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赫巴巴语录》连载(25)爱;(26)性的问题

美赫巴巴(印):1894-1969年

(25)爱

爱遍及宇宙

生命同爱不可分割。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爱。即使最初级的意识也总是在试图冲破自身局限,以体验同其它形式的某种统一。虽然每个形体都独立于其它形体,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同一个生命整体的不同形式。即使在幻相世界,对这一隐蔽内在现实的潜在感觉,也间接地表现在一种形体对另一种形体的吸引上。

非动物界的爱

一切行星和恒星所服从的引力定律,都是以自身的方式对渗透宇宙每个角落的爱的隐约反映。甚至反感力量也实际上是爱的表达,因为有些事物相互排斥是由于它们被另外一些事物更强烈地吸引。反感是正面吸引的一个负面后果。普遍存在于物质构造本身的内聚力和亲合性是爱的积极表现。在这个层面的一个鲜明例子是磁体对铁的吸引。爱的所有这些形式都属于最低的类型,因为它们必定受到初级意识的制约。

动物界的爱

在动物界,爱更为明显,它表现为对周围不同对象的自觉冲动。这种爱是本能的,它采取的形式是试图通过占有合适的对象,来满足各种欲望。老虎试图吞食小鹿时,它可以说在某种真正意义上爱上了小鹿。性吸引是这个层面上爱的另一种形式。在这个阶段爱的所有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说它们都试图通过爱的对象来满足某些身体冲动或欲望。

人爱必须顺应于理智

人爱远远高于上述所有低级形式的爱,因为人具有充分进化的意识。虽然人爱承继了低于人类的爱的形式,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有别于这些低级形式,因为从此以后它的运作必须与一个新因素也就是理智共同进行。有时人爱表现为一种孤立于理智的力量并与之平行。有时它表现为一种与理智混淆的力量并与之冲突。

最后,它表现为一个和谐整体的组成部分,这里爱与理智达到平衡并融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爱与理智的三种结合

因而人爱可以达到与理智的三种结合。在第一类,思想领域与爱的领域尽可能分离;也就是说,爱的领域几乎不为理智的运作所及,爱极少或根本不被允许涉入思想领域。当然,灵的这两个方面是永远不可能彻底隔离的。但是当爱与理智交替作用(交替占优势)时,理智不能启迪爱,爱不能给理智活力。在第二类,爱和理智同时运作,但它们不是和谐地工作。尽管这冲突制造混乱,它却是向更高状态发展中的必要阶段,这里爱和理智达到真正的结合。在第三类爱中,爱与理智的这一结合乃是既成事实,其结果是爱和理智都发生彻底的变化,从而带来一个新的意识层面,与正常的人类意识相比,这个新意识层面最好被称作超意识。

爱的不同种类

人爱出现在充满欲望的自我意识母体。爱在很多方面都带有这些因素的色彩。正如我们从万花筒里较简单因素的不同组合中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图案那样,我们也因不同精神因素的新组合而发现几乎无限种类的爱。不同的花朵中有无数不同的色度,人爱中也有不同的微妙区别。

爱的低级形式

人爱被很多阻碍因素所包围,比如痴迷,淫欲,贪婪,嗔怒和妒嫉。在一种意义上,甚至这些阻碍因素也要么是爱的低级形式,要么是这些低级形式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可以把痴迷、淫欲和贪婪看作爱的反常和低级形式。痴迷使人迷恋于感官对象;淫欲使他产生与之有关的感官欲望;贪婪使他想据之为己有。在低级爱的这三种形式中,贪婪倾向于从原始对象发展到获取它的手段。因此人们产生对金钱、权力或名声的贪求,这些又能成为占有不同欲望对象的工具。当爱的这些低级形式受到阻挠或阻挠的威胁时,嗔怒和嫉妒便由之产生。爱的这些低级形式阻挠了纯爱的释放。在摆脱低级爱的这些限制和歪曲形式之前,爱的溪流就永远不会清澈稳定。低级是高级的敌人。如果意识陷入低级的节奏,它就不能够从自己所营造的习惯中挣脱出来,从而难以前进。爱的低级形式因而继续干扰高级形式的发展;必须放弃它们,才能使爱的高级形式自由表现。

