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客家 根在洛阳》有感

            彭婆小学        申利锋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学习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讲好洛阳故事,洛阳市委宣传部于11月6日晚8:00推出“洛阳客家文化——天下客家 根在洛阳”的公开课活动,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实时观看。

        此次公开课邀请了洛阳客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安峰和客家姑娘陈晓梦作为主讲人和嘉宾,从游客游览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的视角,以河洛文化的源远流长、客家先民的悲壮迁徙、客家文化的河洛遗风、谱牒匾额的祖源密码、寻根问祖的感人故事、今日洛阳的辉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采用问答和对话的形式,带领我们聆听了一段段跨越千年、感人至深的客家故事,领略厚重的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

      “沿着黄河和洛河,在洛阳盆地依次散落着五座都城遗址,其中与客家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魏洛阳故城。它是西晋王朝的都城,也是客家人第一次大南迁离开的起点。”客家文化研究会专家安锋说。

        陈晓梦不解:“洛阳花好,水好,东西也好吃,可以说是一个风水宝地,那先人们为什么要走呢?”

        “国事多危厄,宗人苦播迁。”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整个洛阳城一片瓦砾,使得洛阳人灾难深重。尤其是永嘉之难,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举族南迁,客出大谷,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安锋向陈晓梦讲解客家人南迁的历史,“随后,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把据点设在洛阳,洛阳又一次生灵涂炭,大批中原人南逃,唐朝从此不再太平,唐末黄巢起义,这前后百年间是客家人第二次大南迁。随后北宋‘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再到南宋灭亡都出现了迁民,到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再到清朝下南洋,这是中国历史上五次大的南迁。”安锋讲解道,“每一次的南迁这背后一定是一个非常曲折,非常凄惨的故事。”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陆游的这句诗也是所有客家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陈晓梦似乎理解了一些祖父对故土的思念,但也生出了更多的疑问。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中心,更是客家人刻骨铭心的根亲文化圣地。洛阳为何是客家人魂牵梦萦的故乡?这些离乡的客家人都去了哪儿?全国81个“洛阳村”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客家人“河洛郎”的自称因何而来?

  “客家人经历漫长的五次大迁徙,一路走来,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开枝散叶。”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总会长张润安说,长期的流动和迁徙并没有打散客家人的凝聚力,反而形成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支,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

      客家是一支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客家文化具有它独特的味道。未来,洛阳将进一步发掘祖源地客家文化资源,加深与全球客家人的联系,使洛阳成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天下客家 根在洛阳》有感)