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准领导意图,会议发言材料被否了,试试这6招!

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一位读者问:老师好,我写了一篇领导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发言材料,从环境、区位、资本、科技四方面介绍我区招商引资经验做法。写的时候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可以,没想被领导否了,说是还没理解他的意图,让我下来好好想想,能否讲讲写作中如何领会好领导意图?

先看读者的初稿:

尊敬的××: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作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做优做强产业支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引进XX等重点项目。全区共有100亿级项目×个、50亿级项目×个、10亿级项目×个,规上工业企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高新企业产值占比超过×。

面对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我们打破惯性思维,摈弃“拼政策、拼资源”的传统招商方式,撤掉招商局,建立“3+3+N”招商引资新模式,坚持“××”和“××”理念,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招得来、落得下、稳得住、长得大”。

一是尊重自然,以“环境”招商。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低碳循环的深绿城市,以“生态+”思维谋划绿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环境污染“零容忍”,关闭污染企业593家。制定产业准入“环保负面清单”,坚决将“三高”企业“挡在门外”。随着生态、生活、生产环境的不断改善,“深绿”效应逐步激活,城市口碑持续攀升,一批绿色产业在我区聚集,传统产业成功实现向“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的转型。

二是突出优势,以“区位”招商。我们利用紧邻主城的良好区位,打造“区域交通枢纽”,着力实现“路通、车通、人通、财通”。XX隧道建成通车后,通过过境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逐步形成多点融入主城态势。未来还将进一步畅通外部交通大通道和内部微循环路网,实现XX目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我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同时,因地制宜明确各个交通道口功能定位,围绕商贸服务、智慧物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领域,大力发展“道口经济”。

三是投资促进,以“资本”招商。我们综合运用现代金融工具,组建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招引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本土企业上市。设立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吸引创业团队和“种子期”创新型小微企业落户。通过直接投入注册资本金、定向增发等方式,成功引进XX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个,投资额×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近×亿元。与西南证券合作,筛选?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年时间推动×家挂牌上市,目前已成功挂牌上市×家,×家进入拟上市储备库。

四是创新驱动,以“科技”招商。我们呼应“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组建“××研究院”,完善“1+10”产业研究院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功能,吸引国家重大项目、新型科技成果、高端研发资源和科技型企业。成立××工作站,以企业为载体新设立?个产业研究院和?个企业研发服务平台。XX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纷纷落户,全部采用“总部+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的整体建设模式,实现研发和生产的无缝对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在招引“绿色产业”上下功夫,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瞄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端领域,打造智能化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引进一批“体验式”康养、休闲、度假项目,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景区”。

一纸文章解答如下:

抛开领导的要求和背景不说,你这篇发言稿言简意赅,结构清晰、逻辑分明,看得出你的文字功底还是不错的。

至于你提到的“如何领会领导意图”的问题,具体在这篇稿子上,领导的意图是什么?上级对会议发言的要求是什么?不太清楚,因为这个只有你这个当事人才知道,我只能从广义角度谈谈。

我的观点,在机关里写公文,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是写好领导发言材料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领会不准确,跑偏了,你写得再好,也是不对领导胃口的,最终也会被否了的,因为写作意图决定写作方向,一旦方向错了,便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所以你要从这次写作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写作中领会好了写作意图再动笔,不要凭着自己的理解,“自以为是”地写。

当然,我这样说,可能有些同志会反驳说:握笔能作三分主,如果一切都听领导的,材料就没法写了。

这话是有几分道理,写材料时,笔杆子确实就握在写作者手上,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作主,比如结构方式、材料的选择、文字的精炼,甚至语言风格等,或多或少会带有写作者的特点,这叫文如其人。不过,所谓作主不是说让你“自由创作”,任由你的小宇宙爆发,不顾领导的意图和感受,只凭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毕竟,稿子是领导在用啊,人家才是“法定作者”,你只是“代言人”。

理解这个观点,需要用“商业逻辑”来解释。

什么是“商业逻辑”?

简单说,就是买卖关系。写材料的人,本质上是内容生产者,而使用稿子的人(比如领导),就是内容消费者。一个生产,一个消费,中间是说服,是营销,符合商业逻辑。

在商业活动里,企业家想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更多的消费者,会怎么办?首先要读懂消费者,搞清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知道对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厌恶什么?然后“以用户为中心”,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东西来。

写材料也是同样的道理,写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场特殊的市场营销活动。写的人想写出“适销对路”的稿子,必然也要懂领导嘛,用行话说就叫“领会领导的意图”,其实就是搞懂领导。你不懂人家需要什么?怎么能写好稿子呢?肯定要被否嘛。

你还不要忘记,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是有绝对的否定权的,好不好,不是你自个儿说了算,而是领导说了算。所以,你千万不要“王婆卖瓜”“孤芳自赏”。你就把这个过程想象成去百货大楼买东西,很少说你一进大门就能遇到合适的东西,一般都要逛半天(尤其是女同胞更为谨慎),反复地看反复地试,非常挑剔,没有半天下不来。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些商品不是按你的要求来生产的嘛,你怎么会轻易花钱去买一件你根本不需要,不喜欢的东西呢?不会的。

那么,回到你的问题上,为了提高写作效率,该如何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呢?

