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晴359篇 一只螳螂

      儿子不知从哪里鼓捣了一只螳螂,个头不大,草灰色,瘦长的身子,头呈三角,挥舞着两把大刀,耀武扬威。小孩子都好奇,特别对于一些奇形怪状的小动物,必要捕捉,研究一番。儿子特意给这小东西找了一个新家——一个闲置的玻璃瓶,敞着瓶口,光滑的瓶身不用担心它逃走,通风通气又闷不坏它,考虑得可谓细致入微了。

        小孩的注意力注定会转移的,安顿好这个小东西后,儿子又开始从事别的“行业”,做做作业,出去玩会儿,暂时把这个小东西束之高阁。

        晚上,儿子记起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宠物,炫耀似的举到我面前,“爸爸,你看,我捉了一只螳螂。”“呵,螳螂,我看看。”对于儿子的行为,我暂不做评价。

        印象里螳螂是夏天之虫,绿叶葱茏的枝丫间,到处活跃这种小虫,到了秋天天气转凉,这种小虫结成茧贴在树上,待来年天气转暖又会孵化成众多的小螳螂,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过程,一个生命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爸爸,螳螂是益虫还是害虫?”儿子提出一个新问题。“我觉得是益虫,它会吃苍蝇蚊子等小害虫。”没有法布尔那样对虫子的挚爱,我一向对虫子是敬而远之的,所以对螳螂只是猜测了。

          “咱们查查资料可好?”想起以前儿子研究蚯蚓的尽头,我提示儿子。“好啊,好啊。”儿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探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人的好奇心。

        儿子坐在我的腿上,舒服地依偎在我的身上,我成了儿子的躺椅。打开手机浏览器,搜出有关螳螂的信息,别称,分布,分类,生活习性,儿子看得极是专心,兴致勃勃,看得出,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学习也就有了积极性。

        研究完了螳螂,懂得它是一种益虫,也就该放生了,放在家里终究会害了它。它的家是草丛,是树林,是广袤的原野,是浩瀚的大自然。儿子是通情达理的,将螳螂放在了花丛中,看到它在花枝间快活自由地跳跃,儿子开心地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晴359篇 一只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