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小说:《忘忧十二夜: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多年以前,我去天津出差,晚上跟当地分会的几个负责人在一起商量:如何把团体发展得更好。

在座的张语晴女士提到团体跟大众的距离太远,很多人并不了解,如果有一个像纪录片那样的可以完整地陈述一个团体是如何形成、发展、工作与结束的就好了。

我们都想到了亚隆先生的《叔本华的治疗》,可是大家仍然觉得这部小说对团体进程的描述不够具体,太文学化。

于是我无知者无畏地说,不如我来写一部吧,咱们在微信群里每周转播一集,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团体,团体又是如何发挥着作用的,大家都支持我,后来商量起个什么名字呢?

在座的郑学东先生说,要有中国文化的韵味,小组里如果有八个人,那就叫八仙吧。

于是,八仙的第一版横空出世。

每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在一个微信群中,我用语音循序渐进地来讲这个小组是如何展开了组员们关系互动故事的,然后几十个群转播,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周在同一个时间都有几千人跟着小组里的这八个人起起伏伏,波澜壮阔又涓涓细流。

很多人反馈团体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都希望能体验一把,当时我和很多工作人员都感觉特有意义,毕竟那时团体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后续又通过这种形式做了“梦八仙”——梦的团体、“猴八仙”——青少年团体,大家也是听的精精有味。

那个时候没有流量的概念,也没有韭菜的味道,就是纯粹对团体感兴趣的一票人,在一起品味团体、审美团体。

又是几年过去了,付丽娟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当年不知道是谁整理的语音文字稿,读过之后感觉有味道,就找到我商量,是否可以在UM的平台上播放这个八仙,我欣然同意,也倍感荣幸。

像UM这么专业又饱涵温情的平台,如果可以顺利达成合作,那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团体,更有可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团体,找到自己的位置,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把当年的底稿从书柜里翻出来,重新做了改写和编辑,毕竟很多年过去了,咱也有成长和发展,看待团体的深度和角度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像一个备孕的小媳妇一样兴奋地筹备着八仙的第二版。

这时我的贵人们来了,李煜玮女士协助我共创了新版八仙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重点,为了配合语音录制帮我调整到了更好的节奏感,多亏了她们,我才能从闭门造车过渡到思维编织。

临床那么多年,究竟要选哪几个具备共性特质较多的成员原型呢,冥思苦想了许久,选了这么八个人:

  • 高焦虑高控制低自尊的——蓝妈妈、 

  • 教书育人却迷失自己的——韩教育、

  • 善于用宏观视角隐藏自己情感的——曹人类、   

  • 乐于付出善于牺牲却不知边界的——高热忱、   

  • 期待才华超越自身盲区的——权灵感、   

  • 不知如何艺术化发展野心的——董英才、   

  • 渴望一群人可以见证自己成人礼的——许不知、  

  • 感觉自己与生活隔了一层保鲜膜的——张孤单。

然后大幕徐徐拉开,那段疫情封城的日子里,我黑白颠倒,废寝忘食,就好像在人性的隧道里不断探求空间和宝藏一样,让键盘上的这八个人活了起来,不如咱们发明一个名词,就叫——癔症性写作?

总之,本来疫情也让人现实感减退了不少,再加上要导演这个八仙,我就索性沉浸在里面,装备香烟存货不多,我给自己设定了,写一章才能抽一颗,现在回忆起这段日子来,真真是五味杂陈。

很多年的临床总结,中国人近代有三个集体创伤经常出现在团体中——文革、流产、重男轻女,这些现实中血淋淋的疮疤是如何在团体中被疗愈的,可以写吗?

最后在李煜玮女士的鼓励下,我写了。

八仙不是戏文,也不是喜鹊,它是人性的布谷鸟,是现实的啄木鸟,是关系的猫头鹰,苦与乐,总要被唤醒之后才有可能度过,才有可能超越,才有可能哀悼。

在八仙最后一节完稿时,我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沉到泥土里面的事情,我放了一些种子,也唤醒了泥土的芬芳,不知道中国团体咨询的太阳何时升起,我盼着这一刻早点到来。

更幸运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梁清波女士慧眼识珠,选中了八仙出版,并重新给八仙起了个艺名——《忘忧十二夜》,还请了极具艺术气息和高明的画师锅一菌女士,为十二夜设计了封面和插图,还有座位图和人物卡,帮助读者能够更形象的视觉化的进入这个团体去体验这趟旅程。

据我所知,李煜玮女士和梁清波女士团队所做的事情,不仅仅在中国大陆,甚至包括海峡两岸,都是头一回。

中国的第一本团体小说,如此写实又遵守伦理、如此具备艺术气息又充满创意,多亏了这些贵人们。

更要感谢付丽娟女士的高瞻远瞩,她知道心理咨询的临床理念与流派文化该如何与社会文化和普罗大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互相滋养,这是无法被训练出来的能力,这是天赋。

最后感谢读者们的热忱,愿意对团体发生兴趣,愿意以一种超个人的视角审视我们生活的不同“圈圈”,并不断发现自我发展的各种可能。

我期待着和你们在不同的团体里相遇,期待着自己有机会为你们服务,净化自己,发展自己,绽放自己。

感谢看了我叨唠了这么多的读者们,以上就是八仙《忘忧十二夜》的前传。



作者 | 李仑

凝练李仑15年团体经验,精心打磨3年。
10重视角,体验自我的探索与整合。


来源:https://www.liluntuanti.com/2022/06/09/2022/06/09/荐书-中国第一部团体心理治疗小说:《忘忧十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团体心理治疗小说:《忘忧十二夜: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