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第三极

图片发自App

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导演曾海若说,“我不是去寻找失去的灵魂,就是想拍个好片子。能拍出这么‘美得丧心病狂’的片子,也仅仅是因为我们在青藏高原上。”

当作家桑格格问起他的这段拍摄经历时,曾海若竟然回答,“就像从来没有去过一样,做了一场大梦。”不论是把黑颈鹤当孩子养的农妇达娃,还是带着羊转经的次旺老人……所有的拍摄对象都让他找到了一种久违的熟悉感,也让我几度落泪。


图片发自App

青藏高原有着巍峨俊美的山峰,飘渺纯美的云海,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淳朴人民生活的天堂。它是除南极北极之外的第三极,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依相伴。这里,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巅峰,更是人类精神信仰的巅峰。纪录片《第三极》记录下的是生命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是对自然的虔诚信仰。可以说,编导用诗意般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表现出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对生命的关照与思考。


图片发自App

纪录片的美来自于一种等来的真实,而纪录片《第三极》打动观众的原因,也正是这种等来的真实在新闻摄影镜头方式上的完美体现。在第六集《高原相遇》中,观众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摄制组与藏民们的和睦相处。在春节这个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藏民们向摄制组的成员献上哈达,共饮青棵酒。正是这种参与式的拍摄,使影片捕捉到了很多真实感人的画面。牧民用被狼咬死的羊的肉喂小狼崽,次旺老人与他的放生羊次仁之间的相依相伴,达娃与她救助了的黑颈鹤在挥手告别时流下的眼泪,措姆与她的双胞胎姐姐旺姆真实的交流场景等等都让观众为之感动。

当牧民把被狼咬死的羊喂给了收留的小狼崽时,相信每个观众都会被牧民这种淳朴的爱所打动,城市中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牧民又恨狼吃了他们的羊,又怎能如此无私的去帮助这些走散的小狼崽?答案正如解说词所说的一样,在他们心里,只要是生命,就应该被拯救。这种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淳朴的精神高度,可能是生活在文明发达城市中的我们无法企及的。而纪录片的突出之处,也正是对这种纯朴情感的展现。而这些,并不是单凭创作就可以表现出来,那是等待换来的机遇。正是对生命之间相处的展现让他们心中的精神力量和敬畏之心以一种最真实的状态表现出来,深深的打动着人心!


图片发自App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应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而拍摄技术给观众带来的视听震撼,在片中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延时摄影下的云海,高速摄影下的一次次跪拜,高角度俯拍下的壮丽山川,跟拍镜头表现下的一个个生动自然的故事,让影片的艺术表现更加的震撼,深入人心。影片的片头,编导用精炼的十组镜头,通过延时摄影,将青藏高原壮观的山川美景,绚丽的星空极光,繁华的都市街景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高昂悠扬的女声,仿佛将观众一下子拉进了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编导深入普通藏民的生活,利用平行蒙太奇将每个人的生活有条不紊的讲述出来,看似简单板块化的叙事背后,有着编导们的良苦用心。


图片发自App

在第一集《生命相伴》中,编导讲述了人与猕猴,人与黑颈鹤,人与狼群,人与雪豹,人与藏獒,人与放生羊六组人与动物的关系,来诠释影片想要表达的生命和生命和谐相处的理念。从人与动物的相处中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每一次的真心付出与真诚相待,都会换回自然的丰富回馈。而自然,如同那只叫次仁的放生羊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用温和的眼神打量着这个世界,打量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着的人们。


图片发自App

在影片中,人们的信仰,是那么的淳朴和纯真,他们相信放生一只羊,能化解疾病和厄运,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科学规律可言,但这种信仰的余韵却像一首诗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久久地回荡在人们的心头,这是生命对自然虔诚的信仰, 对生命的礼赞,对和谐的讴歌。不同于我以往看过记录青藏高原的影片,这部纪录片不是对这片神秘土地的一次揭秘,而是深入这片热土上人民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所深爱的这片土地。自然朴实的人生观和信仰的奥秘,完美的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让人们感受到欲望的消逝及自身心灵的平静,体会大自然造物的伟大,感受万物有灵之美,生命边界的广阔和淳朴纯真情感下那难以企及的人性高度,或许这才是艺术能献给自然的最美赞歌。


图片发自App

真实即力量,我们的心也有三极,家庭,事业,与坚守的信念。在这滚滚红尘中,愿人世间多一些温柔以待,少一些伤害。让爱在心中的那块净土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善良之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