爱与痴

不断地行使辨别力有助于高级爱冲出低级爱的外壳。因此必须把爱与痴迷、淫欲、贪婪和嗔怒等阻挠因素严格区别开。在痴迷中,人成为其迷恋对象的假想魅力的被动牺牲品。爱则是对被爱对象的内在价值的积极欣赏。

爱与欲

爱亦有别于淫欲。在淫欲中是对感官对象的依赖和随之而来的灵性从属,但爱却把个人置于与形体背后之实在的直接和协调关系中。因此淫欲被体验为沉重,爱被体验为轻松。淫欲使人生狭窄,爱使生命扩展。爱过一个人就如同把另一个生命添加到你自己的生命上面。你的生命就好像增了倍,你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中心里。你如果爱整个世界,就会通过他人的感受而间接地生活在整个世界里;在淫欲中,有一种生命的衰落感和对某个被视为“另一个”的形体的无望依赖感。因此淫欲加重孤立与痛苦,爱带来统一和快乐。淫欲是消耗,爱是恢复。淫欲寻求满足,爱体验满足。在淫欲中有兴奋,在爱中有平静。

爱与贪

爱也同样有别于贪婪。贪婪乃是以各种粗鄙和微妙形式的占有。它既试图占有他人和浊对象,又试图占有诸如名声权力等抽象无形的东西。在爱中不存在另一个人附属于你的个体存在上的问题,只有自由和创造性的倾注,它给被爱者的精神生命注入生气活力,却不为自己希冀什么。不可思议的是:试图占有另一个对象的贪婪,实际上却把自我置于对象的支配之下;而旨在把自我献给对方的爱,实际上却把被爱者纳入自己的灵性存在。在贪婪中自我试图占有对象,却反被对象所占有。在爱中自我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给所爱,却在该行动中把被爱者包含在自己的存在中。

纯爱由恩典所唤醒

痴迷、淫欲和贪婪构成一种灵性疾病,该疾病又常常因嗔怒和嫉妒等恶化征兆而变得更加致命。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纯爱乃是灵性完美之花朵。人爱受这些限制性条件的极大制约,以至于发自内心的纯爱难以产生。因此当这种纯爱出现在求道者心中时,它总是一种馈赠。作为对大师的恩典降临的回应,纯爱在求道者心中产生。当纯爱首先作为大师的馈赠被接受时,它在求道者的意识里牢牢扎下根,如同播在肥沃土壤里的种子。种子有一天会发出幼苗并逐渐长成大树。

对恩典的灵性准备

但是,大师恩典的降临要取决于求道者的初步灵性准备。只有在求道者的性格中培养出一些神圣品质之后,对恩典的灵性准备才能充分。例如,当一个人避免背后中伤并多想他人的优点而非缺点时,当他实践高度忍耐并希望别人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时,他便准备好接受大师的恩典。阻挠这种灵性准备的一个最大障碍是担忧。当一个人靠极大努力战胜这个忧虑障碍时,他便为培养构成信徒灵性准备的神圣品质铺平道路。求道者一准备好,大师的恩典就会降临,因为作为神爱之海洋的大师总是在等候着其恩典能够在他们身上结出果实的灵魂。

纯爱极为罕见

由大师恩典所唤醒的那一类爱是一罕见特权。甘愿为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生命的母亲,准备为国家献身的烈士的确极为高尚;但他们也未必品尝过这种产生于大师恩典的纯爱。甚至那些终日在洞穴和山上打坐并完全进入三味(入定)的瑜伽士也未必拥有这种宝贵的爱。

纯爱是最好的修炼

由大师恩典所唤醒的纯爱比求道者可能利用的其它任何刺激都更有价值。这种爱不仅结合了所有修炼的优点,而且能够最有效地引领求道者达到目标。在这种爱诞生后,求道者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同神圣至爱结合。意识从其它所有愿望中的这种撤退引向无限的纯洁性;所以没有什么能够比这种爱更彻底地净化求道者。求道者总是甘愿为神圣至爱献出一切,对他来说没有做不到的牺牲。他的一切思想都远离了自我并完全集中于神圣至爱。通过这种越来越强烈的爱,他最终冲破自我的枷锁并同至爱结合。这就是爱的“完婚”。当爱获得这样的结果时,它便成为神爱。

