品味一下旧书的滋味。《在路上》记:每当太阳西沉,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所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喧闹,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如此无法平静。今晚,星星将被隐去,你不知道上帝就在大熊星座上吗?在黑夜完全降临大地,隐没河流,笼罩山峰,遮掩最后一处堤岸之前,夜晚的星辰一定会向大地挥洒下她那璀璨的点点萤光。除了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老,没有人知道前面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我想念狄恩.莫里亚蒂,我甚至想念我们从未找到的老狄恩.莫里亚蒂。我想念狄恩.莫里亚蒂。

请慢慢品味了。

《在路上》讲的是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迪安、玛丽卢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同时,书中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思绪的自然流动,反情节,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语法规范的长句,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及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书中又展现了美国辽阔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

而成书之故事颇为有趣,从1957年4月2日到22日,20天的时间里,杰克·凯鲁亚克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的初稿。凯鲁亚克说他消磨在路上的时间有7年,但用于写那部小说的时间只有3个星期。虽然《在路上》的书稿是即兴创作出来的,但这本书他酝酿了4年,而且为了能出版花费了10年的时间,杰克曾经做过修改。

初看这一本小说看似杂乱,松散,迷茫,但第二次,第三次以后的反复品味却又有另外的精神意境在其中,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现实意义是对现状无力感的绝望与不作为的反抗形式。

随着岁月如梭,人生之种种际遇便会让各自的感悟有所改变,从小时候有糖吃便是幸福,长大了有钱了便是幸福,再后来满足了欲望便可幸福,到最后,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个意境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此番感受便是像似幸福而更胜幸福。

文字是作者通过特殊的艺术形式而表现出来的心声,只有代入其境才有无限接近作者,如欣赏夕阳只有多次的静心才能从夕阳想起故人,旧事,,,,

妃子笑于珠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