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烟云陈之佛 清淡雅逸工笔画
回望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一定不难发现矗立在大江南北的两座工笔花鸟画“高峰”——“南陈北于”。而这“南陈”,自然是指陈之佛。
为什么会有“南陈北于”之说呢?这得从我国的工笔画说起。
说起工笔画,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花鸟形象的图案,但在当时,主要是装饰在石器与陶罐上,并非具备审美价值的绘画作品。
纵观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它其实是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只是到了清代,却日渐式微。
面对国内工笔花鸟画的衰退,已经年界四十的陈之佛,在参观了一个古画展后,被宋元明清各时代花鸟画大家的作品所吸引,开始主攻工笔花鸟,并立志重振花鸟画的辉煌。与此同时,北京的于非闇也在工笔花鸟画上发力,“南陈北于”成型。
关于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南京博物院专门为其设立了一个展馆:陈之佛艺术馆。并且,由南京博物院编著的《南京博物院》一书是这样评价它们的:艳而不俗华不浮,尚真非真把神传。
陈之佛在花鸟画的构图、线条、设色上,继承了古人的传统,也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做到动静结合、结构关系、色调冷暖都有独到之处且别具一格,并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精华,使作品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
他用毕生的心血,终于在中国工笔花鸟画领域创造出了奇迹,赢得了“南陈北于”的美誉。
工笔花鸟画作为一门艺术,当然只是众多艺术里的其中一份子。
在南京博物院,就设有一个大型的艺术馆,专门陈列历代的绘画、书法、雕塑以及名家大师的艺术之作。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有了立刻前往南京参观南京博物院的冲动。可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不明朗却又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你一定成了泄气的皮球而心生遗憾。
不打紧啊,因为有《南京博物院》。而我,正有幸拥有一本。
《南京博物院》由南京博物院编著,是全国博物馆文物通识读本,也称“一本博物馆”。当然,我更喜欢称之为“掌上博物馆”。
那么,手捧《南京博物院》,我都明白了些什么呢?亲爱的朋友,请容我浅谈陋见。
一、了解南博:独树一帜的建馆形式赋予南博勃勃生机
南博的兴建与性质: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倡议建立,并于1936年动工,是一座仿辽代大殿建筑。曾两度更名,1950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1959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至今。
南京博物院坐落在紫金山南麓,规模宏伟壮观,占地7万平米,建筑面积8.48万平米。
说起南博,不能不知的是,它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区别于我们熟知的历史博物馆,不仅涵盖历史文物,更有众多不同主题的文化空间组成的文化休闲场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全新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体验与感受。
南博藏品的规模及展馆的设置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注定其拥有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沉淀。南博拥有各类藏品共计43万余件(套),涵盖旧石器时代至当代各个时期,既有全国性的,也有江苏地方的,更有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的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
这些文物都来源于生活起居,每一品种都自成体系。无论哪一种,其固有的厚重历史,都令人叹为观止。
南博共分设六大馆: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非遗馆。
历史馆以时间为线划分为远古、史前、商周、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八个时代,以“江苏古代文明”为主题,用文物配合场景,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出江苏地域的古代文明进程。
特展馆其实是宫廷文化和古代精美工艺的专题展览,共12个展厅,展品是从20多万件明清宫廷文物中遴选出的精品,包括瓷器、玉器、佛像、金银器、铜器、钟表、织绣等等。
艺术馆共10个展厅,陈列的都是书法绘画雕塑等精美艺术品及杰出艺术大师的珍品。
另外,数字馆由实体展馆与网络虚拟馆构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与数字的技术,营造立体又丰富的展示环境,用抽象概念辅以历史事实的方式,以江苏为例,展现中国古代文明。
民国馆,则是通过还原真实建筑场景、营造历史氛围的手段,将传统作坊与现代公众服务机构以实体店的形式出现在观众视野,呈现出民国时期中上层社会繁荣的生活状况。关于民国风情,我们可以这里慢慢品味。
[if !vml]
[endif]
至于非遗馆,馆内展示了我国的传统技艺、戏曲、民俗的世代传承。是一个可以亲近传承文化与技巧的地方。不仅能看,还能动手。多妙啊。
二、以史为鉴,人类与自然理当和谐共生
翻开《南京博物院》,走进历史篇,映入眼帘的就是远古洪荒时代的几具化石:猛犸象、海百合、大角鹿以及东北野牛。
从动物的属性,不难推测,远古时代,在江海交汇的神奇大地上,必定森林植被茂盛,动物繁多。
海百合是世界上最古老动物之一,最早出现在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乍一看,像高擎的荷叶,着实赏心悦目。
猛犸象曾经是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前的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
大角鹿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鹿,一般生活在草原边缘的树林里,以树叶嫩枝为生。
东北野牛完全就是我国固有物种,在我国四川、河南陕西、内蒙、东北均有分布,以东北地区种类与数量最多。
这些动物化石,不过是亿万灭绝物种的缩影与代表。究其灭绝原因,不外乎气候变化、物种斗争、大陆漂移、人类活动等等。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报告,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全球野生动物灭绝了2/3以上,而人类活动是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WWF首席执行官谭雅指出,人类燃烧森林,过度捕捞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这种破坏前所未有且不可逆。
该报告统计了自1970年至2016年期间,4392个物种、超过20000只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其相关数据显示:在46年间,以上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68%,出现了“灾难性的减少”,且仍在持续,没有放缓的迹象。
报告还警告说,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正进一步威胁着100万个物种,这些物种面临着在未来数十年内灭绝的风险。
这份报告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清楚地提醒人们,自然与人类的命运相互交织,无法剥离。如果人类还不引起注意,其后果可想而知。
希望世界人民都能响应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三、珍惜传承 别让非遗成遗恨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不会太陌生。我小时候就经常看到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捏泥人、吹糖人、糖胡芦、补锅匠、篾匠、做鞋、织布、地方戏曲等等。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这样解释: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多样的,既有地上文物也有地下文物,有文献也有口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各个民族自己文化的活样板,直白地说是活着的。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一条是看它有没有传人,要证明到今天它依然是活的。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很多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曲艺与工艺,不是被机器替代就是找不到继承人,已经逐步淡出视线。我们小时候看到那些曾经丰富我们生活的曲艺与工艺,似乎都已经在消失了。比如 皮影戏,比如糖人,比如……
自然,南博设立非遗馆,就是在尽力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通过博物馆来达到保护非遗,虽然有用,其实却是个下下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得政府与民众一起双管齐下才行,让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勾起民众接受传承的兴趣与决心,让有能力接力的人加入继承人队伍才行。
如今在南京博物院里,展示有传统技艺、戏曲、民俗的世代传承,里面各具特色的非遗作品,吸引我们亲近传承的文化与技艺。
南博的非遗馆,也许正是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端口。
[if !vml]
[endif]
写在最后
欲“纵览江苏文明五千年”,当然得走进金陵古邑——南京,而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去读懂南京乃至中华古文明的厚重,最好的选择,自然是走进南京博物院。毕竟,了解一方文明就得从它的博物馆开始,虽然文物没有呼吸却有不朽的灵魂与生命,在这么一个特定的区域,穿越千年来与我们相遇。
但是,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匆匆走过,难免只是看了一堆形不成记忆的陈旧物品,即使耳朵里挤满了馆内知识,终究逃不了过目就忘的结局。日后回想起来,能够说出的藏品,估计也只是寥寥无几。
因此,先做好功课,让自己对要参观的物件有个初步的了解,才能够在欣赏赞叹之时显得从容不迫。
那么,亲爱的你,《南京博物院》先参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