神爱与人爱

神爱与人爱有着性质的不同。人爱是爱中的“多”,神爱是爱多中的“一”。人爱导致无数的混乱与纠葛,神爱引向整合与自由。在神爱中个人和非个人方面等同平衡;在人爱中这两个方面则交替上升。当个人因素在人爱中起主导作用时,它导致对其他形体的内在价值的完全忽略。如果爱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比如责任感,它又常常使一个人变得冷淡、呆板和机械。责任感成为个体行为的一种外在限制,但在神爱中则有无限的自由和自发性。人爱在个人和非个人方面都是有限的;但融合了个人和非个人因素的神爱却有无限的生命和表现。

爱者与至爱在神爱中合一

甚至最高类型的人爱都受制于个体性的局限,这一直坚持到意识内化的第七层面之前。

爱者同至爱:在神爱中合一。

神爱产生于个体心消失之后并摆脱了个体性的束缚。在人爱中爱与被爱之二元坚持存在,但在神爱中爱同至爱成为一体。在这个阶段求道者跨出二元领域并与上帝结合;因为神爱即上帝。当爱者同至爱合而为一时,那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宇宙因爱而生

整个宇宙是为了爱而诞生的,也正是为了爱它才继续存在。上帝降入幻相领域,因为至爱与爱者之间的表面二元最终有助于他对自身神性的自觉享受。爱的发展受二元张力所制约和维系。为了继续爱之游戏上帝必须经受被分化为众多灵魂的表面分裂。他们都是他自己的不同形式,在与他们的关系中,他同时扮演神圣的爱者和神圣至爱之双重角色。作为至爱,他是他们所欣赏的真正和终极对象。作为神圣爱者,他是他们的真正和终极拯救者并把他们引回他自身。因此,虽然整个二元世界仅仅是幻相,但这个幻相的产生却是为着一个重要目的。

爱的能动性

爱是上帝的一体性在二元世界里的反映。它构成了创世的全部意义。若是爱被排除在生命之外,世界上的所有灵魂都会完全相互外化;在这样一个无爱的世界里,唯一可能存在的关系和联系将是肤浅和机械的。正是因为爱,个体灵魂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才有意义。正是爱把意义和价值赋予二元世界里的所有事件。在把意义赋予二元世界的同时,爱又是对二元性的永久挑战。随着爱的增强,它激发起创造性的冲动并成为灵性能动性的主要动力,该动力将最终使意识恢复到存在的原始一体性。

(26)性的问题

性无疑是人心在二元领域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是必须对待的人性构造中的既定事实"之一。 像人生中别的一切,对性的考虑也是通过对立两面一一受限心的必然产物。心试图把生命纳入非此即彼的体系诸如苦乐、好坏、聚散、喜恶;涉及到性它也同样倾向于把放纵与压抑看作无法逃脱的选择。似乎人必须在两者之间择其一。然而他却不能全心全意地接受任何一个:试图压抑时,不满足,渴望放纵;试图放纵时,则意识到感官的束缚,又回到机械压抑去寻求自由。心对两个选择均不满意,因而产生人生的个最关键复杂问题。

为解决性的问题,心必须首先认识到,两个选择都同样是在欲望影响下运作的想象力的产物。在性压抑与满足两种情况中无疑都存在着渴望。二者皆通过淫欲或感官欲望来毒害意识。因此在任一选择中心都难免骚动不安。天空鸟云密布时,阴霾无阳光,无论是否下雨;人心由欲望笼罩时,也同样生命削减,缺乏真正幸福,无论欲望是否满足。心充满欲望骚动时,便生妄念,认为幸福在于欲望的满足;继而又发现即使欲望满足后,灵魂还是不满意,从而通过压抑来寻求自由。因此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中,心纠缠于放纵与压抑,发现它们同样令之失望。由于它不试图超越这些对立面,所以总是从一面走向另一面,结果是从一个失望走向另一个。因此欲望颠覆想象力的作用,给心提供放纵或压抑选择。二者对幸福的承诺,结果同样靠不住。然而,尽管放纵和压抑交替带来一次次的失望,心却一般不会舍弃不快乐的根源一一欲望。因为对压抑失望时,它轻易接受满足之虚妄承诺;对放纵失望时,又轻易接受纯粹机械压抑之虚妄承诺。

