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确定现在为孩子选择的路是对的吗?

       昨天入校研讨的时候,听到校长和公司的专家老师在讨论学校未来的发展,其中说到一个观点,他们提到“分类教育”的一个概念。所谓“分类教育”用他们表达的意思就是精准的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在小学一二年级采用目前的普通教育方法,通过评估去发现和了解,哪些孩子在某些领域具备一些天赋或者优势,比如数学、语言、艺术、运动等等,从三年级开始为孩子们划分不同的成长路径,在这个路径上就开始突出他们所具备的优势能力,比如擅长数学的孩子们往后的社团也好,校本课程也好,甚至是教师们的教学方法,都采用数学的逻辑和思维来进行教学,帮助孩子在这个方向上进行强化和提高。

        乍听之下,我觉得挺好的,每一个孩子,甚至是每一个人都有其擅长的东西,在更早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擅长的东西,然后采用一切有利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这个人有时候比较悲观,他们在这里讨论因材施教的时候,我却在担心,如果学校真这么做,那么从三年级就开始选择自己人生的孩子们是不是比现在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更加可怜,因为在你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在还没有发现自我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已经被别人安排好了,这些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

       之前,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其中有考点就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许你觉得现在他的数学不好,不一定以后他的数学也不好,先不说用来评估孩子们的手段或者工具是否是科学的,是否能够测量出孩子真正擅长的东西,就说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为学生的发展铺设专门的路径,是否过早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孩子在三年级还没到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还处于上一个阶段,就好比,在小学的时候,女孩子个子普遍比男孩子高,但是到了初中,男孩儿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高;再比如,有的孩子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差,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却突飞猛进,如果,在小学阶段,这个孩子被评估为没有数学天分,那么也就不会有其后来初中的能力展现了。

       大人们真的知道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吗?有的时候,大人们连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吧,照上面的逻辑来看,六三三学制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到目前还在使用,为什么到了高中才会分科,这些问题,归结到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人吗?如果连人都没有弄清楚,又如何来谈培养呢?

        或许,大家在说分类的时候,讲得是一种培养方式,但是人真的能够被这样轻易定义吗?家长或许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某项特长,但又有谁真正问过孩子们呢?他们愿意吗?他们愿意从小学三年级就被贴上隐形的标签,你就适合体育,你就适合艺术,你就适合数学?真的愿意吗?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选择营地教育,就是因为在营地没有人可以定义孩子,没有人会因为你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就给你分不同的班级,指派不同的老师(除了技能学习之外),但是营地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局限,不过当时来看,就是因为知道学校教育的死板压抑让人失去笑容,而营地教育恰恰能够充分展现这种笑容。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也看不懂了,这些所谓的创新教育也好,创新教学也好,真的是在为孩子好吗?还是在满足家长,满足教师,也许有一天会发现,这只是教育行业中的人的自嗨行为而已。

        这个时候,最遗憾自己的无知,因为知道的太少,所以无法解释心中的疑惑,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著书立说的教育家们,从来不只是单独的在谈教育这件事,而是在谈“人”这件事,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从不确定的“人”身上找寻规律,而现在我所面临的疑惑,或许某位我不知道的伟大教育家或心理学家已经有成熟的理论,这就是人类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确定现在为孩子选择的路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