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和心理学的碰撞

      初次接触心里学是在1999年,我是一个非师范专业的新教师,为了办教师资格证必须单独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两本书。当时是在成都某个教育机构里培训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就回家自学了。培训和考试之间大约隔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我过得很痛苦,每天就是背诵那些我根本弄不懂的理论,最后只是勉强过关。第二次接触心里学是教育局对班主任进行的C级和B级培训,因为从开始工作,我一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以这些培训我肯定是说不脱的。我记得当时教育局对我们的要求比较严格,每个教师的座位是固定的,管理人员不定时的照相以便查有谁狂课了或早退了。我一直都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但只有某些比较幽默诙谐的老师的讲解能够激起我的一点点兴趣,有一点点收获,要是看书,真的是如同嚼蜡,难受的要命。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但凡我能不碰这类型的书,我是坚决不碰的。但我的这种想法在我的孩子出现叛逆时动摇了。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是一个亲戚家办喜宴,本来我和老公商量的是晚上吃了宴席就回家,孩子大约十岁的样子,也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饭吃后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但孩子突然说他要和新娘子一起去化妆。我当时是强烈反对的,理由是孩子小,要给别人增添很多的麻烦;还有化妆在早晨五点过钟就要出发,孩子小,怕身体吃不消。但孩子一再的坚持,最后弄得我和他爸很生气,甚至差不多拳脚相向了。最后还是那个亲戚司机答应帮我们看孩子,我们才悻悻地回家了。第二天孩子还去男方家吃了酒席,同去的人都说孩子很乖,但我觉得他头天那么不听话,他回来后我就不理他。这是他第一次挑战我们的权威,以后这样的事情就频频发生。

      每发生一次我的内心都很奔溃,心想我一手养大的孩子怎么就不听我的招呼了呢?问题在哪里呢?这时按农村的说法就是长大点就对了;还有说他舅舅就是这样的,外侄体母舅,基因作的。但我作为一个初中老师,我班的学生都听我的,我不允许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还有如果现在不听话,长大不还是不听话吗?他的性格不可能在18岁成人的那天忽然间就好了。于是我很疯狂地在书店里买了很多育儿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大师家训》等,现在想起来,我的指导思想可能是想掌握孩子的心里发展规律,然后顺势引导,让他跟着我的思维走吧。但说实话现在孩子已经17岁了,虽然我也看了很多书,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我和他爸的感情很好,都非常负责,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可以说是跌到了冰点。孩子在家基本不和我们交流,(和别人的交流非常正常),放学回家就到自己的寝室还锁门。最后我就不得不放弃对孩子的所有要求,无论孩子在不在意,我都尽量展现我的努力,我的宽容,我对别人的友善,和对老人的孝敬,只是希望让我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

      听说韦志忠网校,是在2016年,当时我的好朋友83号渡老师周世群就一直在网校学习,也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东西,但并没有太在意,觉得这个肯定和以前学的那个心里学一样纯理论的东西,我看首就头大、难受。直到去年我校申请了一个关于心理学的课题,我是作为班主任参与的。课题组商量凡是课题组的成员必须进入一苇渡心心理学科普教室学习。就这样我在无任何目的,无任何规划的情况下进入了科普教室。科普教室里的内容很多,我选了几个标题吸引我的,比如:《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容易出人头地》、《读心理学能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吗?》等等。韦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非常吸引人,而且韦老师来自农村,年龄和我相仿,他举的很多农村的例子、农村的语言好像就来自我的身边,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学习心理学是向里走的过程,这与我前面疯狂学习育儿知识,希望让他来顺着我的思维走,听我的话是完全相反的。我才知道我以前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没有好的结果那是必然的。

      恍然大悟后,我觉得我现在迫切的需要学习,我不需要改变别人,我需要改变我自己,我的心里资本不够强大,储备知识严重不足,无论是应对工作,还是教育我的孩子都不科学。我毅然报了网校的2020级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专业。交费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课程学习,里面的《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就像一个育儿知识的盛宴一样,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独到的观察视角,让我忽然开朗。《西游记》看了那么多年,但从来没有站在育儿的角度去思考过,苇老师真的是独具惠眼。我虽然不具有这样的惠眼,但我听了老师的课,站在巨人的肩上,我的思维也开阔了很多。

      韦老师还出了很多书,在这一个月来,我一边听讲座,一边看书,看完了一本《儿童青少年心理学》,里面全是韦老师和周治琼老师积淀了二十多年的案例分析,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中老师是最需要的。一改我们过去对问题学生“懒”、“家长溺爱”的单一评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家庭,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表面。想要学生的行为作出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引导,我缺少的不只是一点点。

      虽然已是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但我觉得现在能遇到韦老师,能进入网校学习一点都不迟,相反这是我的福祉,让我能有机会改变我以前的一些狭隘的看法和做法,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科学和幸福。感恩遇见,我的后半生将与心理学连在一起。

2020级儿童青少年专修学院  何旭珍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和心理学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