开启内在弃欲之门:引向持久之幸福

就好比在笼子里移动。通向内在自发弃欲之灵性道路的大门,对那些无幸被大师唤醒者关闭。但真正的觉醒乃进入智慧之道,这总有一天会引向自由和永生之持久幸福。内在和自发的弃欲,不同于机械压抑,恰如不同于放纵。心转向对欲望的机械压抑,是出于失望;但转向内在自发弃欲,却是因为幻灭或觉醒。

只因欲望的性质未得到清楚认识,才需要放纵或机械压抑。求道者充分觉悟到欲望造成的必然束缚和痛苦时,开始主动通过明智认识,卸掉欲望负担。只有欲望存在时,才出现放纵或压抑问题。随着欲望的消灭,对它们的需要也消失。摆脱了欲望,心就不再受放纵或机械压抑的虚妄承诺驱使。

但应当牢记:同放纵的生活相比,克制的生活更接近自由的生活(虽然它在质量上完全不同于前两个)。因此对于求道者若容易做到克制,不造成过度的自我压抑感,那么严格独身生活要比婚姻生活更可取。但这种克制对大多数人有困难,有时候不可能。对于他们,婚姻生活肯定比独身生活更有帮助。对于常人,婚姻生活无疑是可取的,除非其禀性适合独身。

正如独身生活要求并唤起很多美德的发展,婚姻生活也能培养很多极重要的灵性品质。独身的价值在于它给予的克制习惯,超脱和独立感。不过,只要心不彻底脱离欲望就没有真正自由。同理,婚姻的价值在于相互适应的教训和同他人的一体感。尽管如此,真正的结合或二元的溶化,只有通过神爱才有可能。而只要心中尚存一丝的淫欲或渴求影子,神爱就绝不会降临。只有通过行内在和自发弃欲之道,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结合。

内在生活道路对独身者和结婚者相同。求道者受真理吸引时,别的什么都不再渴望。随着真理越来越进入视野,逐渐卸去欲望负担。无论独身还是结婚,他都不再受制价的乱性远为有利。于放纵或机械压抑的欺骗承诺。并且实践对欲望的内在和自发舍弃,直到摆脱对立两面。完美之路向独身也向结婚的求道者敞开;从独身还是从婚姻开始,则取决于个人的业相和羯磨联系。他欣然接受往昔生活所决定的条件,按照所感知的理想之光,把它们用于灵性进步。求道者必须在向他敞开的两条路线之间选择一个。要么选择独身生活,要么婚姻生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二者之间的廉价妥协。乱性的满足注定会使求道者落入最可悲和危险的失控情欲。这种杂乱随便的淫欲,掩盖了更高价值,从而延续纠葛,对灵性道路上的内在自发弃欲,造成无法克服的困难。婚姻中的性,完全不同于婚外的性。在婚姻中淫欲业相要轻得多更容易消除。当性伴侣关系由责任感、爱和灵性理想伴随时,性的升华条件要比廉价的乱性远为有利。在乱性中,探寻纯粹性接触的诱惑甚为可怕。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限制纯粹的性的范围,求道者才能真正认识到把性逐渐转化为爱的价值。若试图通过增加性的范围来认识性,心的错觉就会无止境,因为那种范围可无限地扩大。在乱性中,淫欲暗示必然首先呈现于心,个体注定会在这种初发变态局限之内,对人们作出反应从而关闭深层体验之门。靠跳过生活的表层,倍增肤浅的接触,是不可能掌握真理的。那要求心的准备,把能力集中于拣择的经验,从限制特征中解放。使这种对高级与低级的辨别,和高级对低级的超越过程成为可能的,是全心全意的专注和热忱真正的生活兴趣。在心成为一触即发的习惯的奴隶,徘徊于众多类似体验的潜在对象之间时,这种一心专注和真正兴趣定然被排除。婚姻生活中,配偶的共同体验范围极为广泛,性欲暗示未必最先呈现于心。因此求道者有真正的机会,去认识和废除体验中的限制性因素。并能通过性欲的逐渐消灭,以及爱和牺牲体验的不断丰富,最终达到无限。

请您阅后分享给已经准备好的觉悟者,谢谢您。

(2020-7-24 于杭州 )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赫巴巴语录》连载(25)爱;(26)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