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吧,宽恕他——读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年创作的一部传奇戏剧。

我们知道,莎士比亚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喜剧、历史剧时期(1590-1600),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威尼斯商人》和《仲夏夜之梦》等,当然也有著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莎翁这一时期的作品,基调多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对人文主义的歌颂。

第二个创作时期是悲剧时期(1601-1608),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和《李尔王》极具感染力。这一时期莎翁更多的是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基调阴沉悲观。

最后一个创作时期是传奇剧时期(1609-1613),代表作即《暴风雨》。此时期其作品主要宣扬的是一种和解、宽恕的思想。

《暴风雨》遵循的是“三一律”的创作原则。所谓“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创作的一种原则,要求一部戏剧的情节的时间应该要在一天之内,在一个地点,而情节线索只有一条。

这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剧。

意大利的米兰城邦公爵普洛斯彼罗爱民宽厚,喜欢闲情逸致的生活,喜欢看书,独生一女名唤米兰达。公爵有一个弟弟,安东尼奥,在掌权之后,竟然鬼迷心窍,联合敌人那不勒斯国王,设计陷害自己的兄长,最终公爵和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长达十二年。

在荒岛上,公爵用他的魔法降服了岛上的妖怪和精灵。后来还用他的魔法使海上起风暴,掀翻其弟弟和那不勒斯王阿隆佐的船。但是船上的人都安然无恙,并都来到荒岛上。之后米兰达与那不勒斯王子腓迪南一见钟情,陷入爱河。通过了考验后,公爵满意地将女儿托付给他。后来,公爵与弟弟一干人等相遇,并宽恕了他们,皆大欢喜。

在这部剧中,少女米兰达是莎翁塑造出来的一个集美好、漂亮、善良和纯真的理想象征。当知道父亲使用魔法使船只在暴风雨中快要掀翻时,她恳求父亲,停止这场风浪。

除了自己的父亲,她从小就没见过其他的男人,而忽然与一个美少年邂逅之后一见钟情。她的情是天真无邪的、纯洁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而英俊的王子腓迪南同样也有着最为真善美的品质,他爱米兰达是发自肺腑的。他由衷地称赞米兰达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他经受住了公爵的考验。

另外,不同于世俗世界的精灵爱丽儿和女巫西考拉克丝及其长相奇丑的儿子凯列班,可以分别看作是善良和邪恶的象征。公爵后来用魔法帮助岛上的精灵从西考拉克斯的妖术中解放出来,并把继承自己母亲恶习的凯列班当做奴仆,让爱丽儿监督他做事,企图改掉他身上的恶习。

剧中和解宽恕的思想主要寄托在公爵身上。他被弟弟和敌人陷害,要不是老忠臣贡柴罗的帮助,自己恐怕要和女儿葬身海底。他有恨吗?我想是有的。

但是当他能够用魔法来惩罚陷害他的人时,他并没有要除之而后快,而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宽恕他们,把自己的魔法书和魔杖埋在地下,不再用它们,我们可以理解成是放下怨恨,宽恕他人的错误,也给自己的心以自由、以解脱吧。正如他所说的:“你们有罪过希望别人不再追究,愿你们也格外宽大,给我以自由!”

《暴风雨》也许并没有四大悲剧那样给人内心极大的震慑,作为一部传奇剧,一部寄托着莎翁和解的理想的乌托邦戏剧,充满着美好,充满着理想化的象征,让人的内心也得以归于平静,在平静中思考着莎翁所要宣扬的这一思想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解吧,宽恕他——读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