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书笔记

关于作者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罗辑思维“得到”App专栏《超级个体》的主理人(注意人哦,主理人这个名词是个新词)。另外,作者还是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著名生涯规划师、顶尖个人事业发展顾问,等等。

——从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思考应该如何去打造个人名牌:

第一、有自己的个人作品,用作品说话;

第二、有自己独立的专业事业;

第三、得到社会组织的认证。

我认识古典也是从去年他的得到专栏《超级个体》开始的,这是我订阅的三个专栏之一。从订阅专栏的个人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自己学习效率的问题。这个专栏可以看出作者在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以及一些专业技能,内容本身是相当不错的。

但,正如所有优秀作品一样,如果你自己不去思考,再好的东西对你来说也是白搭。读书真正的目是是什么?不是看你看了什么,而是看了之后你能思考些什么,这种读书意识应该成为一种自然反应。

关于本书内容介绍

本书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

一、序言部分,包括他序与自序,这基本是所有往畅销书方向走的一个固定套路。用名人效应来激发人们购买欲望与阅读兴趣。

俞敏洪讲了在这个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从容持续地成长。他认为要把握三个重要的事情。第一是让自己先慢下来,不是不做,而是先想清楚了再去做。这里面强调了那些高手最后成功了很大原因是沉得住气、慢得下来的人。能慢下来的原因,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想得清楚。

所以,毅力从来不是因为坚持,而是因为能够至始至终从别人想得清楚的定力。

罗振宇关于要读这本书的7个理由。我认为最有启发的是他关于“头部理论”解读以及脱不花(得到CEO李天田)学习的诀窍。他说,

我做得到“APP”的思路是:有头部的内容,才能在这个市场里活下来。其实不光内容有头部,做事、做人、上班、创业都要有头部。

脱不花学习的诀窍是,什么事不懂,就去找这个领域最牛的人聊天。向人学习的速度,远超向书本学习的速度。联机不仅可以提问,还可以一起写作、思考,这个很有用。

万维纲的序言的标题是《鸟类学家想告诉鸟的话》,他的观点是鸟能够飞不是因为读了鸟类学家的书才飞得这么好,鸟儿能飞得好是自己的事儿。

他认为如何去读懂一本书的经验是:

1.模仿与创造。就是读书要学以致用,主动创造才是真的学到了,这个用不是限定了在某个领域,而是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就比如巴菲特从棒球手中学到的的投资领域。

2.方法与事业。如果没有事业,光知道方法是没有用的。成绩=事业*方法。这个观点是很实在的,检验一个方法有没有用,就看它能不能直接提高你工作与事业的成绩,这一点是很直接的。

3.全面与一点。要想学会游泳直接下水游才是最好的办法。你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方法,但你必须精通一点。就像功夫巨星李小龙说的,我不怕会一万种腿法的人,我怕那种把一种腿法练了一万次的人。

作者的自序部分是分析要成为一个高手能够有的三种境界。即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作者的自序,即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写这本书的逻辑框架是什么。这里主要从作者自序里摘抄他,我认为重要的一些观点与认识,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解读。

1.选择背后的差异,是认知的差距。——作者举了优秀和土鳖大学毕业生的例子,提出了努力与付出不再是传统上的成正比的观点。

2.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这里强调了价值的重要性,就是你所做的事情必须有价值。

3.真正的高手是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放大自己的收益。即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4.这本书讲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

5.其实本书主要讲的是这样的一个逻辑:专注头部、外包大脑、联机学习、知识IPO、升维思考。

看看这本书的目录:

01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02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03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04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05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第五章是我认为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章,因为它总结了现在这个社会客观存在的规律,很有激励效果。

一些个人读后感

一、关键词:

第1章关键词:

暗箱、认知、聚焦、外包大脑

第2章关键词:

甜蜜区的球、幂律分布、头部效应、高手的护城河

第3章关键词:

功利学习法、联机学习、终身提问、知识IPO、自下而上

第4章关键词:

系统思维、回路思维、层级思维、控制点

第5章关键词:

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功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二、如何认识读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用了四个小时,前面2个小时看的是比较专注的,原因是把手机网络给关掉,然后设定每次1小时的闹钟,这个效果还是可以的。后面2个小时就是分了几次阅读,阅读的专注度明显下降,还好是利用周末的自由时间比较多,越到后面越是把书的大概内容是翻过去了。但是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最后一章,而且这本书价值很大的一部分是作者附录的引入书单。

所以,选择一本书,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是很重要的。但,也有不好之处,面对一本书,有些部分其实是没有必要花太时间去读的,因为你的精力专注度是有限的。

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你记住了作者哪些话,实际上,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记忆力是降低了很多,很多时候把书一关,自己能够记住的东西真不多。从这里也可以检验出我们读书的效果如何。

所以,读书应该要重视读书后的产出,包括写读书笔记或者复述讲给别人听,不能停留在脑子里觉得很牛逼,实际上如果你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别人听了却毫无反应,你会发现这是很正常的事。这就是理解偏差,一定要切记,你以为的不是别人以为的。

把书读薄,这是一项功力;

把一个点讲懂讲透,这也是一名学问。

还需要不断切身学习。(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跃迁》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