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这一次迟了二十分钟之久(下面照片中最右边空着的位置就是因为我的迟到而空)。本打算在路上准备一下作业分享的思路,但一路上心绪不宁,也未做任何准备,曾经的自信让我觉得不准备我也可以说好。


图片发自App

分组练习的作业是:每人三分钟给大家分享为什么要选这本书?读的目的是什么?想和谁一起读?准备怎么读?

我在我们组里最后一个分享,因为没有准备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又因为选的书是小伙伴们并不怎么了解的领域,于是我收获了小伙伴懵懂的眼神,然后我就越用力想要解释,但那些解释依然苍白无力,好像唱k的时候,脑袋里回荡着一种效果,自己扯破喉咙,耳朵里听到的却是差强人意的那种无力感……我这时已觉察到自己之前的“自信”,在这一次并不奏效。想起以前的成长小组里的老师跟我说过,自信的那部分确实是我具有的能力或优势,不要太把他当回事,但也不要不把他当回事。

小组练习后,文丽让我们每个人都坐在她的位置上再向所有人讲一遍,并接受投票,竟然还有第二次机会,于是我立即决定边学习他人分享边整理出新的分享思路,在这个倾听学习的过程中我再次明确了问题三大提纲:为什么读?目的?和谁一起?要想最快速度整理出思路,这三条就是现成的指引棒。我还听到了实例增强说服力的方法;还听到了向芳分享与我同类的书籍,让我感觉到这类书籍并不是那么孤单;在听到同组胡娟的二次分享时,我突然发现她的书正是我的目的啊!……

小伙伴们的分享无不给我启发,我在脑子里迅速整合着这些启发,简单地记下了我的思路。在倒数第四个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就上去分享了,结果虽然超时,但条理和说服力较之分组练习时好了很多!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前两次的学习,探讨了“why”,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就是一次“how”的实操,“how”有很多方法,这一次的方法是“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How?—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