前不久,我到一个单位去讲课,谈到了如何构思,如何定文章调子的问题。现在看来,本质上也是如何领会领导意图的问题。下面,我就把这几条经验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1.会用“耳”去倾听

这个最为关键,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一般都会对写作人员“暗授机宜”。告诉你什么时间、什么会议?需要什么人干什么?是交流还是汇报?时间多长?还有哪些人也要讲?讲给哪些人听?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听的,千万要竖起耳朵,听清楚了。

如果你怕领导讲得快,建议买个录音笔,但凡领导安排工作时,记得录下来,回头认真听一遍,非常保险。其实,现在手机都有录音功能,用起来也很方便。

2.会用“手”去记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领导讲了这么多,光用耳朵,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因为有时候领导安排工作很突然,你都还没反应过来要录音,就说完了,你不可能跟领导讲:“领导麻烦你再讲一遍,我忘记录音了。”

那肯定行不通,最好是双管齐下,既要录音也要用笔记录。最好不要马虎,每个问题都记清楚,千万不能含糊。因为一旦哪个问题含糊了,写起来就会犯嘀咕,准确性就大打折扣。比方说,领导让你写“汇报材料”,你却记成了“交流发言”,或是“表态发言”,那就麻烦了,写出来的“调子”都不一样,不被否才是怪事。

3.会用“心”去领会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表达往往是有局限的,很难准确地表情达意,所以有些问题,你需要根据你平时的工作经验、领导的风格特点、本单位本部门的规定或惯例来做一些矫正,尽量准确理解领导的意图。

有些同志在这一点上总是走极端,要么完全不理会领导关切什么,要么一切唯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要知道,领导成天忙于大事,不可能会对每个稿子都提要求,即便提了,也不见得完全表达他的意图,有时甚至只会草草地带一句,更多程度上,就要写作者去“猜”,为领导补充完善。这一点,恰恰体现了文字工作者的参谋助手作用。如果什么都按领导说的做,毫无主观能动性,领导还需要你干什么呢?

4.会用“嘴”去交流

对于领导的要求,听也听了,记也记了,按说应该保险了。

其实不然,理解领导的意图,光靠单向的信息传递还不够,有效的沟通一定是有来有往,让信息双向流动的。如果只是单方面听领导讲,不见得你的理解是对的,因为信息在表达过程、接受过程中都会发生衰减,进而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所以,保险起见,在听完记完之后,最好将问题复述一遍,当面请示领导说:“领导,您看,按我的理解,您刚才的要求是……不知我的理解准确否?”一般来说,只要你的理解有偏差,领导都会立即指出来,一经确认,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写了。

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同志不敢与领导沟通,一来,一些同志没有交流的意识,觉得没必要再问领导一遍。二来,有些同志会认为,那样太麻烦领导,或生怕问了,显得自己太笨。三来,心里对领导有畏惧感,一说话就紧张,不敢问,尤其在职务较高的领导面前,平时见不着,安排任务时不敢对话,只能乖乖“听话”。

其实,这些担忧都大可不必。我的经验,领导一般不会见怪,因为他们也希望你理解他、读懂他,所以你问他这样的问题,他是无法拒绝的。

5.会用“眼”去关注

有时候,还需要认真研读上级的文件资料,因为领导口述的很多信息不一定准确,这就得靠眼睛看了。

比方说,领导在安排你写招商引资发言材料时说,“要把上次书记、市长在招商引资会上的三点要求的落实情况写清楚。”你听也听清了,记也记清了,还确认了是哪次会议提的,但还不清楚那几条要求的准确表述,因为领导不可能把文字原原本本地给你讲出来,没时间,也记不住。

怎么办呢?

过后就应把上次会议上,书记、市长的讲话找来,好好研读一番,确认到底提了几条要求,每条是怎么提的?这样才能把准领导意图,写出领导想要的稿子来。

6.会用“脚”去丈量

有时候,领导布置任务后,光靠在办公室“揣摩”是不行的,有些问题需你亲自跑一趟,找上级、问下级,甚至是其他知情者、兄弟单位的同行,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沟通。

比方说,领导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让你在材料中反映出来。假如你没参加调研,对问题的来龙去脉不清楚,那写起来就很难把握准确,即便你把领导交待的话一字不落记下来、听清楚,由于缺乏调研,你很难把握住笔墨的“轻重”,更难有所发挥。所以,有条件的前提下,用“脚”去丈量丈量,更为稳妥。

总之,领会领导意图,需得眼耳鼻舌身全部出动,全方位、多手段地去读懂领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不准领导意图,会议发言材料被否了,试试这6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