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图片发自App

首先说一点题外话,在我高二时,我第一次知道了有个作家叫蒋方舟。当时,听着朋友很欣赏地提起她,我心里也不禁对蒋方舟的作品涌起了强烈的好奇。

而今终于实实在在接触到她的作品,我却不禁产生了剧烈的震惊感。

原因无他,实在是蒋方舟的文笔不如我原本想象中的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温柔以及治愈,恰恰相反,她的文笔犀利沉重,似是要将生活的假面撕下来。


01.


自然而然地,《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也并非歌颂人间美好,仅仅读了前面一篇《自画像》,我便被作者拉入她所创造出来的游离在挣扎与沉沦、欺骗与背叛之间的故事当中。

并且越读越揪心,越读越让人难受。在阅读过程中,其实我一直心存侥幸,也许后面会有反转,但是并没有。

仿若书名,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9种逃离 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与孤单作伴

我在笔记里写道:“这是9个扭曲、偏执的灵魂互相伤害的故事,但故事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能挣脱枷锁,迎来新生。”

一开始,我难以去解释这个枷锁,我将之理解为原生家庭的伤害、人性本恶,抑或时代特点,但总是觉得词不达意。

直到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我才找到答案,是孤独、那种震动灵魂,无处安放的孤独。

所以那些人只好拼命抓住一切东西,无论好坏,不分善恶,多么可怕。

图片发自App

02.

在这本书中,无一人不可怜,也无一人不做恶。他们一面求而不得,却在婚姻里践踏他人;他们心有魔障,却还自私卑劣;他们大义凛然,却又恶毒诅咒……到头来,没有一人值得同情。

如开篇《自画像》中的姜夕,即使她在绘画上如何地有天赋,都不被家人期待和祝福。他们冷漠旁观,还恶毒嘲笑。

原文中写道:“没有人能看出她想用一点点色彩斑斓的碎片,拼凑出一个理想家庭的努力。”

直到最后姜夕离开了家中,那些恶意仍然如影随形,让她无法正常地去爱人,她爱他们美好的身体,迷恋过后,感情都归虚无。

而这一切,在她遇到林满之后,都不一样了。她离不开林满,即使林满大她二十多岁,即使林满已有妻儿。

“她离开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如跃进捕鼠夹的老鼠一样跳进了林满为她提供的生活。”


03.

我们都知道童年缺失的情感漏洞,即使长大后也不一定能摆脱影响。如一开始姜夕说“他恰好微笑看着自己,像是她理想中的父亲。”总之,我实在难以去定义姜夕对林满的爱。

而林满对她的感情也抵不了两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差距日渐增大。在饱受林满的恶意对待后,姜夕明白了:“他是要逼疯我。”也才终于结束这段情妇生活,离开了林满。

六年以后,姜夕与林满在她的的画展上相遇。此时林满已老,妻离子散,而姜夕身负名气,有未婚夫。

但戏剧性的是,在彼此“释怀”后,姜夕追上去,拉住了林满的手。

“我已经是个老人了。”“我知道。”
“我们走吧。”“去哪儿?”
“天涯海角。”


很潇洒,很浪漫是不是?仿佛他们是跨越时间与重重障碍,天造地设的一对。事实是这样子吗?且不说,林满是如何离了婚,姜夕的未婚夫又怎么办?

原文是这样描述此时姜夕的心理的:


她一向最爱这样的故事,只因为一眼的怦然心动也好,一瞬间的刻苦铭心也罢,就这样无怨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并不是许给对方,而是许给自己如同殉道者一样悲壮的命运。


所以这算怎么样的爱?

与其说姜夕爱林满,不如说她是爱着的是那个从小到大默默奉献一切的自己,那个委曲求全着的自己,那个悲壮“殉道”的自己


写在最后:


这个故事只是这本书里最平淡的一部分,也只是故事中的人们环环相扣的悲剧人生的一个开端。我所能描绘出来的黑暗情绪,可能不及原文的千分之一。

所以《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这本书,我只推荐给理性,善于思索生活的读者朋友们。浪漫,热爱生活的人慎读。

文/鳗鱼

图/《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嘘!偷偷加一句:

要来我的公众号:凡尘路客 看看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